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无翅飞翔》:坚韧向善中逆风飞翔
■ 张悠哲
文章字数:1,936
  由咸阳市本土导演张维军,以及著名导演朱伸、王楚联合执导,由陕西小乐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出品的扶贫励志电影《无翅飞翔》,陆续斩获2021年法国尼斯电影节最佳导演奖、2022年莫斯科国际电影节最佳外语片奖、第三届香港国际青年电影节暨第二届亚洲华语电影节新锐导演奖和最佳编剧奖等奖项。作为献礼2022年全国两会的优秀影片,又在今年喜获陕西省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该影片关注中国西北部的扶贫工作,以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获得者、陕西省咸阳市淳化县残疾青年刘斌的真实故事为原型,通过小人物的个体命运反映大时代的发展变迁,展现出一幅质朴、感人的扶贫路上的生动画卷。电影用心、用情,主人公刘文武充满坚韧和超拔的生命力,影片始终蕴含着一种向上向善的精神特质,在平凡的生活中发掘希望之光,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现实主义力作。
  电影《无翅飞翔》从生活出发,贴近现实,深入基层,讲述普通老百姓的故事。淳化县贫困青年刘文武因意外事故失去双臂,被“倒插门”的女方家赶出来,带着嗷嗷待哺的孩子回乡谋生。在当地政府和扶贫干部的精准帮扶下,克服重重困难,兴办养殖业,绝处逢生,逆风飞翔。“无臂羊倌”脱贫不忘本,积极带领同村老乡致富。电影没有用概念化的方式图解国家的扶贫政策,也没有以穷困和苦难博取同情怜悯,导演启用人物原型刘斌本色出演刘文武,以纪实的手法在大荧幕上带来一曲艰难人生中的朴素赞歌。
  近年来,大荧幕上涌现各类“扶贫”题材的电影,紧贴时代脉搏,聚焦脱贫攻坚。电影《秀美人生》展现时代楷模黄文秀深入扶贫第一线,奉献自我谱写新时代的青春之歌;《十八洞村》以诗意的电影语言呈现湘西十八洞村村民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发生的巨大变化,最终打赢脱贫攻坚战;《天地之间》则积极探索扶贫攻坚故事的青春化表达,讲述重庆奉节感人的脱贫事迹。影片《无翅飞翔》则抓住人民性、人性尊严、西部特色等关键词,运用极富真实感染力的影像表达方式,讲好精准扶贫中的陕西故事。整部电影涌动着真情实感,弘扬时代正能量,传达自强的精神,将扶贫题材和励志主题相结合并开掘到人性的深处。
  电影《无翅飞翔》具有人民性的精神指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切优秀文艺工作者的艺术生命都源于人民,一切优秀文艺创作都为了人民。”影片以高标准践行了以人民为本位的根本原则,一方面,电影主创团队能够对国家的扶贫攻坚政策和广大农村人民的现实生存状态有深广和细致的把握;另一方面,影片将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相结合,关注脱贫攻坚的历史壮举中,人民的历史作用及其展现出来的人文情怀,这使得电影的现实主义有了厚重沉郁的底色。影片主创团队对于西部农民的现实生存状态高度关注,艺术地反映了扶贫工作的艰辛和曲折,塑造了尽职尽责、心怀大爱的扶贫工作者和勤劳善良、勇往直前的折翅英雄,并深刻诠释了文艺的人民性与时代性。
  电影《无翅飞翔》探讨了人性尊严问题。影片的几个细节触动人心,电影开始刘文武背上的孩子哭闹不止,他反复俯下身用嘴叼起沾满黄土的半块饼子,却怎么也喂不到孩子嘴里,他懊恼绝望;哑巴母亲端上一碗面条,他将脸埋进碗里才能勉强吃饭,却发现与院子里的看家狗吃食别无两样,他愤怒屈辱;他在废弃窑洞里和驻村书记彻夜长谈,早晨起来发现尿裤,他自嘲解围。命运将这个无臂的西北汉子一步一步逼上绝境,个体显得渺小无助,好在他有病父哑母妹妹的关怀,有抚养牙牙学语的儿子的责任,有全村领导干部和乡亲的鼓励支持,刘文武逐渐融入乡村共同体中,找到了自己的价值和尊严。他在初创养羊合作社时遭遇打击,坚决不卖病羊死羊,积极退还村民入股费用,坚守自己的底线,淳朴正直的形象很容易走进广大观众的内心。非职业演员的原生态表演毫无矫饰,角色血肉丰满,直击灵魂。
  电影《无翅飞翔》凸显了西部地域特色。影片展现淳化县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在地理空间上,从刘文武出场和主要生活的场景可以看出,当地坡塬相间,梁峁起伏,沟壑纵横,虽有开阔粗犷的自然条件,但却地处干旱缺水的渭北旱原地带,交通不便,限制着本地经济的发展。在人情风俗方面,刘文武所在的村子是传统的乡土社会,以农耕为主,村民依赖土地和农业,依旧是熟人社会。乡亲们主要居住在黄土窑洞里,村里困难户多,生活条件比较艰苦,文化较为保守和封闭。电影镜头中数次出现沟壑坡塬,具有象征和隐喻的功能。无论是刘文武陷入绝境,意欲轻生时站在土塬边,或是他重拾信心,建立养羊合作社却遭受重创,抑或是他再次重振旗鼓,振兴合作社,西部广袤的土地、淳朴善良的村民和兢兢业业的驻村书记依然是他最坚实的后盾。
  电影《无翅飞翔》是一部闪现着生活智慧和理想之光的厚重之作,是近年来扶贫题材主旋律电影中的优秀代表作品。影片以小角度反映大时代,立足现实为民抒怀,超越苦难逆风飞翔,彰显了西部电影中的使命意识和精神追求。
发布日期:2023-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