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
又到麦子黄熟时
■ 周中堂

  当五月底热风渐渐刮起来的时候,虽然身在千里之外的安徽,我也知道,家乡的原野又该是一片金黄了。
  每到这个季节,家乡的天气就会一天比一天热,一望无际的大平原上那一片片快要进入收割期的小麦,也在一天天地快速变黄。直到大地完全被一片金色覆盖,布谷鸟的歌声在麦田上空唱响,收麦的时候便到了。麦熟不等人,熟透的麦子必须尽快收割,因为在烈日的暴晒与热风的狂吹下,麦子很快就会变焦变脆,这时只要一碰它,麦穗就会脱落在地上,造成损失。所以乡亲们用“焦麦炸豆”来形容收麦时间的紧迫。
  当年每到收麦季节,一大早我和两个妹妹就会被父亲从熟睡中叫起来,然后递给我们每人一把已经磨得锋利的镰刀。接过镰刀,我们连脸也不顾得洗就匆匆地往麦田里赶。那时我家每年都种七八亩小麦,当时弟弟还小,母亲的任务主要是洗衣做饭操持家务,只有忙完了家务,她才会在腋下夹把镰刀到田里帮会儿忙。父亲的主要工作是喂牛,我家养有两头牛,牛吃起草来不紧不慢的,早上从六点多吃到八九点,下午从二点多能吃到四五点钟。只有等牛吃饱了,父亲才会赶着牛车来到田里。父亲到田里一般也很少割麦,他只是把我们已经割倒躺在地下的麦子捆起来,然后再一捆一捆地装到牛车上拉到村子旁边的打麦场里去。所以当时割麦子的活儿主要是我带着两个妹妹来完成的。
  地里那么多麦子要抢收,不抓紧时间怎么行?所以我们总是起早贪黑,没黑没明地干。一天下来,累得浑身发软腰酸背痛,晚上回到家里,身子就像散了架一样,往往在等母亲做晚饭的空档里竟靠在椅子上睡着了。等麦子全部收割完毕用牛车拉进了打麦场里,工作才只是完成了一半,因为接下来还要“打场”,也就是小麦脱粒的过程。早些年没有农业机械的时候,小麦脱粒是靠牛拉着石磙,在摊在打麦场里的小麦上碾压来完成的,所以这个过程很慢。这时候最怕的就是下雨,特别是打场进行到一半时下雨,会给我们造成更大的损失。因为用石磙正在碾压小麦时,不但摊得满场都是,且麦秸秆、麦康、麦粒都在一起混着。这时看到天要下雨,即使马上开始收拢,也往往是我们拢得快,雨下得更快,麦粒还没拢到一块儿,已经被雨淋了个一塌糊涂。麦粒一旦被淋湿,会发霉变质,人就无法再食用,只有拿来喂牲口或喂鸡。所以当时每遇到这种情况,乡亲们都会非常的伤心难过。记得有一次我家的小麦被雨淋,母亲就站在门口望着门外下个不停的雨,哭了整整一下午。
  不过现在好了,随着农业机械的普及,乡亲们收割小麦都用联合收割机,原来差不多半个月的收麦季节被缩短到了两三天。大家再也不用受累,也不用担心打场时那让人讨厌的雨了。

版权所有:西北信息报社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陕ICP备05010893号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6100004000028
地址:西安市新城·省政府大楼7层15号 电话:029-87292915 电子邮箱:xbxxb@xbxx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