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佘奶奶的坚守
文章字数:2,029
宣城市宣州区周王镇张村,地处皖南的一个拥有扬子鳄的村庄。这里的灵山秀水呵护着当地百姓独有且持续不断的生态之梦。
扬子鳄,古称鼍,俗称“土龙”或“猪婆龙”,是长江流域特有的爬行动物,其“资历”堪与恐龙比肩。这是中国特有的小型鳄类,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随着人类活动的影响及气候环境变化,扬子鳄生存状态早已拉响警报,野外种群数量少于300只,其中成年个体不足100只,堪称淡水中爬行动物活化石。
周王镇张村的红星水库岸边,住着“护鳄奶奶”佘世珍一家。佘世珍1941年出生,虽年过八十依然清瘦硬朗。无论春秋寒暑,每天清晨起就要只身沿着水库巡视一周,去看看令她牵肠挂肚的扬子鳄。
晨风惊起宿鸟,一群水鸟飞向库中小岛,佘世珍一边加快了脚步奔走,一边大声呵斥,她知道,那岛上是雌鳄常去下蛋的地方,白鹭沙鸥等鸟类喜欢琢食鳄鱼蛋,她不能让这些淘气鬼闯下弥天大祸。
正是这个水岛上的鳄鱼蛋被佘世珍的儿子发现,才有了扬子鳄与张家的旷世情缘。
1982年8月,佘世珍的几个儿子下水库游泳,在岛上发现一个“鸟”窝,窝里全是比鸡蛋稍小一些的“鸟”蛋。大儿子张宏华小心翼翼地取回几枚带回家给父亲张绪宏、母亲佘世珍辩认。张绪宏一见,联想起24年前修筑红星水库时,曾发现一条“土龙”,于是立即将蛋送往安徽省扬子鳄养殖场,专家鉴定其的确为扬子鳄蛋。
正是这几个调皮孩子的意外发现,红星水库成为扬子鳄保护点。“这可是国家的宝贝,拜托你们一定要守护好!”专家们期冀殷殷,许以重托。作为共产党员,张绪宏感知到了肩上的使命。
从此,张绪宏、佘世珍就开始了守护扬子鳄安全的义务之旅。有人提着网下水库捕鱼,夫妻俩总是赶来劝阻。有人叽笑他俩狗咬耗子多管闲事,也有人不听劝阻强行下水撒网,张绪宏凭身强力壮和一腔正气,硬是冲上去用“武力”制止。佘世珍呢,柔软之躯自然阻止不了“暴力”捕鱼,情急之下她只能以母性的力量来扼制“暴力”:“这水里的鳄鱼都是我的孩子,希望你们不要惊动了它们。”
以柔克刚,逆袭有术。伟大的母爱感染了捕捞者。40年如一日的倾情守望,令更多的捕捞者变成了共同呵护扬子鳄的志愿者。
在开启守护之长征的第一年冬,正值水库几近干涸,四乡八垸的村民们按惯例前来捕获浅底的“野鱼”。“不行!这水里有扬子鳄!这鱼不能捕!”张绪宏、佘世珍夫妇赶到现场,苦口婆心地劝,不由分说的“闹”,使尽浑身解数,硬是将成群结队下水捕捞的人们劝上了岸。
从1982年到2005年,张绪宏、佘世珍夫妇共同守护扬子鳄,经历了23个春秋寒暑,记下了23本扬子鳄保护日记,每天的信息记录比科研院所还要完整,连扬子鳄进入冬眠阶段也未间断。
如今,这23本斑斑驳驳洒满他俩心血汗水的日记,保存在安徽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为最原始、最权威的扬子鳄保护科学依据。
“2004年9月4日,阴转小雨,偏东风,早上观察小鳄鱼下水,人接近时老鳄护守吼叫。抓住小鳄一条……”
一页日记,就是一首生命的赞歌;一行表格,就是一行人格的标高!没有体制内的任何待遇,没有报酬和任何补贴,只有一颗中国农民守护自己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的责任之心。
送走老伴,佘世珍独自扛起守护扬子鳄的担当。4个儿子先后都在城里买了房,纷纷接她去城里“享福”,但佘世珍舍不得红星水库的“孩子”,这些“孩子”令她魂牵梦绕,寝食难安!
“那是谁家的孩子在放地笼?这东西万万放不得!把扬子鳄弄伤可是天大的事!”
“那些蛋可不是鸟蛋,那是国家的宝贝哟!”
八十二岁的老太太,用略带苍老的声音,重复着说过41年的旧话,呵护着那些濒危灭绝而绝路逢生的生命。
我以仰视之姿,与这位朴实而坚忍的扬子鳄守望者交谈。老人告诉我,她最爱看的风景是阳光明媚时,扬子鳄们爬上礁石或土堆上晒太阳,肥硕的躯体,黑黝黝,懒洋洋,憨憨的,戆戆的,像一群疯玩后疲惫的孩子。但是只要有风吹草动,它们就会猛地甩动灵敏而有力的长尾巴,以最佳进击状态迎接一切可能出现的险情。
“看起来又呆又傻,其实鬼得很!”佘世珍举例说,有一年,一位村民杀了只鸡到水库边去冲洗,一只扬子鳄一声不吭地游了过去,猛地跃出水面,稳准狠地叼起那只鸡硬生生地夺走,潜入水底。不一会儿,它又叼着鸡浮出水面,得意地翻着跟头,气得那位村民在岸上跳脚。
“扬子鳄是两栖动物,它一直都呆在水里吗?”我好奇地问。
“主要呆在水里,也有时上岸爬行。有一次,有条扬子鳄爬上山坡,掉在一个土坑里,爬不出来,急得嗷嗷叫……”
“它能发出叫声?”
“能!平时有人走近,或者有人可能伤害它们的孩子,成年扬子鳄就会发出警告的叫声。这个家伙在坑里叫,正好被人发现了,他们就跑来告诉我。等我赶到一看,这家伙的两吸前爪正在往上刨……”
2018年,大儿子张宏华放弃收入相对较高的城市工作,回家陪伴母亲守护扬子鳄。40年,两代人,一件事,一片心!
红星水库的一弘碧水,满湖水草,还有两岸青山,也和这一家一样,接续着、搀扶着,顶风冒雨、凌霜傲雪,倾听着暴雨前那一声声哼叫,注视着那晒太阳时一次次蠕动,牵挂着那一枚枚待孵化的蛋,呵护着那一个个需要除草和洒水的温暖巢穴。
段华(湖南)
扬子鳄,古称鼍,俗称“土龙”或“猪婆龙”,是长江流域特有的爬行动物,其“资历”堪与恐龙比肩。这是中国特有的小型鳄类,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随着人类活动的影响及气候环境变化,扬子鳄生存状态早已拉响警报,野外种群数量少于300只,其中成年个体不足100只,堪称淡水中爬行动物活化石。
周王镇张村的红星水库岸边,住着“护鳄奶奶”佘世珍一家。佘世珍1941年出生,虽年过八十依然清瘦硬朗。无论春秋寒暑,每天清晨起就要只身沿着水库巡视一周,去看看令她牵肠挂肚的扬子鳄。
晨风惊起宿鸟,一群水鸟飞向库中小岛,佘世珍一边加快了脚步奔走,一边大声呵斥,她知道,那岛上是雌鳄常去下蛋的地方,白鹭沙鸥等鸟类喜欢琢食鳄鱼蛋,她不能让这些淘气鬼闯下弥天大祸。
正是这个水岛上的鳄鱼蛋被佘世珍的儿子发现,才有了扬子鳄与张家的旷世情缘。
1982年8月,佘世珍的几个儿子下水库游泳,在岛上发现一个“鸟”窝,窝里全是比鸡蛋稍小一些的“鸟”蛋。大儿子张宏华小心翼翼地取回几枚带回家给父亲张绪宏、母亲佘世珍辩认。张绪宏一见,联想起24年前修筑红星水库时,曾发现一条“土龙”,于是立即将蛋送往安徽省扬子鳄养殖场,专家鉴定其的确为扬子鳄蛋。
正是这几个调皮孩子的意外发现,红星水库成为扬子鳄保护点。“这可是国家的宝贝,拜托你们一定要守护好!”专家们期冀殷殷,许以重托。作为共产党员,张绪宏感知到了肩上的使命。
从此,张绪宏、佘世珍就开始了守护扬子鳄安全的义务之旅。有人提着网下水库捕鱼,夫妻俩总是赶来劝阻。有人叽笑他俩狗咬耗子多管闲事,也有人不听劝阻强行下水撒网,张绪宏凭身强力壮和一腔正气,硬是冲上去用“武力”制止。佘世珍呢,柔软之躯自然阻止不了“暴力”捕鱼,情急之下她只能以母性的力量来扼制“暴力”:“这水里的鳄鱼都是我的孩子,希望你们不要惊动了它们。”
以柔克刚,逆袭有术。伟大的母爱感染了捕捞者。40年如一日的倾情守望,令更多的捕捞者变成了共同呵护扬子鳄的志愿者。
在开启守护之长征的第一年冬,正值水库几近干涸,四乡八垸的村民们按惯例前来捕获浅底的“野鱼”。“不行!这水里有扬子鳄!这鱼不能捕!”张绪宏、佘世珍夫妇赶到现场,苦口婆心地劝,不由分说的“闹”,使尽浑身解数,硬是将成群结队下水捕捞的人们劝上了岸。
从1982年到2005年,张绪宏、佘世珍夫妇共同守护扬子鳄,经历了23个春秋寒暑,记下了23本扬子鳄保护日记,每天的信息记录比科研院所还要完整,连扬子鳄进入冬眠阶段也未间断。
如今,这23本斑斑驳驳洒满他俩心血汗水的日记,保存在安徽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为最原始、最权威的扬子鳄保护科学依据。
“2004年9月4日,阴转小雨,偏东风,早上观察小鳄鱼下水,人接近时老鳄护守吼叫。抓住小鳄一条……”
一页日记,就是一首生命的赞歌;一行表格,就是一行人格的标高!没有体制内的任何待遇,没有报酬和任何补贴,只有一颗中国农民守护自己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的责任之心。
送走老伴,佘世珍独自扛起守护扬子鳄的担当。4个儿子先后都在城里买了房,纷纷接她去城里“享福”,但佘世珍舍不得红星水库的“孩子”,这些“孩子”令她魂牵梦绕,寝食难安!
“那是谁家的孩子在放地笼?这东西万万放不得!把扬子鳄弄伤可是天大的事!”
“那些蛋可不是鸟蛋,那是国家的宝贝哟!”
八十二岁的老太太,用略带苍老的声音,重复着说过41年的旧话,呵护着那些濒危灭绝而绝路逢生的生命。
我以仰视之姿,与这位朴实而坚忍的扬子鳄守望者交谈。老人告诉我,她最爱看的风景是阳光明媚时,扬子鳄们爬上礁石或土堆上晒太阳,肥硕的躯体,黑黝黝,懒洋洋,憨憨的,戆戆的,像一群疯玩后疲惫的孩子。但是只要有风吹草动,它们就会猛地甩动灵敏而有力的长尾巴,以最佳进击状态迎接一切可能出现的险情。
“看起来又呆又傻,其实鬼得很!”佘世珍举例说,有一年,一位村民杀了只鸡到水库边去冲洗,一只扬子鳄一声不吭地游了过去,猛地跃出水面,稳准狠地叼起那只鸡硬生生地夺走,潜入水底。不一会儿,它又叼着鸡浮出水面,得意地翻着跟头,气得那位村民在岸上跳脚。
“扬子鳄是两栖动物,它一直都呆在水里吗?”我好奇地问。
“主要呆在水里,也有时上岸爬行。有一次,有条扬子鳄爬上山坡,掉在一个土坑里,爬不出来,急得嗷嗷叫……”
“它能发出叫声?”
“能!平时有人走近,或者有人可能伤害它们的孩子,成年扬子鳄就会发出警告的叫声。这个家伙在坑里叫,正好被人发现了,他们就跑来告诉我。等我赶到一看,这家伙的两吸前爪正在往上刨……”
2018年,大儿子张宏华放弃收入相对较高的城市工作,回家陪伴母亲守护扬子鳄。40年,两代人,一件事,一片心!
红星水库的一弘碧水,满湖水草,还有两岸青山,也和这一家一样,接续着、搀扶着,顶风冒雨、凌霜傲雪,倾听着暴雨前那一声声哼叫,注视着那晒太阳时一次次蠕动,牵挂着那一枚枚待孵化的蛋,呵护着那一个个需要除草和洒水的温暖巢穴。
段华(湖南)
发布日期:2025-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