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买瓜趣记
文章字数:1,863
那年暑假特别热,热得北洛河都变瘦了,热得我和三个副教授、一个半仙因买瓜都犯迷瞪了。如今忆起,不免失笑,他们也笑,笑过之后就反讥我,那时不是“副”的吗,不是“半仙”吗,谁像你个瓜娃,老大不熟的样!
其时我们一行五人,沿北洛河驱车南下,我们要返回西安的。郝教授是我的老同学,学院副教授,他的口头禅是“我给你讲啊”。这次邀他来陕北正是给我专讲的。郝教授颇仔细,他又叫了两位副教授,一位姓龙,一位姓赵。龙教授胡子拉渣,但谈吐非凡,他从事的专业,用“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来形容,一点儿也不过份。赵教授业务宽泛,人见人爱,惜他长期加班,虎背熊腰的他竟蜷缩案头,看来真是累着了。郝教授对我讲,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我看他是一个好汉三个帮,因为除了龙和赵,他还请了一名专职司机。这个司机了不得,一放下方向盘,马上就看书,而且是十分恭敬地看书,一边看,一边作记号,说实话,我至今都没见过有哪一个司机如此好学,他研读的是易学,我们称他“半仙”。
车过洛川塬,我们目光所及,是一大片一大片碧绿的瓜田,而一个个青翠欲滴的西瓜,列阵般迎面扑来。大伙如饥似渴,不住呐喊:“吃瓜,吃瓜!”
我们在一棵蓬勃的大树下停了下来,正见树外有一瓜庵,瓜庵后面是块两亩大小的瓜园。一黑瘦老汉看见我们,慢慢地站了起来。老汉上衣敞开,露出条条筋骨,一条裤带胡乱地系在腰间,光脚趿拉着一双老式布鞋。瓜庵前摆着两排西瓜,约有七八个。旁置一柳筐,盛着瓜皮和一个熟透烂掉的瓜。一只小狗被绳拴着,无精打采地吐着舌头。我们和老汉对视了一会,不由自主地向他走去。
“旁人卖两块二一斤,我给你们算两块。”老汉指了指那几个摆好的瓜,接着说,“这是我先一天摘的,你们吃吃看。”大伙看了看这几个“不大灵醒”的瓜,再瞧了瞧绿意盎然的瓜园,不觉心猿意马。半仙悟性高,他和老汉交涉起来:“我们不要摘好的,我们要进园自已挑,得成?”老汉侧身向着他的瓜田挥了挥手,说:“成么,你们随便挑。”众人大喜。老汉遂叹息:“包皮西瓜,谁敢保生熟?我也不懂啊。”
大伙进了瓜园,仿佛进了伊甸园,奢望好的遇见,把挑瓜当成了选美。半仙提醒大家,老汉的话藏有天机,包皮西瓜如隔着肚皮的人心,一般人是解不哈(陕北方言,解读hai,解不哈意为“理解不了”)的。龙教授深以为然,他说半仙非半,应该有百分之八十,二八规律嘛。赵教授眯着眼,瓮声瓮气道:“瓜中挑瓜,越挑越瞎(关中方言,瞎读ha,意指“坏”)。”很快,大家的注意力集中到挑瓜上来,个个蹑手蹑脚又严肃认真的样子让人忍俊不禁。龙教授瞅准了一个不大不小、不长不短、不圆不扁、不黑不绿的瓜,利索地一把摘了下来。郝教授拍拍这瓜,摸摸那瓜,随后他在一个“嗡”声瓜和一个“砰”音瓜之间,选择了一个瓜。赵教授一个回马枪取了瓜王,可能他认为瓜的大小与瓜的成长时间成正比。半仙眼贼,他得到了一个这面发白而另一面发黑的阴阳瓜,不禁虔诚诵读:“易者,不易也。”我呢,瞻前顾后,落个两手空空。
老汉一挥手,过秤!老汉一边过秤,一边念叨,挂面调盐,有言在先,生熟不管,两块一斤。“放心吧,错不了,即便有错,也不怨您老人家。”郝教授表态了。秤过完,半仙抢先买了单,并立马切开他选的阴阳瓜,不料“开门红”变成了八成,宜看不宜吃。接下来,龙教授的“八不像”、赵教授的“瓜王”纷纷败北,顶多也就六七成吧。大伙便把目光投向郝教授,就看他精挑细选的瓜,能否挽救我们全军覆没的危险。郝教授额头的汗珠滚起来,马上就要连成串了。“天太热了!”郝教授一巴掌把那些汗珠甩了出去,又一巴掌推出自己所选之瓜,大有秦腔戏《辕门斩子》中“推出去斩了”之势,这时老汉叫停了这个孤注一掷的行为,老汉的理由很简单:“那就是个生瓜蛋子!”
天真的太热了。我从老汉先前摘的西瓜中抱出两个,有点歉意地向老汉表示:“老人家,秤吧。”就这样,红瓤黑子,沁着甜香,相见恨晚之叹,不免吸吸溜溜一阵。余下的三个瓜,一并由我付款带走。郝教授局促起来,他请老汉再摘上两个,老汉面无表情地摇了摇头。
塬上起风了,我们打开车玻璃,一片清凉拂过脸颊,而那一大片一大片的瓜田如潮水般退去。赵教授说:“一个班里的好学生,都让老汉挑完了,剩下的可不尽是生瓜蛋子!”龙教授又是深以为然,同时还表扬了半仙的未卜先觉。半仙专心开车,权作没听见。说他对吧,他掏钱买了生瓜,说他不对吧,他的确发出了预警。郝教授总结说,咱们最大的失误是:老汉说他不懂,咱们竟然就信啦——咱们怎么能相信一个作务西瓜一辈子的老汉,说他啥也不懂呢?其实,这是生活中的一朵浪花,大家就是想多玩一会,优哉游哉,乐在其中矣。
郭发红
其时我们一行五人,沿北洛河驱车南下,我们要返回西安的。郝教授是我的老同学,学院副教授,他的口头禅是“我给你讲啊”。这次邀他来陕北正是给我专讲的。郝教授颇仔细,他又叫了两位副教授,一位姓龙,一位姓赵。龙教授胡子拉渣,但谈吐非凡,他从事的专业,用“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来形容,一点儿也不过份。赵教授业务宽泛,人见人爱,惜他长期加班,虎背熊腰的他竟蜷缩案头,看来真是累着了。郝教授对我讲,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我看他是一个好汉三个帮,因为除了龙和赵,他还请了一名专职司机。这个司机了不得,一放下方向盘,马上就看书,而且是十分恭敬地看书,一边看,一边作记号,说实话,我至今都没见过有哪一个司机如此好学,他研读的是易学,我们称他“半仙”。
车过洛川塬,我们目光所及,是一大片一大片碧绿的瓜田,而一个个青翠欲滴的西瓜,列阵般迎面扑来。大伙如饥似渴,不住呐喊:“吃瓜,吃瓜!”
我们在一棵蓬勃的大树下停了下来,正见树外有一瓜庵,瓜庵后面是块两亩大小的瓜园。一黑瘦老汉看见我们,慢慢地站了起来。老汉上衣敞开,露出条条筋骨,一条裤带胡乱地系在腰间,光脚趿拉着一双老式布鞋。瓜庵前摆着两排西瓜,约有七八个。旁置一柳筐,盛着瓜皮和一个熟透烂掉的瓜。一只小狗被绳拴着,无精打采地吐着舌头。我们和老汉对视了一会,不由自主地向他走去。
“旁人卖两块二一斤,我给你们算两块。”老汉指了指那几个摆好的瓜,接着说,“这是我先一天摘的,你们吃吃看。”大伙看了看这几个“不大灵醒”的瓜,再瞧了瞧绿意盎然的瓜园,不觉心猿意马。半仙悟性高,他和老汉交涉起来:“我们不要摘好的,我们要进园自已挑,得成?”老汉侧身向着他的瓜田挥了挥手,说:“成么,你们随便挑。”众人大喜。老汉遂叹息:“包皮西瓜,谁敢保生熟?我也不懂啊。”
大伙进了瓜园,仿佛进了伊甸园,奢望好的遇见,把挑瓜当成了选美。半仙提醒大家,老汉的话藏有天机,包皮西瓜如隔着肚皮的人心,一般人是解不哈(陕北方言,解读hai,解不哈意为“理解不了”)的。龙教授深以为然,他说半仙非半,应该有百分之八十,二八规律嘛。赵教授眯着眼,瓮声瓮气道:“瓜中挑瓜,越挑越瞎(关中方言,瞎读ha,意指“坏”)。”很快,大家的注意力集中到挑瓜上来,个个蹑手蹑脚又严肃认真的样子让人忍俊不禁。龙教授瞅准了一个不大不小、不长不短、不圆不扁、不黑不绿的瓜,利索地一把摘了下来。郝教授拍拍这瓜,摸摸那瓜,随后他在一个“嗡”声瓜和一个“砰”音瓜之间,选择了一个瓜。赵教授一个回马枪取了瓜王,可能他认为瓜的大小与瓜的成长时间成正比。半仙眼贼,他得到了一个这面发白而另一面发黑的阴阳瓜,不禁虔诚诵读:“易者,不易也。”我呢,瞻前顾后,落个两手空空。
老汉一挥手,过秤!老汉一边过秤,一边念叨,挂面调盐,有言在先,生熟不管,两块一斤。“放心吧,错不了,即便有错,也不怨您老人家。”郝教授表态了。秤过完,半仙抢先买了单,并立马切开他选的阴阳瓜,不料“开门红”变成了八成,宜看不宜吃。接下来,龙教授的“八不像”、赵教授的“瓜王”纷纷败北,顶多也就六七成吧。大伙便把目光投向郝教授,就看他精挑细选的瓜,能否挽救我们全军覆没的危险。郝教授额头的汗珠滚起来,马上就要连成串了。“天太热了!”郝教授一巴掌把那些汗珠甩了出去,又一巴掌推出自己所选之瓜,大有秦腔戏《辕门斩子》中“推出去斩了”之势,这时老汉叫停了这个孤注一掷的行为,老汉的理由很简单:“那就是个生瓜蛋子!”
天真的太热了。我从老汉先前摘的西瓜中抱出两个,有点歉意地向老汉表示:“老人家,秤吧。”就这样,红瓤黑子,沁着甜香,相见恨晚之叹,不免吸吸溜溜一阵。余下的三个瓜,一并由我付款带走。郝教授局促起来,他请老汉再摘上两个,老汉面无表情地摇了摇头。
塬上起风了,我们打开车玻璃,一片清凉拂过脸颊,而那一大片一大片的瓜田如潮水般退去。赵教授说:“一个班里的好学生,都让老汉挑完了,剩下的可不尽是生瓜蛋子!”龙教授又是深以为然,同时还表扬了半仙的未卜先觉。半仙专心开车,权作没听见。说他对吧,他掏钱买了生瓜,说他不对吧,他的确发出了预警。郝教授总结说,咱们最大的失误是:老汉说他不懂,咱们竟然就信啦——咱们怎么能相信一个作务西瓜一辈子的老汉,说他啥也不懂呢?其实,这是生活中的一朵浪花,大家就是想多玩一会,优哉游哉,乐在其中矣。
郭发红
发布日期:2024-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