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所谓运气 皆是匠心
文章字数:1,508
  南京龙福山庄门口,有间不到十平方的小铺,推门进去先听见“滴答”的秒针声,再看见老周师傅的放大镜悬在右眼上方,指尖捏着比芝麻还小的零件,在台灯下专注地像在雕琢稀世珍宝。
  谁也想不到,十年前他还穿着皱巴巴的保安服,在我们居住的小区大厅里登记访客,桌上永远摆着几本翻得起毛边的《机械原理》。我那时在饭店上班,到家经常是深夜,在一楼物业大厅总能看到老周坐在桌前,一边看书,一边静静地研究已经拆开的旧钟表。有次我打趣他:“周师傅,您这是想改行修钟表啊?”他嘿嘿笑,皱纹弯成月牙:“小时候就爱摆弄这小玩意,可惜家里穷,小学毕业就出来打工了。现在年纪大了做保安,夜里闲着也是闲着,两不耽误。”
  楼里人笑他“老有所乐”,也有人说“手机时代谁还戴表”,老周全当没听见。有次他为了弄明白一款老座钟的齿轮结构,对着拆解图熬了几个通宵,手指被弹簧弹得红肿。修好后,他逢人就笑,像个纯真幸福的孩子。
  后来物业裁员,年近六十的老周拿出多年积蓄,就在小区门口租下了这间小铺。门口摆张桌子,免费给街坊修钟表。我外婆有块戴了半世纪的梅花表,表盘碎裂,几家店主都摇头,周师傅捧回家盯了一个星期,用发丝细的镊子把碎片拼回原样。外婆激动得非要给双倍报酬,老周却只收下约定的费用:“能让老物件活过来,比啥都强。”
  短短几年,小铺的墙上就挂满锦旗,玻璃柜里躺着各式钟表,花甲老周也成为一名颇具名气的修表匠人,受到左邻右舍的夸赞和尊重。有人拜师,老周总会先问对方:“你是真喜欢修表,还是只想谋生?”他的信仰是:“文凭不够没事,心里有热爱,就能一步一步走到想去的地方。”
  这件事,对我的触动非常大。
  六年前,15岁的我在“快点”平台发了人生第一篇网络连载小说,父母又惊又喜。初中毕业,因为没考上理想高中,父母说,不如学门实在手艺:“厨师饿不死,将来还能开家小店,写作当乐趣也能丰富灵魂。”我沉默良久,最终点了头。
  去新东方报到那天,我悄悄把几本散文选和日记塞进行李箱。课堂上,老师教颠勺,调酱汁,我却能在记笔记的间隙,冒出灵光乍现的句子,悄悄写在笔记本上。白天手背烫出泡,手指切出血,夜里别人休息了,我静下心来,把灵感的句子一行行再敲入键盘。
  18岁,我学业期满被推荐到了五星级饭店中餐厅后厨。这里的忙碌远超校园,从清晨九点到深夜十点,需要不停歇地备菜、切菜、装盘,脚底磨出了一层薄茧。可写作的热忱从未降温。退稿信一度塞满邮箱,编辑说:“文字真诚,缺少了生活的厚度。”我把评语写在日记本的首页,每天更用力地看——看食材在手中蜕变,看服务员将菜品微笑递到食客面前,看人们品尝美食时舒展的眉眼……这些烟火气十足的日常,渐渐成了写作的宝库。我写《八宝葫芦鸭》,记录师徒间的温暖;写《文思豆腐与雪绒花:青春的记忆与成长》,讲述食材背后的故事;写《治愈焦虑最好的方式:把人生当试错场》《无用与实用的兴趣》,描摹人生百态。渐渐地,写作之路渐有起色。散文先在地方报刊发表,后来又登上省级、国家级报刊和杂志。
  21岁那年,一家新闻媒体招人,我端着厚厚剪报去面试。我说:“六年学厨,教会我用心对待每一份食材;写作亦是如此,让我珍视每一个文字。这些年,热爱文字已经融入血液,从未停下脚步。”考官被我的热爱感动,我终于实现了愿望,成为了一名新闻从业者。
  就像老周师傅,从小区保安到知名修表匠,他走的不是一条捷径,这条路上没有突如其来的幸运,只有日复一日的坚持,和终于在热爱里发光的模样。
  他也让我明白:那段学厨的日子,不是弯路,而是我人生中宝贵的沉淀。正是那些与烟火为伴的时光,让我的文字有了温度和力量。热爱从来不会被辜负,哪怕看似走了一段无关的路,只要初心不改,终能抵达梦想的彼岸。
  所谓运气,皆是匠心。
  容晨芮(南京)
发布日期:2025-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