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妻子给我当“编辑”
文章字数:1,682
  我能常年笔耕不辍,离不开贤妻长期的支持与帮助。作为警察同行的她,先给我当帮手,后成为“编辑”,不时在文章里挑刺儿找毛病,起到了文字把关的作用。
  我从32岁开始在分局写公文材料,从此就与艰辛相伴。妻子眼见我既要完成领导布置的工作,又热衷于写新闻稿件,常常忙到半夜三更,十分忙碌辛苦,于心不忍,于是工作之余常帮我誊抄稿件。虽然她拍摄的新闻照片角度比我好,还在《人民公安报》上获过奖,但是论起文字功力,与我相比还是有差距的。
  妻子年轻时在部队服役15年,自那时起已养成了喜好读书的习惯,加上帮我誊抄稿件非止一日,对文章标题、结尾以及某句话,某个字是否贴切准确也能看出个所以然。虽然夫妻间常常为看法不一致争得面红耳赤,但我心里再也清楚不过,妻子是出于爱护我的好心,不愿让有瑕疵的文章出现在读者面前,更不想让我的作品留下粗制滥造之感,才直言相告。尽管电脑打字早已代替了手工抄写,但妻子对我的文字作品仍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有时我虽然出于大丈夫的面子嘴上不服软,但是当头脑冷静想想她的话不无道理时,就会对文理不通之处予以修改。毕竟妻子是出于想让我不断前进,而不是固步自封,又有什么必要计较讲话语气呢?虽然我不时有作品获奖,也在公安部一些报刊发表了不少好文章,但从未听到妻子当面夸我。有一天,我终于按捺不住好奇心,问这是何故?妻子答曰:“我是怕你表扬声听得多了,产生骄傲自满情绪,忘乎所以飘飘然。”不过我听一些亲朋好友说,妻子常在背后夸我奋发努力有才干,还颇为得意地说,当年就是看上了这瘦高个小伙好学上进,看来当初没有看走眼!我正是在妻子温柔地鞭策下,超越自我,不断前进,坚持不懈走到了今天。妻子对我文章提出修改意见之处不算少,时间久了很多已经记不清了,只有这三篇文章改动之处印象最深。20年前深秋的一天子夜,母亲突发急病被送医院抢救,待正在值班的我匆匆赶去时,老人家已经与世长辞了。我在悲痛之余作文一篇,记叙了母亲生前对我的教诲、希望、关心、慈爱等什么内容。妻子在肯定了我写出情真意切的同时,也中肯而又直率地指出文章不免有些冗长凌乱的问题。我觉得到她的话十分在理,于是虚心采纳意见,把一篇文章分为两篇来写。《母亲的教诲》侧重讲母亲从小家教极严,通过讲古戏中的人与事,使我明白了不少堂堂正正做人的道理。我从警后一次次立功受奖,除了自身的努力工作,得益于牢记了母亲的教诲。此文由于情感真挚,结构紧凑,很快被一家报刊采用。而《深秋的思念》一文,叙述的都是在日常生活中,母亲对儿子无微不至关心的点点滴滴,道出了深秋时分无尽的思念之情,生动真实,质朴感人。
  还有一篇长达四五千字的山水游记,正是由于妻子直言不讳地讲出自己的看法,我才对文章动了大“手术”,才使《秦岭深处》这篇美文出现在《中国纪检监察报》的《大地游踪》栏目。而把现代都市人虽然生活条件优越,但却远离清新的空气,宁静的居所,又缺劳动锻炼,身体健康有时反不如山里人的后半部分独立成文,改写为《并非就是好事情》,经这么一改动,显得凝练了许多。既有健康养生的关系,又有“一分为二”的生活哲理,发人深醒,耐人寻味。最后再说说我为《经侦文化园地》“从警之路”征文活动撰写的散文——《上了头条》,四易其稿后我认为写得还不错,道出了我的那份激动、那份喜悦。妻子在帮我打印的过程中,又发现了作文不够严密之处。她指着“对于稿件被发表,我就不抱希望,这句话说,这在逻辑上有问题,既然不抱希望,还投稿干嘛?应该改为“不抱多大希望”才合乎情理。我听后感到言之有理,马上做了修改,这才安心地予以上传。我从这几篇稿件的修改中,切身感到了《文心雕龙》中“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这句话,是多么精妙地道出了文章修改的真谛啊!
  妻子能很快看出文章存在的问题,且直言相告,并不隐讳。我在采纳她的合理化建议同时,不经意间提高了对文字作品的要求,笔下的文章逐渐由稚嫩而趋于成熟,受到报刊编辑的青睐与好评,不时被采用也就在情理之中。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多年来我每一次笔耕成绩的后面,都饱含着妻子对我这个书呆子的一片深情。我回报她的行动,就是不知疲倦地奋力笔耕。
  连新民
发布日期:2025-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