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返回首页
版面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评论
第04版:三秦纵横
第05版:副刊
第06版:三秦教育
第07版:医疗健康
第08版:文化·旅游
标题导航
那片绿绿的韭菜
西溪之水
旅游与旅行
徘徊于汨罗江畔
赏荷
版面概览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发布日期: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西溪之水
■ 姚中华
湿地之魂,实则为水。水本无形,在西溪却千姿百态,或明或暗、或深或浅、或动或静。花草树木,路桥汀渚,一切皆依水而生,依水而成。而水却悄然无声,以最原始的力量,试图还原大地本来的面目。
西溪与西湖、西泠,并称杭州“三西”。西湖是大自然的尤物,天生丽质,又经后人浓妆艳抹,集娇宠与华贵于一身,妖艳媚骨。与西湖相比,西溪少了一份人为过多的干预,而多了一份大自然的本真。这里的水承接着天目山晨露的甘醇,通达着钱塘江水的波涛,可以随性流淌,随意而为,呈现出最初的模样,袒露出原始的本性。举目四望,水到之处方则为塘,长则为沟,流则为溪,深则为潭,用水网密布来形容,绝不为过。只是这张网捕获的不是鱼虾,而是水路相逢处的汀渚,以及汀渚上恣意生长的各类花草树木。在西溪,水是生命的载体。一簇簇蓬勃的芦苇,暴露出依水而生的习性。时为初春,芦苇头顶依然飘荡着去岁的花穗,枝叶枯黄,而新芽已从根部钻出水面,翠绿的苇尖像新出土的春笋,正悄无声息地进行着一场生命的接力。芦苇学名蒹葭,少时读《蒹葭》,理解不了“蒹葭苍苍”的意境,在这里却有着最直接、最生动的解读。每到秋天,洁白的芦花纷扬飘荡,如雪似絮,“秋芦飞雪”因此被誉为湿地“十景”之一。
当然,依水而生的绝不止芦苇,西溪湿地生长着两百多种水生植物,有古老的菖蒲、水葫芦,也有人工培育的睡莲、荇菜等,南方水域生长的植物在这里都能觅见踪影。从水下到水面,从滩头到湖心,水生植物用身躯构筑起立体的生态网,既相伴相随,又相依相偎。它们有的将根须扎进水底,有的则将身子浸泡在水中,有的干脆浮躺在水面,似乎有了水,就拥有春生夏长无穷的动力。一泓普通平凡的水,一旦回归到它的本性,就拥有一双塑造自然的无形之手。在西溪,水搭建起生命的舞台。我们乘坐的乌篷船沿着溪水穿行,两旁的成群的水鸟就在一旁戏水。野鸭游动着灵巧的身子,时而追逐船体荡起的水波,时而潜入水中,如同捉迷藏一般互相嬉戏。与调皮的野鸭不同,苍鹭矜持地立在水边,细长的双腿像两根坚实的长钉一样支撑着身体,一动不动,敏锐的目光紧盯着水面,兢兢业业捕捉着鱼虾。除了各种各样的水鸟,鱼类、蚌科类以及两栖类爬行动物也是这片水域最古老的居民,它们以水为家,与水为伴,世世代代在这里繁衍生息。一方湿地,让它们找到了最理想的栖息家园,也让它们找到了生活的舞台,尽情展示出生命的精彩。
在西溪,水还是一种有趣的介质。湿地里有着数不清的圩堤、河坝,以及各式各样的桥梁、涵洞,但是它们绝不是对水流的强行拦截、无端阻隔与暴力拆分,而是顺遂水性,依水而筑,从而成就了湖荡、沟塘、溪流、沼泽、浅滩等各种湿地形态,也造就了水中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汀渚。汀渚被水包围,被水簇拥,像是漂浮在水面之上的岛屿,随时随地都会随水漂走。汀渚地势不高,常年受到水的润泽,因此树木、花草以及各种藤蔓生长得葳蕤葱茏。它们面积虽小,但每一处都是微缩版的植物王国。穿行于湿地,我分明看到,这里的水让陆地和水流握手言和,让植物与动物和谐共生,让人与自然达成一种和谐的默契。在湿地深处的深潭口民俗文化展示中心,展示着各种各样的龙舟。龙舟是水乡的图腾,同样也是湿地的图腾。在西溪湿地,每年五月都会举办盛大龙舟赛事。人们以这种古老的方式祭祀水神,期盼水能润泽万物,让湿地回归自然本色,永葆勃勃生机。
“一曲溪流一曲烟。”我不知道这西溪之水滋润过多少迢迢岁月,洗刷过多少历史烟尘,承载过多少乘舟行人。我能看见的是它的灵动、它的清澈、它的柔情,以及它的顺势而为的品性。让万物回归到自然状态,似乎就是它全部的使命。西溪之水,让我触摸到湿地跳动的脉搏,感悟到万物回归自然的本色之美。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网易微博
0
版权所有:西北信息报社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陕ICP备05010893号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6100004000028
地址:西安市新城·省政府大楼7层15号 电话:029-87292915 电子邮箱:xbxxb@xbxx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