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爱嵕山人 情牵二十年
文章字数:2,025
2003年在外工作礼泉籍贤达孙思云、陈希圣、范志承、梁澄清、冯仁、张思温、刘吉华、张万准、杨智等离退休老干部倡议发起,参与编辑一部礼泉名人录,名曰《嵕山人》。书名由外交家符浩题写,文艺评论家阎纲作序,经过3年组稿撰写,收录礼泉籍党政军、文化艺术、教育经济界等英模人物272人,时任广电局副局长的我,有幸参与组稿编辑工作,自己也编入首期《嵕山人》其中。
“山峰聚曰嵕,嵕山卧虎藏龙地;泉水甘如醴,醴泉积文养武乡。”2005年8月26日,在礼泉县聚龙苑大酒店举行《嵕山人》首发式暨九嵕山文化研究会成立大会。聘请张思温、孙迟、曾旭荣、郑志俊、刘向武、阎振维、张崇德、秋兴民、魏明义、郑鸣和、张廉、蔺志顺等离退休老干部为顾问、理事,选举刘吉华为会长,张培彦、刘希博、马宏茂为副会长,秘书长由马宏茂兼任,副秘书长张思鸿。研究会成立三年来,经过精心组稿,2008年12月由刘吉华主席担任主编,编辑出版了《嵕山人》(续一),共编入礼泉籍英模人物243人。
2009年6年初,刘吉华主席身患重病,在县城家中弥留之际,握着李彦广老师和我的手,一再叮咛我们,让李彦广老师接任研究会会长,让张培彦、刘希博和我协助,继续编辑出版《嵕山人》。2010年元月3日,我随县上五大家领导孙矿玲、张孝平、王志强、许四清、刘敏贤、张永忠以及研究会李彦广、刘希博老师,在兰州市八一宾馆由刘伯贤、刘志武、苏开吉等人组织召开200余人参加的礼泉乡党联谊会。孙矿玲县长代表县委、县政府致欢迎词,感谢在兰州工作礼泉籍仁人志士对家乡发展关心支持,李彦广老师代表九嵕山文化研究会,向大会赠送“九嵕育英才,陇塬铸辉煌”字样的牌匾,并向大会征集《嵕山人》(续二)的稿件。在张怀刚、蔺志顺、王新中等老师积极参与下,编辑完成《嵕山人》(续二),在前两期人物传记的基础上,增加部分散文和书画作品,使其阅读性、文学性、艺术性更加完美。2019年9月29日,在礼泉县聚龙苑大酒店,举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暨《嵕山人》(续二)首发式”,邀请从北京刚回乡省亲的阎纲老师参加座谈会,我告诉阎老师,今天您参加的会议室,与2001年9月29日,十八年前参加我报告文学《丰碑》首发式座谈会,是同月同日的时间,同一个酒店,同一个会议室,同一个座位时,阎老师激动说,“十八年,不简单,这就是缘份!”
研究会成立初期,无办公场地,无编辑经费,多为离退休领导干部,多方支持,共襄盛事。父亲马作栋他老人家常常叮咛我:“你这些伯和叔与我关系都特别好,你年轻要勤快多跑路,协助他们多行方便。”此后数年间,我协调广电局会议室为研究会召开座谈会,在县城中山街西街食堂安排研究会人员就餐,提供车辆,陪同刘吉华、李彦广等老师跑市进省,发挥曾旭荣、张国栋、张焕堂、陈鼎金等离退休老领导人脉关系,为研究会化缘,争取编辑出版经费。随后,在社会贤达秋兴民先生的大力支持下,安排研究会在外贸宾馆召开会议。
2018年4月我从广电局调任文旅局担任常务副局长,主持局日常工作,文旅局成为研究会主管部门,为研究会编辑报刊申请内部印刷刊号和年检工作。在此期间,由于李彦广会长身体缘故,韩兆德院长成为第三任会长,随后董科主任律师接任第四届会长。二十年来我对研究会的初心不改,积极参与,既是研究会的创建者,决策者,又是研究会见证者、继承者。因为我要告慰那些昔日为研究会创建工作奔波、发挥余热,呕心沥血的离退休老干部的在天英灵。
2024年喜逢建国七十五周年,我萌发搞一次征文活动的念头,将征文汇编成《醉美九嵕山》文集,纪念研究会成立二十周年,我的策划想法得到阎纲老师、董科会长以及董信义、崔存文等文友老师大力支持,征文内容以礼泉人文历史、大唐文化、文旅融合、乡村振兴为创作基调,讴歌新生活,赞美新时代,让礼泉人写礼泉故事。
征文先后收到礼泉籍文学爱好者、知名作家文章60余篇,随后特约在礼泉工作的老领导、教授专家、文化学者文章20余篇首,阎纲老师亲自题写书名并作序,序中赞曰“九嵕山是一种象征,嵕山人是一种荣誉。”经过一年编辑组稿,在董科会长、崔存文、王书芳、方岩、白孝平辛勤付出下,《醉美九嵕山》定稿出版,汇编82位作家,88篇精品美文,共计24万字。今年8月26日,是礼泉县九嵕山文化研究会成立二十周年纪念日,研究会成立二十年来,在刘吉华、李彦广、韩兆德、董科四届会长和各位同仁努力下,先后编撰出版《嵕山人》三部,《醉美九嵕山》文集一部,编辑发行《九嵕文化》报刊44期。二十年来我们不离不弃,坚守初心,无怨无悔。
择一事,终一生,不为繁华易初心。参加工作35年来,我从最初一名普通记者,到现在的一个文化工作者,见证了礼泉30多年的发展,采访众多各界名人和社会贤达。作为礼泉人,应知家乡事,作为一个文化工作者,我更有责任,有义务去记录我们这个伟大新时代的变迁,去讴歌生我养我的九嵕山下这片热土人民生活的蝶变,去书写数以万计礼泉骄子可歌可泣的精神风貌,因为他们用自己的言行,一直在温暖着我,感动着我,激励着我,勇往向前,永不停歇,讲好礼泉故事,讲好中国故事。
马宏茂
“山峰聚曰嵕,嵕山卧虎藏龙地;泉水甘如醴,醴泉积文养武乡。”2005年8月26日,在礼泉县聚龙苑大酒店举行《嵕山人》首发式暨九嵕山文化研究会成立大会。聘请张思温、孙迟、曾旭荣、郑志俊、刘向武、阎振维、张崇德、秋兴民、魏明义、郑鸣和、张廉、蔺志顺等离退休老干部为顾问、理事,选举刘吉华为会长,张培彦、刘希博、马宏茂为副会长,秘书长由马宏茂兼任,副秘书长张思鸿。研究会成立三年来,经过精心组稿,2008年12月由刘吉华主席担任主编,编辑出版了《嵕山人》(续一),共编入礼泉籍英模人物243人。
2009年6年初,刘吉华主席身患重病,在县城家中弥留之际,握着李彦广老师和我的手,一再叮咛我们,让李彦广老师接任研究会会长,让张培彦、刘希博和我协助,继续编辑出版《嵕山人》。2010年元月3日,我随县上五大家领导孙矿玲、张孝平、王志强、许四清、刘敏贤、张永忠以及研究会李彦广、刘希博老师,在兰州市八一宾馆由刘伯贤、刘志武、苏开吉等人组织召开200余人参加的礼泉乡党联谊会。孙矿玲县长代表县委、县政府致欢迎词,感谢在兰州工作礼泉籍仁人志士对家乡发展关心支持,李彦广老师代表九嵕山文化研究会,向大会赠送“九嵕育英才,陇塬铸辉煌”字样的牌匾,并向大会征集《嵕山人》(续二)的稿件。在张怀刚、蔺志顺、王新中等老师积极参与下,编辑完成《嵕山人》(续二),在前两期人物传记的基础上,增加部分散文和书画作品,使其阅读性、文学性、艺术性更加完美。2019年9月29日,在礼泉县聚龙苑大酒店,举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暨《嵕山人》(续二)首发式”,邀请从北京刚回乡省亲的阎纲老师参加座谈会,我告诉阎老师,今天您参加的会议室,与2001年9月29日,十八年前参加我报告文学《丰碑》首发式座谈会,是同月同日的时间,同一个酒店,同一个会议室,同一个座位时,阎老师激动说,“十八年,不简单,这就是缘份!”
研究会成立初期,无办公场地,无编辑经费,多为离退休领导干部,多方支持,共襄盛事。父亲马作栋他老人家常常叮咛我:“你这些伯和叔与我关系都特别好,你年轻要勤快多跑路,协助他们多行方便。”此后数年间,我协调广电局会议室为研究会召开座谈会,在县城中山街西街食堂安排研究会人员就餐,提供车辆,陪同刘吉华、李彦广等老师跑市进省,发挥曾旭荣、张国栋、张焕堂、陈鼎金等离退休老领导人脉关系,为研究会化缘,争取编辑出版经费。随后,在社会贤达秋兴民先生的大力支持下,安排研究会在外贸宾馆召开会议。
2018年4月我从广电局调任文旅局担任常务副局长,主持局日常工作,文旅局成为研究会主管部门,为研究会编辑报刊申请内部印刷刊号和年检工作。在此期间,由于李彦广会长身体缘故,韩兆德院长成为第三任会长,随后董科主任律师接任第四届会长。二十年来我对研究会的初心不改,积极参与,既是研究会的创建者,决策者,又是研究会见证者、继承者。因为我要告慰那些昔日为研究会创建工作奔波、发挥余热,呕心沥血的离退休老干部的在天英灵。
2024年喜逢建国七十五周年,我萌发搞一次征文活动的念头,将征文汇编成《醉美九嵕山》文集,纪念研究会成立二十周年,我的策划想法得到阎纲老师、董科会长以及董信义、崔存文等文友老师大力支持,征文内容以礼泉人文历史、大唐文化、文旅融合、乡村振兴为创作基调,讴歌新生活,赞美新时代,让礼泉人写礼泉故事。
征文先后收到礼泉籍文学爱好者、知名作家文章60余篇,随后特约在礼泉工作的老领导、教授专家、文化学者文章20余篇首,阎纲老师亲自题写书名并作序,序中赞曰“九嵕山是一种象征,嵕山人是一种荣誉。”经过一年编辑组稿,在董科会长、崔存文、王书芳、方岩、白孝平辛勤付出下,《醉美九嵕山》定稿出版,汇编82位作家,88篇精品美文,共计24万字。今年8月26日,是礼泉县九嵕山文化研究会成立二十周年纪念日,研究会成立二十年来,在刘吉华、李彦广、韩兆德、董科四届会长和各位同仁努力下,先后编撰出版《嵕山人》三部,《醉美九嵕山》文集一部,编辑发行《九嵕文化》报刊44期。二十年来我们不离不弃,坚守初心,无怨无悔。
择一事,终一生,不为繁华易初心。参加工作35年来,我从最初一名普通记者,到现在的一个文化工作者,见证了礼泉30多年的发展,采访众多各界名人和社会贤达。作为礼泉人,应知家乡事,作为一个文化工作者,我更有责任,有义务去记录我们这个伟大新时代的变迁,去讴歌生我养我的九嵕山下这片热土人民生活的蝶变,去书写数以万计礼泉骄子可歌可泣的精神风貌,因为他们用自己的言行,一直在温暖着我,感动着我,激励着我,勇往向前,永不停歇,讲好礼泉故事,讲好中国故事。
马宏茂
发布日期:2025-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