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2024年我国进口规模达18.39万亿元,连续16年稳居全球第二大进口国地位——
进口消费品市场红利加快释放
文章字数:1,863
  日前,国内首个聚焦消费品进口价格变化的专业指数——《中国进口消费品价格指数》正式发布。数据显示,3月中国进口消费品价格指数呈现环比、同比双增长态势,当月环比价格指数为107.2,上涨7.2%,同比价格指数为105.2,上涨5.2%。
  “总体看,一季度,我国消费品进口延续了此前的增长态势。”商务部研究院学位委员会委员、二级研究员白明表示,进口消费品作为驱动消费升级的重要力量之一,正快速融入中国消费者的日常生活。从食品、化妆品、保健品到电子产品、汽车、奢侈品,进口消费品种类已覆盖居民生活的各个领域,对居民消费结构的优化和生活质量的提升,产生了重要影响。
   扩大消费品进口意义重大
  在经济全球化新形势下,推动进口发展对于我国消费升级、嵌入全球产业链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意义重大。
  扩大进口不仅是高水平开放的重要内容之一,也已上升为国家战略。近年来,我国消费品进口呈现出平稳增长态势。迄今为止,我国连续举办了7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与30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23个自由贸易协定,在全国范围内设立了43个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
  据海关统计,2024年,我国进口规模达18.39万亿元,连续16年稳居全球第二大进口国地位。“去年以来,我国消费市场平稳增长,许多民生消费品进口需求较为旺盛,特别是受元旦、春节等节庆消费带动,去年12月份我国进口消费品总额达1678.2亿元,创下近21个月新高。”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统计分析司司长吕大良说。
  “进口消费品价格指数的波动与上述变化呈现出正相关性。”中国进口消费品价格指数编制方、大连瀚闻资讯负责人童友俊分析认为,消费品进口一方面增加了国内供给,丰富了消费者的选择,更好满足了人民群众个性化、多样化和高品质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培育国内消费者的新需求,激发新的消费潜力,最终实现以需求引领创新、以创新引领供给的良性循环。
  跨境电商进口成增长引擎
  一直以来,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未将进口消费品作为独立监测维度,导致其价格变动淹没在整体数据之中,无法单独反映这一市场变量的动态特征。在国际贸易形势复杂多变、进口消费品价格波动日益频繁的背景下,编制进口消费品价格指数十分必要。
  从首期中国进口消费品价格指数看,受上游原材料价格波动与季节性消费驱动,“穿用娱”价格上涨,“吃住行”价格有所下调。其中,纺织制品、服装产品、鞋帽配饰类消费品价格指数环比上涨7.8%,肉禽蛋奶、果蔬粮油、烟酒饮料等环比价格下降2.2%。
  对此,童友俊表示,纺织制品等价格波动突出,主要受国际棉价大幅上涨影响,生产成本显著推高。随着天气转暖市场供应增加,部分鲜活食品和蔬菜瓜果大量上市,价格有所回落。在以旧换新等政策加力实施、进口替代加速推进的背景下,电器、家具等进口产品价格跌幅较大,从侧面反映出国内品牌市场份额的加大和产品竞争力的提升。
  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服务链和价值链加速重构,以跨境电商为代表的新业态新模式迅速兴起,成为驱动外贸增长的新引擎。2024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增长10.8%,占整个进出口的比重提升到6%,更多优质产品更加便捷地直达海内外消费者。其中,跨境电商进口增速持续高于整个进口增速。
  从规模扩张向质量升级
  今年一季度,我国货物进口额达4.17万亿元,同比有所下降,但消费品进口保持平稳。专家分析认为,在进口缓慢恢复的同时,进口消费品的结构性变革正在加快——
  品类需求分化加剧,民生必需品与高端消费形成进口消费品市场的“双轮驱动”。据不完全统计,肉类、水果等基础品类的进口增速近年来稳定在8%左右,而医疗美容设备、艺术品等高端品类的进口消费复合增长率突破25%。以母婴市场为例,来自欧洲的有机奶粉及日本低敏辅食产品进口占据高端市场40%以上的份额。据三亚国际免税城数据,单价超5000元的美容仪复购率持续两位数增长。
  数字技术重塑贸易生态,新消费场景不断出现,贸易效率进一步提升。近年来,京东国际、淘宝等平台企业借助数字技术,构建起多品类覆盖和精准运营推送的消费品进口新生态,引导消费者从“稀缺性消费”转向“品质生活投资”,同时通过“保税仓储”“前置仓”等方式,让消费品进口更加高效便捷,带来了消费体验的大幅提升。
  区域供应链深度重构,进口替代效应加速显性化,制度创新释放新红利。今年以来,我国从美国市场进口份额虽有所减少,但东南亚和中东地区成为进口市场的新增长极。目前,我国关税总水平已从2010年的9.8%下降至2024年的7.3%,接近发达国家平均水平。随着RCEP落地实施,推动了东盟等特色商品进口关税再次下降。此外,跨境电商进口商品清单已扩至1476项,准入审批时限压缩60%。一系列制度创新改革,带来更低的进口成本,让中国消费者得到更多实惠。 顾阳
发布日期:2025-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