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返回首页
版面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评论
第04版:三秦纵横
第05版:副刊
第06版:三秦教育
第07版:医疗健康
第08版:特别关注
标题导航
大学生村医进村“引进来” 更要“留得住”
“99元睡大厅沙发” 关键在合规与安全
新型“保护费”
高铁婴儿哭闹 对骂是缺乏温情的应对方式
摆摊日卖5元 艰辛才是创业路上的常态
社区有何权力让住户清理家中藏书?
“全职儿女”不是啃老 别对自由择业有偏见
“五一”民宿涨价毁约潮 砸碎了谁的“诗与远方”
版面概览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发布日期: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职儿女”不是啃老 别对自由择业有偏见
据报道,豆瓣小组“全职儿女工作交流中心”的小组已经汇聚了3291名“打工人”。在这里,“打工人”打工的对象是他们的父母或者祖辈,“陪伴”和“做家务”则是其劳动内容。对此,有人认为是“新型啃老”,选择逃避职场的压力;有人认为这也是一种生活方式,选择做“全职儿女”没什么不好……
其实,“全职儿女”属于个体结合自身家庭情况,作出的个性化选择。我们不能把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强加到他人身上,而应该理解并尊重其选择。
“全职儿女”和“啃老”是不同的。“啃老”是年轻人呆在家里,什么也不干,就靠父母养活自己;而“全职儿女”,则是把照顾父母、做家务作为自己的“职业”。就好比“全职太太”,在家照顾家庭,虽没有“正式工作”,但也是为家庭做贡献,并省去雇佣保姆的费用。
要知道,每个家庭、每个个体的情况是不同的。如有的家庭要聘用保姆,而孩子一直找不到理想的工作,于是干脆回归家庭替代保姆工作,不失为一种现实选择。还有30多岁的职场人士,有了一定的经济积累,自己想休整一段时间,而父母年迈需要照顾,因此辞职陪伴父母。
在这段时间里,“全职儿女”们有更多时间陪伴父母,也可以思考自己未来的人生方向。对此,社会不宜简单认为这就是消极对待职场竞争与社会压力。
就像一些大学生毕业后,会进入家政服务业一样,“全职儿女”的不同之处在于“雇主”是自己的父母、亲人而已。至于是否适合做“全职儿女”也因人而异,社会舆论不必以异样的眼光看待,“全职儿女”们也不必自嘲是靠父母的“废物”。
可以想见的是,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今后可能会有更多年轻人在权衡工作、生活与家庭的需要之后,选择做“全职儿女”。这也是当代年轻人工作与生活方式多元化的一种体现,人们不必对此抱有偏见。
蒋理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网易微博
0
版权所有:西北信息报社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陕ICP备05010893号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6100004000028
地址:西安市新城·省政府大楼7层15号 电话:029-87292915 电子邮箱:xbxxb@xbxx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