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品味凤香醪
文章字数:4,452
在中国广袤的酒版图上,有一种香气,既不似浓香之炽烈,也不类清香之单薄,它如凤栖梧桐,清雅中蕴厚重,刚柔并济,自成一格——这便是凤香型白酒的代表之作:西凤酒。它如一首流淌千年的诗,以酒为墨,以时间为纸,书写着中华酒文化的深邃与风骨。从色之澄澈、香之幽雅、味之醇和,到美之神韵,再到其背后绵延三千载的历史文化积淀,西凤酒的魅力,早已超越一杯饮品的范畴,成为一种文化的象征,一种精神的寄托。
一
西凤酒的色泽,是时间与土地共同雕琢的艺术品,色之清透,如玉映光。
与朋友聚会或是遇有令人心身愉悦的喜庆之事时,你轻启一瓶西凤酒,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无色透明的酒液,如渭水晨光般清透,如山间清泉般澄澈见底。在光线下微微晃动,酒体晶莹剔透,似有灵气流转。酒花细腻绵密,如春雪初融,层层叠叠,久久不散,如你喜不自禁的心情。这是优质白酒的标志,更是西凤酒酿造工艺严谨的直观体现。
酒液静置片刻后,便泛起水晶般的光亮,仿佛将关中平原的晨露凝于杯中。它不靠浓烈的色泽夺人眼球,而是以“清”取胜,以“净”立身。这种“清而不淡”的视觉美感,恰如中国传统文化中“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境界——看似平淡,实则内蕴乾坤。
若将酒液倾入瓷杯,可见细密的酒柱如秦腔老生甩出的水袖,在杯壁留下珍珠般的泪痕。而西凤酒标志性的“酒海”陈酿工艺,更让酒色随时间沉淀出层次:荆条编成的巨瓮内壁糊以麻纸、血料、蜂蜡,形成微氧环境,酒液在呼吸中逐渐从炽烈转为温润,最终呈现“醇香典雅”的成熟色调。
这种“清亮透明”的视觉美感,源自凤翔柳林镇特有的“凤凰泉”水质——古称“酴醾泉”。其矿物质与黄土高原的微生物共同作用,赋予酒体天然的水晶玉液。酒色之纯,更源于其选料之精:金黄饱满的高粱、优质小麦与大麦,配以风向柳林镇甘冽清甜的泉水,从源头便奠定了其纯净的基调。
二
西凤酒的香气,是其最令人难忘的灵魂所在。香之独特,鸾凤和鸣,凤香天成。它既非浓香型的窖香扑鼻,亦非酱香型的焦糊浓郁,而是一种“醇香典雅、甘润挺爽”的凤香。
开瓶瞬间,其香气便是一场跨越千年的嗅觉史诗。初闻之时,是清新的粮香与曲香,如关中麦浪翻滚的盛夏,飘溢着麦穗的芬芳;继而如初秋田野的微风,送来豌豆的鲜香、高粱的焦甜,细嗅之下,又透出淡淡的果香与花香,似梨花初绽,又如青杏微熟,清新而不轻浮。随着酒液在杯中舒展,香气逐渐丰盈,层次分明,如交响乐般层层推进。似《诗经》中“黍稷重穋”的农耕记忆;尾调则渗出窖泥的幽兰气息,那是周代“秦饮”基因的现代显影。相传在唐代,每逢春酿时节,便有凤凰栖于柳林镇“凤凰泉”泉畔的梧桐上。酿酒师受此启发,以泉酿酒,酒成时凤凰振翅,酒香飘至长安。此传说后被镌刻于西凤酒厂古井旁的青石上,成为“凤香型”的浪漫注脚。
其实,这独特的“凤香型”的复合香气,源自其“老窖发酵”的古老智慧与“酒海贮藏”的双重匠心——将新粮与陈糟按比例混蒸,让微生物在窖池中完成周而复始的代谢。西凤酒所用窖池,多为百年老窖,窖泥中蕴藏着丰富的微生物群落,历经岁月沉淀,形成了独特的“凤香菌系”。最妙的是其独有的“酒海”贮存工艺赋予的独特陈香:西凤酒的酒海都是用秦岭荆条编织、以鸡蛋清、动物血浆、石灰等天然材料层层裱糊、再涂以菜油蜂蜡密封的巨大容器酒瓮。这种秦岭荆条编织的酒海不仅仅是一种容器,更是一位“酿酒师”,这种瓮壁会呼吸,也赋予西凤原浆酒独特的呼吸节奏,使其在时间的沉淀中与蜂蜡交融,一般的原浆酒在其中陈酿三年以上,与外界空气缓慢交换,酒体逐渐醇化,辛辣之气尽去,香气愈发幽雅,完成从“酒”到“佳酿”的蜕变,最终形成“甘润挺爽”的嗅觉层次,奏响五谷魂魄的立体交响乐章。
三
轻啜一口西凤酒,舌尖初感清甜,如春风拂面,似丝绸绕臂,酒液滑过舌尖,继而醇厚之感缓缓铺开,酒体丰满却不腻滞,柔中带刚,爽净利落,若甘露润喉,继而喉间迸发出“凤香型”特有的爆裂感,方知其“甘润挺爽”四字之妙。它既有浓香型的醇厚底蕴,又兼具清香型的清爽口感,诸味协调,层次分明。似秦砖汉瓦在口腔中铮然作响。这种“诸味协调”的味觉密码,藏在“四关”工艺中——制曲关的豌豆鲜香、发酵关的窖泥陈韵、蒸馏关的醇厚绵甜、陈酿关的岁月沉淀。细细品味,能受到粮香、曲香、果香在口腔中交织绽放,如芳风拂面,又似秋实满园。落口回甘之时,酒液如柳林镇唐代酒坊的月光,从喉管漫上眉梢,爽净无杂,味之醇厚,回甘袅袅,余味悠长,一股温润之气自喉间回荡,久久不散,令人不禁闭目回味,仿佛置身于凤翔柳林镇的古老酒坊之中,闻到那“百家立灶,千村飘香”的千年酒韵。难怪苏轼当年任凤翔签书判官时曾咏叹“花开酒美曷不醉”,其“东湖柳、西凤酒”的雅趣,至今仍能在六年陈酿的尾韵中觅得踪迹。
这种独特的口感,离不开其“老六甑续渣混烧法”的传统工艺。每年分六个阶段精心操作:立窖、破窖、顶窖、圆窖、插窖、挑窖,环环相扣,严谨有序。加之“槐瓤”“青茬”“红心”三种大曲按比例混合使用,使得酒体风味更加复杂而协调。大曲以大麦、豌豆、小麦为原料,经中高温发酵,赋予酒体丰富的香气前体物质。春缮海、夏制曲、秋立窖、冬酝酿,西凤酒的酿造,是一场与自然节律共鸣的仪式,是时间与匠心的共同杰作,是文明年轮在舌尖上碾轧出的味觉传奇。
四
西凤酒之美,不仅在于其感官之悦,更在于其承载的文化厚度。美之神韵,文化为魂。
在西凤酒的生发地凤翔县的槐原,有个村子名叫白家台,至今流传着“水上飞”白阜的造酒的传说。当地人都说白阜出生时眉毛、头发、皮肤皆白色无瑕。虽长相奇异,但能力超群,自幼便是精通水性的部落首领,成年后成为炎帝的得力辅佐,不仅协助炎帝治理水患,尤其在此间悟出了酿酒之道。他通过观察发现不少谷物长时间受潮后会自然发酵,他便将治理水患时积累的经验活学活用——用黄土筑窖、山泉浸润,发明了最早的固态发酵法。利用“土窑舂粮”的方式,成功解决了部落的余粮储存问题,更让雍州大地飘起了第一缕酒香。白阜后来将自己酿造的美酒献给炎帝品尝、让各部落首领共享。炎帝饮后觉得清香爽口,浑身通透,非常高兴,各部落首领也对这酒赞不绝口。白阜说这东西喝了冬天下水捕鱼不冷,夏天消暑解毒。炎帝说:这个东西好,你叫白阜,这东西是你弄出来的,你又是部落首领,我看就叫它“白酒”好了。从此“白酒”这个名字就叫开了。后人把白阜就尊称为白酒的创始人。西凤酒,正是在不断总结先辈传统酿造工艺的基础上,一步步传承、改进,发扬光大的。
作为新中国评出的四大名酒之一,其传说虽久远,但可考历史最晚可追溯至殷商晚期,其前身为殷商晚期的“秦酒”,周武王伐纣时曾以之犒赏三军。其兴于秦汉,盛于唐宋。至唐代形成“开坛香十里”的柳林酒。唐时,它已是皇家御酒,杜甫《饮中八仙歌》中“李白斗酒诗百篇”的佳酿,李白醉吟“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杯中物,便是这西府佳酿。北宋文豪苏轼任凤翔府签书判官时,曾写下“花开酒美曷不醉,来看南山冷翠微”的诗句,将凤翔橐泉酒(柳林酒前身)的美名传遍天下。明清时期,凤翔“烧坊遍地,满城飘香”,路人“知味停车,闻味下马”,足见其香之远播,名之远扬。
凤翔因传说“凤鸣于岐,翔于雍”而得名,古称“西府”。由于是大众心目中凤凰故乡,故于1933年正式确定这里柳林镇酿造的美酒为“西凤酒”,取“凤凰飞翔于西府”之意,将千年酒脉凝于一名,既是传承,亦是升华。它不仅是一款酒,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者:见证了丝绸之路的驼铃声声,见证了盛唐气象的恢弘壮丽,也见证了中国白酒工艺的演变与创新,流淌着历史文化的文明基因。如今,西凤酒酿造技艺已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酒海贮存技术更是独步天下,成为中国白酒工艺宝库中的瑰宝。
五
在坚守传统的同时,西凤酒亦未固步自封。这种传承并非简单的技艺延续,而是不断迭代的创新:北魏时期引入“酒曲春酒法”,明清时期改良蒸馏技术,现代更将“数字+”融入传统工艺,使凤香型白酒在保持“清而不淡、浓而不酽”特色的同时实现精准质控。作为中国四大名酒之一,西凤酒凭借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卓越品质,在国内外斩获多项重要奖项,涵盖国际博览会、国家级评酒会、行业评选及质量认证等领域。在一代代西凤人的传承与创新中,让凤香飘逸世界。
1915年西凤酒首次在国际舞台崭露头角,一鸣惊人,荣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质奖章;1952年首届全国评酒会上,西凤酒与茅台、汾酒、泸州老窖并列,被授予“中国四大名酒”称号,并在1952年、1963年、1979年和1984年全国评酒会上,四届蝉联“国家名酒”称号,进一步奠定了其在国内酿酒行业的地位;1992年西凤酒再次以凤香型白酒的独特风格赢得国际认可,荣获巴黎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
目前西凤酒酿造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工业遗产群获评国家工业遗产。连续多年通过商务部中华老字号复核,并以其独特地理环境与工艺获官方认证的国家原产地域保护产品,彰显品牌传承力。
近年来,品牌不断引入现代科技,提升生产效率与品质稳定性;通过“红西凤”“15年陈酿”等新品,满足多元化消费需求;更积极开拓国际市场,让中华美酒走向世界。它既保留了“老五甑”“酒海”等核心技艺,又在品牌传播、文化表达上不断创新,通过举办酒文化节、推出文化衍生品,让古老酒香在新时代焕发新生。2024年,西凤酒公司与西飞、西航等“大国重器”同获陕西最高质量荣誉陕西质量奖;2024年西凤酒公司以其品牌价值达3336.83亿元,位列中国白酒行业前列,荣获华樽杯品牌价值奖;2025年红西凤获金樽奖“年度单品”奖,董事长张正获金樽奖“年度创新人物”奖;2025年在韩国酒类评选特等奖,这是红西凤连续四年在韩国评选中获奖,大大提升国际影响力。
西凤酒的奖项不仅体现其品质与创新,还印证着“凤香型白酒鼻祖”的行业标杆地位,更承载着企业的社会责任与环保理念。从绿色生产到公益行动,它以“以人为本、回馈社会”的胸怀,诠释着中华老字号的担当。历经商周秦汉,从白阜时代的部落共享,到今天全球58个国家的味蕾共鸣,西凤酒始终坚守着“一粒粮到一滴酒”的初心。这不仅是商业的远见,更是文化的自觉。
六
如今,当我们在某个静谧的夜晚,轻酌一杯西凤酒,那清亮的酒液中,倒映的不只是灯光,更是三千年的月光。它从白阜的智慧中发酵,它从殷商的陶罐中溢出,经秦汉的铜樽,盛唐的玉碗,明清的瓷瓶,一路流淌至今。它不只是酒,它是时间的沉淀,是匠心的凝结,承载着民族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承载着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DAN。
“凤栖梧桐,香溢九州。”西凤酒以其独特的色香味美,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成为中国白酒星空中一颗璀璨的星辰。它告诉我们:真正的美,不在于喧嚣的包装,而在于内在的沉淀;真正的价值,不在于短暂的惊艳,而在于千年的回响。
品味西凤酒,实则是与三千年文明对酌,品鉴一杯中的万里山河。当绸缎般丝滑的液体滑过喉间,能听见周原的青铜编钟、盛唐的胡旋舞乐、抗战时的《黄河大合唱》在酒香中层层叠响。这杯来自凤凰故乡的琼浆,最终化作舌尖上的《史记》——每一滴都是写在大地上的史诗。
一杯西凤酒,千载炎黄情。端起它,敬天地,敬历史,敬匠心,敬那永不消逝的中华酒魂,敬千年凤香的文化图腾,未饮佳酿心已醉!
白来勤
一
西凤酒的色泽,是时间与土地共同雕琢的艺术品,色之清透,如玉映光。
与朋友聚会或是遇有令人心身愉悦的喜庆之事时,你轻启一瓶西凤酒,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无色透明的酒液,如渭水晨光般清透,如山间清泉般澄澈见底。在光线下微微晃动,酒体晶莹剔透,似有灵气流转。酒花细腻绵密,如春雪初融,层层叠叠,久久不散,如你喜不自禁的心情。这是优质白酒的标志,更是西凤酒酿造工艺严谨的直观体现。
酒液静置片刻后,便泛起水晶般的光亮,仿佛将关中平原的晨露凝于杯中。它不靠浓烈的色泽夺人眼球,而是以“清”取胜,以“净”立身。这种“清而不淡”的视觉美感,恰如中国传统文化中“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境界——看似平淡,实则内蕴乾坤。
若将酒液倾入瓷杯,可见细密的酒柱如秦腔老生甩出的水袖,在杯壁留下珍珠般的泪痕。而西凤酒标志性的“酒海”陈酿工艺,更让酒色随时间沉淀出层次:荆条编成的巨瓮内壁糊以麻纸、血料、蜂蜡,形成微氧环境,酒液在呼吸中逐渐从炽烈转为温润,最终呈现“醇香典雅”的成熟色调。
这种“清亮透明”的视觉美感,源自凤翔柳林镇特有的“凤凰泉”水质——古称“酴醾泉”。其矿物质与黄土高原的微生物共同作用,赋予酒体天然的水晶玉液。酒色之纯,更源于其选料之精:金黄饱满的高粱、优质小麦与大麦,配以风向柳林镇甘冽清甜的泉水,从源头便奠定了其纯净的基调。
二
西凤酒的香气,是其最令人难忘的灵魂所在。香之独特,鸾凤和鸣,凤香天成。它既非浓香型的窖香扑鼻,亦非酱香型的焦糊浓郁,而是一种“醇香典雅、甘润挺爽”的凤香。
开瓶瞬间,其香气便是一场跨越千年的嗅觉史诗。初闻之时,是清新的粮香与曲香,如关中麦浪翻滚的盛夏,飘溢着麦穗的芬芳;继而如初秋田野的微风,送来豌豆的鲜香、高粱的焦甜,细嗅之下,又透出淡淡的果香与花香,似梨花初绽,又如青杏微熟,清新而不轻浮。随着酒液在杯中舒展,香气逐渐丰盈,层次分明,如交响乐般层层推进。似《诗经》中“黍稷重穋”的农耕记忆;尾调则渗出窖泥的幽兰气息,那是周代“秦饮”基因的现代显影。相传在唐代,每逢春酿时节,便有凤凰栖于柳林镇“凤凰泉”泉畔的梧桐上。酿酒师受此启发,以泉酿酒,酒成时凤凰振翅,酒香飘至长安。此传说后被镌刻于西凤酒厂古井旁的青石上,成为“凤香型”的浪漫注脚。
其实,这独特的“凤香型”的复合香气,源自其“老窖发酵”的古老智慧与“酒海贮藏”的双重匠心——将新粮与陈糟按比例混蒸,让微生物在窖池中完成周而复始的代谢。西凤酒所用窖池,多为百年老窖,窖泥中蕴藏着丰富的微生物群落,历经岁月沉淀,形成了独特的“凤香菌系”。最妙的是其独有的“酒海”贮存工艺赋予的独特陈香:西凤酒的酒海都是用秦岭荆条编织、以鸡蛋清、动物血浆、石灰等天然材料层层裱糊、再涂以菜油蜂蜡密封的巨大容器酒瓮。这种秦岭荆条编织的酒海不仅仅是一种容器,更是一位“酿酒师”,这种瓮壁会呼吸,也赋予西凤原浆酒独特的呼吸节奏,使其在时间的沉淀中与蜂蜡交融,一般的原浆酒在其中陈酿三年以上,与外界空气缓慢交换,酒体逐渐醇化,辛辣之气尽去,香气愈发幽雅,完成从“酒”到“佳酿”的蜕变,最终形成“甘润挺爽”的嗅觉层次,奏响五谷魂魄的立体交响乐章。
三
轻啜一口西凤酒,舌尖初感清甜,如春风拂面,似丝绸绕臂,酒液滑过舌尖,继而醇厚之感缓缓铺开,酒体丰满却不腻滞,柔中带刚,爽净利落,若甘露润喉,继而喉间迸发出“凤香型”特有的爆裂感,方知其“甘润挺爽”四字之妙。它既有浓香型的醇厚底蕴,又兼具清香型的清爽口感,诸味协调,层次分明。似秦砖汉瓦在口腔中铮然作响。这种“诸味协调”的味觉密码,藏在“四关”工艺中——制曲关的豌豆鲜香、发酵关的窖泥陈韵、蒸馏关的醇厚绵甜、陈酿关的岁月沉淀。细细品味,能受到粮香、曲香、果香在口腔中交织绽放,如芳风拂面,又似秋实满园。落口回甘之时,酒液如柳林镇唐代酒坊的月光,从喉管漫上眉梢,爽净无杂,味之醇厚,回甘袅袅,余味悠长,一股温润之气自喉间回荡,久久不散,令人不禁闭目回味,仿佛置身于凤翔柳林镇的古老酒坊之中,闻到那“百家立灶,千村飘香”的千年酒韵。难怪苏轼当年任凤翔签书判官时曾咏叹“花开酒美曷不醉”,其“东湖柳、西凤酒”的雅趣,至今仍能在六年陈酿的尾韵中觅得踪迹。
这种独特的口感,离不开其“老六甑续渣混烧法”的传统工艺。每年分六个阶段精心操作:立窖、破窖、顶窖、圆窖、插窖、挑窖,环环相扣,严谨有序。加之“槐瓤”“青茬”“红心”三种大曲按比例混合使用,使得酒体风味更加复杂而协调。大曲以大麦、豌豆、小麦为原料,经中高温发酵,赋予酒体丰富的香气前体物质。春缮海、夏制曲、秋立窖、冬酝酿,西凤酒的酿造,是一场与自然节律共鸣的仪式,是时间与匠心的共同杰作,是文明年轮在舌尖上碾轧出的味觉传奇。
四
西凤酒之美,不仅在于其感官之悦,更在于其承载的文化厚度。美之神韵,文化为魂。
在西凤酒的生发地凤翔县的槐原,有个村子名叫白家台,至今流传着“水上飞”白阜的造酒的传说。当地人都说白阜出生时眉毛、头发、皮肤皆白色无瑕。虽长相奇异,但能力超群,自幼便是精通水性的部落首领,成年后成为炎帝的得力辅佐,不仅协助炎帝治理水患,尤其在此间悟出了酿酒之道。他通过观察发现不少谷物长时间受潮后会自然发酵,他便将治理水患时积累的经验活学活用——用黄土筑窖、山泉浸润,发明了最早的固态发酵法。利用“土窑舂粮”的方式,成功解决了部落的余粮储存问题,更让雍州大地飘起了第一缕酒香。白阜后来将自己酿造的美酒献给炎帝品尝、让各部落首领共享。炎帝饮后觉得清香爽口,浑身通透,非常高兴,各部落首领也对这酒赞不绝口。白阜说这东西喝了冬天下水捕鱼不冷,夏天消暑解毒。炎帝说:这个东西好,你叫白阜,这东西是你弄出来的,你又是部落首领,我看就叫它“白酒”好了。从此“白酒”这个名字就叫开了。后人把白阜就尊称为白酒的创始人。西凤酒,正是在不断总结先辈传统酿造工艺的基础上,一步步传承、改进,发扬光大的。
作为新中国评出的四大名酒之一,其传说虽久远,但可考历史最晚可追溯至殷商晚期,其前身为殷商晚期的“秦酒”,周武王伐纣时曾以之犒赏三军。其兴于秦汉,盛于唐宋。至唐代形成“开坛香十里”的柳林酒。唐时,它已是皇家御酒,杜甫《饮中八仙歌》中“李白斗酒诗百篇”的佳酿,李白醉吟“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杯中物,便是这西府佳酿。北宋文豪苏轼任凤翔府签书判官时,曾写下“花开酒美曷不醉,来看南山冷翠微”的诗句,将凤翔橐泉酒(柳林酒前身)的美名传遍天下。明清时期,凤翔“烧坊遍地,满城飘香”,路人“知味停车,闻味下马”,足见其香之远播,名之远扬。
凤翔因传说“凤鸣于岐,翔于雍”而得名,古称“西府”。由于是大众心目中凤凰故乡,故于1933年正式确定这里柳林镇酿造的美酒为“西凤酒”,取“凤凰飞翔于西府”之意,将千年酒脉凝于一名,既是传承,亦是升华。它不仅是一款酒,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者:见证了丝绸之路的驼铃声声,见证了盛唐气象的恢弘壮丽,也见证了中国白酒工艺的演变与创新,流淌着历史文化的文明基因。如今,西凤酒酿造技艺已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酒海贮存技术更是独步天下,成为中国白酒工艺宝库中的瑰宝。
五
在坚守传统的同时,西凤酒亦未固步自封。这种传承并非简单的技艺延续,而是不断迭代的创新:北魏时期引入“酒曲春酒法”,明清时期改良蒸馏技术,现代更将“数字+”融入传统工艺,使凤香型白酒在保持“清而不淡、浓而不酽”特色的同时实现精准质控。作为中国四大名酒之一,西凤酒凭借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卓越品质,在国内外斩获多项重要奖项,涵盖国际博览会、国家级评酒会、行业评选及质量认证等领域。在一代代西凤人的传承与创新中,让凤香飘逸世界。
1915年西凤酒首次在国际舞台崭露头角,一鸣惊人,荣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质奖章;1952年首届全国评酒会上,西凤酒与茅台、汾酒、泸州老窖并列,被授予“中国四大名酒”称号,并在1952年、1963年、1979年和1984年全国评酒会上,四届蝉联“国家名酒”称号,进一步奠定了其在国内酿酒行业的地位;1992年西凤酒再次以凤香型白酒的独特风格赢得国际认可,荣获巴黎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
目前西凤酒酿造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工业遗产群获评国家工业遗产。连续多年通过商务部中华老字号复核,并以其独特地理环境与工艺获官方认证的国家原产地域保护产品,彰显品牌传承力。
近年来,品牌不断引入现代科技,提升生产效率与品质稳定性;通过“红西凤”“15年陈酿”等新品,满足多元化消费需求;更积极开拓国际市场,让中华美酒走向世界。它既保留了“老五甑”“酒海”等核心技艺,又在品牌传播、文化表达上不断创新,通过举办酒文化节、推出文化衍生品,让古老酒香在新时代焕发新生。2024年,西凤酒公司与西飞、西航等“大国重器”同获陕西最高质量荣誉陕西质量奖;2024年西凤酒公司以其品牌价值达3336.83亿元,位列中国白酒行业前列,荣获华樽杯品牌价值奖;2025年红西凤获金樽奖“年度单品”奖,董事长张正获金樽奖“年度创新人物”奖;2025年在韩国酒类评选特等奖,这是红西凤连续四年在韩国评选中获奖,大大提升国际影响力。
西凤酒的奖项不仅体现其品质与创新,还印证着“凤香型白酒鼻祖”的行业标杆地位,更承载着企业的社会责任与环保理念。从绿色生产到公益行动,它以“以人为本、回馈社会”的胸怀,诠释着中华老字号的担当。历经商周秦汉,从白阜时代的部落共享,到今天全球58个国家的味蕾共鸣,西凤酒始终坚守着“一粒粮到一滴酒”的初心。这不仅是商业的远见,更是文化的自觉。
六
如今,当我们在某个静谧的夜晚,轻酌一杯西凤酒,那清亮的酒液中,倒映的不只是灯光,更是三千年的月光。它从白阜的智慧中发酵,它从殷商的陶罐中溢出,经秦汉的铜樽,盛唐的玉碗,明清的瓷瓶,一路流淌至今。它不只是酒,它是时间的沉淀,是匠心的凝结,承载着民族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承载着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DAN。
“凤栖梧桐,香溢九州。”西凤酒以其独特的色香味美,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成为中国白酒星空中一颗璀璨的星辰。它告诉我们:真正的美,不在于喧嚣的包装,而在于内在的沉淀;真正的价值,不在于短暂的惊艳,而在于千年的回响。
品味西凤酒,实则是与三千年文明对酌,品鉴一杯中的万里山河。当绸缎般丝滑的液体滑过喉间,能听见周原的青铜编钟、盛唐的胡旋舞乐、抗战时的《黄河大合唱》在酒香中层层叠响。这杯来自凤凰故乡的琼浆,最终化作舌尖上的《史记》——每一滴都是写在大地上的史诗。
一杯西凤酒,千载炎黄情。端起它,敬天地,敬历史,敬匠心,敬那永不消逝的中华酒魂,敬千年凤香的文化图腾,未饮佳酿心已醉!
白来勤
发布日期:2025-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