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十岁生日记
文章字数:3,120

忽然间,就步入了年过半百的行列,不禁感慨万千。之前经常读别人的文章说某人“年过半百”,自己也在作文中经常使用这个形容词。曾经感觉的“年过半百”是不再年轻,开始进入中老年阶段或者带有了暮气的代名词。在我过去的潜意识邻里,无论在城乡与否,年过半百的人可以理所当然地混日子,如果谈理想、谈追求、谈担当,那是会让人笑话的。在常人看来,年已半百之前都没有做成什么事情,还指望年过半百之后能成多大的事?即使有雄心壮志,或者什么实际愿望,十有八九让人觉得都不靠谱。在乡村工作生活,看到很多年过半百的人不是想着如何继续干一番事业,而是开始准备自己的后事了。如此想来,就感觉光阴经不起消磨,好像恍惚了一下,还没有好好奋斗就该要如何收场了,然后就感觉瘆得慌。
看到九岁的儿子,我想起我爷爷当年五十岁的时候,他的大孙子我,就已是我儿子现在这么大。再一想,我经年的奋斗一路走来,不敢言说取得了什么成绩,仅此就已愧对了祖宗,因为我耽误了一代人,这可不是小的事情,说不定就耽误了国家的什么最佳人选。别以为我不行,子孙行是很正常的事儿。无愧的是,传宗接代这事儿,我很早就努力了,只是我没有做了主。婚姻和儿女之事,谁也不敢吹牛。几十年里,经历了很多的事儿,特别是在别人看来的大事,我以为自己可以做主,结果都没有做了主。很多事情的发展往往最后都成了信马由缰,不是我使用不了缰绳,而是对马的实际控制权并不在我的手上。大小家庭的事儿,我也做不了主,因为我无法满足每个人的愿望。都以为我能量大,不知道生气或不可能生气,其实我也有无法倾诉的委屈,我常用的顺气良药就是一句话——家是讲奉献和付出而不是讲理的地方。在社会生活里也一样,原来硬杠杠的脾气慢慢地软了下来。有时候不是胆怯,不敢争,或者担心争不赢,而是争赢了也是输。在每一个人生阶段,我以为需要干、能够干的事情太多了,所以来不及生气,来不及抱怨。因为任何时候,人生都有太多可以享受的自然美景和生活美好,然而常常都没有条件和精力去顾及,哪里还有时间消耗在生气、抱怨甚至让人不快乐的事情上呢。
是的,我一直走在奋斗的路上。多年来的行走,我发现了一个秘密,无论我走得多么努力,走得多么快速,我的前面总是有人,后面也总是有人。城市的大街小巷,二十四小时都有为了生计而不停奔忙的身影。林立的高楼亮起的万家灯火中,始终都有奋斗者昼夜不息的拼搏。我在别人眼里的优秀,在优秀的人眼里不过是个小学生而已,在浩瀚的宇宙中,在厚重的历史长河里,更不值得一提。越学习越发现自己懂得太少,越奋斗越发现自己渺小。有时候想,人生不能总想着拿第一,第一也是此一时彼一时。如今学校班级里的孩子考试成绩相差一分甚至零点几分,名次可能就落下了一大截,但是本质上个个都是优秀的,难以分出优劣,更无必要分出优劣。我跟我比,我在进步,我很快乐,其实这就够了,但是不停地有各种力量无形催促着,你可以再努力,你可以再好一点儿。我也是这么被裹挟着,一直在向前使劲儿。
当我意识到人有命运的时候发现,人斗不过命,其实是人斗不过天。我之所以坚持奋斗就是为了保持一种生命状态。这是追寻和享受人生的快乐和意义所在。不是不在乎结果,而是在乎结果的顺其自然。
经年在人的江湖里也见过了纷繁复杂的人景,无所谓惊涛骇浪或烟火日常。一路走来,我没有刻意去经营什么类的朋友圈子,身边的朋友来来去去,自然而然。只是曾经喝酒可以随时召集一桌子人,现在想聚会时却不知道叫谁合适、何时合适。打开手机或电话簿,发现通讯录上的人名越添越多,自个儿却是越来越孤独。想给很多人打电话,多少次拿起电话,多少次又放下了。终于想明白了一件事,身边经过的每一个朋友都会教会或让你懂得一些什么,自然也包括那些有意无意伤害了你的朋友,他们从不同方面都对你的成长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帮助。
虽然现在不再以“家庭成分”论,但是有很多人都在乎甚至乐于炫耀自己的出身,有人给自己伪造贵族血统出身,有人害怕别人瞧不起自己的农村或穷苦人家出身,就把自己的出身包装一下,尽量往书香门第靠,实在靠不上,就把老八辈子有名望的权贵亲戚挂在嘴边,非要在凡人面前显得高人一等。有些人偏偏就信奉这一套。我从不避讳我是农民的儿子,生在汉江边上的农村,长大在农村,因而我常说我的根基扎实,因为我的根连接着大地。每次回老家,站在汉江北岸的那山坡上,背靠着江山,怀抱着江山,回想曾经亲近汉江山水的那一幕幕往事,一种情思就像袅袅炊烟弥漫开来,心底又油然生出一种骄傲:我是汉江的儿子!由此,我感谢汉江的山水给予了我写作的自然基因和天然优势,也让我经常联系到汉朝、汉族、汉字等这些字眼,身子骨似乎立马就有了汉子的骨气、志气和硬气,我的性格里似乎也有汉江一样的柔韧,经受曲曲折折、跌跌撞撞,一路都在向前奔走。
我经常打电话给父母,他们也经常是在田地干活中接电话。他们连村组干部都没有当过,也从来没有想过当官,亦没有参加任何组织和信仰任何宗教,他们只会种地,喜欢种地。兄弟姐妹和亲友们都劝说了多年,地少种一点,再少种一点,或者不再种地了,而他们却是越种越多,越种越来劲儿。我由不理解到理解,让他们放弃种地如同不让我读书写作。土地是他们的人生舞台,只有种地才能让他们施展拳脚,找到快乐和成就感。在我眼里,他们也是在大地上耕耘人生,播种幸福。在他们那广阔的舞台上,我曾经一直努力着要逃离。我感谢他们的支持,特别是支持我不断读书,仅此之一,他们在我心中的形象就足够伟大。没有我曾经的读书,就没有我今天随之而来的写作条件。我的写作也如同他们在土地上的耕耘。我包括我作品中的很多人物,都有父亲坚韧不拔、忍辱负重、默默无闻的影子,也有母亲思想解放、向往美好、方法灵活、勇敢追求的精神。如今,他们的种地大概也是到了“只管耕耘,不问收获”的境界。耄耋之年的父母种地的收益几乎是赔本的买卖,可是他们究竟图什么呢?或许就是传递一种生命奋斗精神。
“活到老、学到老、干到老”适用于每个人。时代发展变迁的速度之快可谓日新月异,如果不能与时俱进,当下可能连日常生活都无法适应。如果要创业干事,那就更要加紧学习。我劝父母说,没有任务也没有检查评比考核,田地和家里的活儿都放慢一点干。那天在电话里,父亲没有回答我的关心,而是说:“你们只管干你们的,不操心家里。”此话是说给我的,也是说给儿女子孙的。放下电话,我的心里就有了一幅画面:汉江那山坡上的田地间,一个七八十岁的硬汉正热火朝天抡着锄头挖红薯,他的老婆穿着红棉袄蹲在后面正忙着给红薯捋泥巴、摘蔓子,成双结对的喜鹊不时飞到他们身边的柿子树上喳喳几声。
我也经常在我的孩子面前自信地表现“我是农民的儿子”,并因此有一个干净的出身而骄傲,父母和祖宗政治清白,他们的每一分钱都渗透着汗水,这让我不用担心他们个人的历史会在某一天突然被翻出来并将影响我们子孙后代。如果说这是卑贱,那么卑贱的好处就是,一身的轻松自在,吃得香、睡得着。
过了五十岁生日,我也就“年过半百”了,虽然无悔过去,但是只恨光阴太短,还没有来得及奋力奔跑,就要面临开始老去。如果小结一下过往,我最深刻的感悟是,人要学会珍惜和管理自己的时间。要学会认人识人,认不得钱能过日子,认不清人则绝对过不成日子。我的问题是,情怀大于我的能力。比如我有人民情怀,也想为人民服务,却没有资格和能力。因而,就盼望有资格有能力的人多干事干实事。
此前写过很多励志人物,有人从六十岁起步,有人从七十岁起步,还有人从八十多岁起步,他们都干成一番事业或取得了一定成就。相比在五十岁起步,不仅不迟,还算很早了。这么一想,山河在我的眼前完全洒满了朝阳的光辉。
看到儿女的幼稚可爱,我感到自己依旧年轻。我想,只要我不愿意老,不主动去老,我就永远年轻。
发布日期:2023-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