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性的爆裂与无声的呐喊
文章字数:2,645
《爆裂无声》是内蒙古导演忻钰坤执导的犯罪悬疑类影片,该影片于2018年4月4日在中国大陆正式上映,是一部现实主义风格的悬疑犯罪片。影片以西北部一个相对闭塞的矿业小镇为叙事场域,通过失语矿工张保民和律师徐文杰“丢孩子—找孩子”为叙事主线,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冷漠、不同阶层下的权力图谱,反映出底层人民的无声呐喊和生存困境。该影片在国内引起极大反响,于2017年12月14日在第二届澳门国际影展颁奖典礼上获评审团特别奖,主演宋洋获最佳男主角奖项,是文学审美和商业价值上的典范之作。
影片中,主角保民是一个哑巴角色,全程无一句台词,符合电影无声的主题。影片充满大量隐喻式的镜头语言,光线和色彩的运用以及音乐设置都增添了悬疑氛围,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现实社会冲突:阶级森严下的人性复杂
首先,电影零度叙事,无情地揭示了“弱肉强食”的人性社会。故事发生在2004年,背景聚焦西北部重工业地区,那时西北部还处于贫困阶段,有资源的地方都在采矿、挖煤、环境污染严重。重污染的空气、水质、排放白烟的大烟囱、贫瘠的黄土地、矿山、一辆辆煤车、污泞的道路、灰头土脸的人民,这些重工业意象的展示,都是当时非法工业集中生产的体现,营造出一种荒凉破败的肃杀氛围,也暗示着小镇的贫瘠荒芜、村镇人民依靠工业为生,也被非法工业所压迫、服役。
同时,电影清楚地设置了三个阶层的人物:主角张保民是一名矿工,也是底层社会的代表,是食物链的底端。家中有生病的妻子和年幼的儿子,但夫妻恩爱,家庭温馨。他个性刚烈且正义,因此惹了不少麻烦,年轻时打架咬断了舌头成为哑巴。因为一次偶然的意外,他的儿子失踪,因此踏上漫漫寻子之路,也卷入了非法采矿的矿业老板昌万年和帮老板脱罪的律师徐文杰的利益黑幕。矿业老板昌万年,是资本的代表,也是食物链的顶端。他表面上是捐助贫困小学的慈善企业家,实则是勾结非法经营、养着黑社会手染鲜血的掠杀者。他如狼一般高高在上,拥有吞噬人的凶心,把生命当作取悦自己的游戏。昌万年想吃羊肉,于是外出到附近镇子打猎,刚好遇到张保民的儿子张磊抱着小羊,他想一箭射羊结果射死了张磊。为了脱罪,昌万年和他的律师徐文杰打算毁尸灭迹,共同埋了张保民的儿子。而苦苦寻找的张保民,也如同待宰的羔羊,无处发声。
处于中层阶级的律师徐文杰,夹在食物链的中间,畏惧上层残噬下层。他是资本家的帮凶,帮昌万年做假证,也手握张磊死亡的秘密,即使自己女儿同样失踪被张保民所救下,也不会向毫无线索的张保民透露一丝信息,是为自己利益会牺牲他人的利己主义者。至此,影片中的食物链闭环彻底形成,三个阶层的人物也象征着弱肉强食的自然社会,人性被扼杀,只留残酷和血腥。食物链顶端的贪婪和欲望,在影片中随处可见,矿业非法导致严重水污染,主角的妻子因常年喝污染水导致下肢肿大,底层人民苦不堪言。从底层人没有水喝到中层阶级喝矿泉水,再到老板昌万年的满汉全席,深刻地揭露和讽刺了严酷森严的等级下人性异化和挣扎。
镜头语言:细节和隐喻的无声暗示
电影精心设置了大量的细节和隐喻,无声暗示故事的结局和人性的爆裂。影片开头呈现山洞中石头成磊,却坦然倒塌,与张磊名字中的“磊”字形成互文,已暗示失踪男孩的埋身之地。此外还穿插昌万年办公室也有一个垒起的三角形石阵,这是凶手的隐喻,也暗示资本权力对生命符号的侵占与重构。主人公哑巴的角色设置,掩藏秘密的律师,戴奥特曼面具的目击者小男孩,也巧妙暗示“不能说—不愿说—不敢说”的无声主题。张保民的失语症,实质是权力机制对底层群体的系统性消音,他被咬断的舌头,既是暴力镇压的具象化伤痕,更是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对劳工身体规训的隐喻。矿场中机械的轰鸣声替代了工人的话语权,水污染侵蚀的不只是工人健康,更是底层民众的表达渠道。张保民的暴力行径,也是受压迫的一种爆裂反抗。戴奥特曼面具的小男孩是张磊被害的目击人,他作为唯一的目击者,多次暗示张保民,如送张保民奥特曼面具,暗示自己和张磊曾在一起玩过;墙上画着奥特曼小人被箭射杀的画面,也是在暗示真相;他也在徐文杰面前摆出射箭姿势,也正是这个年龄段小孩目击射杀真相的一种模仿行为。大量细节和隐喻,主角张保民没意识到,作为观众看到故事的结局也才后知后觉。涂鸦证据被成人世界系统性地忽视,暗示着真相认知的代际断裂。这种认知暴力与张保民始终无法解读儿子名字“磊”的符号意义形成对照,暴露出底层群体被权力所剥夺的失语处境,进而又影响着孩子们的话语权。各个阶级相互倾扎,在无人处无声挣扎呐喊。
此外,影片全程以“羊”为故事线索串联全篇。表层叙事看,羊的意象是纯洁、无辜、善良的象征。影片中的羊作为原始意象,作为被宰割对象,是供人饱腹的牲畜;而深层结构中,从小男孩张磊抱着羊被射杀、母亲抱着小羊寻找孩子,到多次出现的羊头、羊图腾、昌万年的羊肉全席,都是底层群体如待宰羔羊般生存困境的隐喻。昌万年猎羊,张磊为了保护小羊却承担了小羊的命运悲剧;张保民找寻孩子的无力,小镇底层人民被矿业污水所侵扰;张保民是羊、孩子是羊、底层是羊,这些人都是无辜的弱者,但都成为昌万年这样资本家的碟中餐。这不仅是对人权人性的剥夺,更是象征资本对自然生态的系统性掠夺。山洞意象也是全篇点睛之笔所在,折射出每个人的潜意识心理。山是环境,是区隔,也是心灵的象征。山洞是律师的心灵恶魔,是他助昌万年藏尸的地方;是张保民心中的谜,分隔了父与子,是真相和未知的交界;山洞亦是小男孩张磊和律师女儿阴阳相隔的地方,小女孩从山洞走了(被张保民所救存活了下来),小男孩永远留在了这个黑暗幽深的山洞中。这些画面隐喻和意象暗示无不在无声地透露这样一个主题:阶级差异下社会和人类的复杂性,人性中自私和善良的博弈;人性被阶级所碾压的无奈和挣扎。
电影《爆裂无声》无论是在取景、叙事意象、镜头语言和音乐设置上都充分展现了当时西部地区人民生活真实的一面,张保民至终未能找到儿子遗骸,司法系统始终缺席,这种叙事留白构成对观众道德焦虑的精准操控。在当代语境下重审这部电影,其现实指向愈发清晰。资源型城市不断向乡镇村落入侵,阶层结构下人们的生存困境,以及环境污染导致的健康危机等,《爆裂无声》已超越地域叙事成为转型现实的时代寓言。影片结尾漫天黄沙中渐隐的矿山,既是资本狂潮退却后的废墟图景,更是对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深切憧憬。影片对白甚少,但以隐喻和意象暗示的拍摄手法以及恰到好处营造悬疑和紧张压抑氛围的音乐设置都增加了影片的艺术效果。总之,《爆裂无声》是极具代表性和现实意义的西部工业人性、商业和文艺电影的代表之作。吴瑜帆 王亚丽
影片中,主角保民是一个哑巴角色,全程无一句台词,符合电影无声的主题。影片充满大量隐喻式的镜头语言,光线和色彩的运用以及音乐设置都增添了悬疑氛围,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现实社会冲突:阶级森严下的人性复杂
首先,电影零度叙事,无情地揭示了“弱肉强食”的人性社会。故事发生在2004年,背景聚焦西北部重工业地区,那时西北部还处于贫困阶段,有资源的地方都在采矿、挖煤、环境污染严重。重污染的空气、水质、排放白烟的大烟囱、贫瘠的黄土地、矿山、一辆辆煤车、污泞的道路、灰头土脸的人民,这些重工业意象的展示,都是当时非法工业集中生产的体现,营造出一种荒凉破败的肃杀氛围,也暗示着小镇的贫瘠荒芜、村镇人民依靠工业为生,也被非法工业所压迫、服役。
同时,电影清楚地设置了三个阶层的人物:主角张保民是一名矿工,也是底层社会的代表,是食物链的底端。家中有生病的妻子和年幼的儿子,但夫妻恩爱,家庭温馨。他个性刚烈且正义,因此惹了不少麻烦,年轻时打架咬断了舌头成为哑巴。因为一次偶然的意外,他的儿子失踪,因此踏上漫漫寻子之路,也卷入了非法采矿的矿业老板昌万年和帮老板脱罪的律师徐文杰的利益黑幕。矿业老板昌万年,是资本的代表,也是食物链的顶端。他表面上是捐助贫困小学的慈善企业家,实则是勾结非法经营、养着黑社会手染鲜血的掠杀者。他如狼一般高高在上,拥有吞噬人的凶心,把生命当作取悦自己的游戏。昌万年想吃羊肉,于是外出到附近镇子打猎,刚好遇到张保民的儿子张磊抱着小羊,他想一箭射羊结果射死了张磊。为了脱罪,昌万年和他的律师徐文杰打算毁尸灭迹,共同埋了张保民的儿子。而苦苦寻找的张保民,也如同待宰的羔羊,无处发声。
处于中层阶级的律师徐文杰,夹在食物链的中间,畏惧上层残噬下层。他是资本家的帮凶,帮昌万年做假证,也手握张磊死亡的秘密,即使自己女儿同样失踪被张保民所救下,也不会向毫无线索的张保民透露一丝信息,是为自己利益会牺牲他人的利己主义者。至此,影片中的食物链闭环彻底形成,三个阶层的人物也象征着弱肉强食的自然社会,人性被扼杀,只留残酷和血腥。食物链顶端的贪婪和欲望,在影片中随处可见,矿业非法导致严重水污染,主角的妻子因常年喝污染水导致下肢肿大,底层人民苦不堪言。从底层人没有水喝到中层阶级喝矿泉水,再到老板昌万年的满汉全席,深刻地揭露和讽刺了严酷森严的等级下人性异化和挣扎。
镜头语言:细节和隐喻的无声暗示
电影精心设置了大量的细节和隐喻,无声暗示故事的结局和人性的爆裂。影片开头呈现山洞中石头成磊,却坦然倒塌,与张磊名字中的“磊”字形成互文,已暗示失踪男孩的埋身之地。此外还穿插昌万年办公室也有一个垒起的三角形石阵,这是凶手的隐喻,也暗示资本权力对生命符号的侵占与重构。主人公哑巴的角色设置,掩藏秘密的律师,戴奥特曼面具的目击者小男孩,也巧妙暗示“不能说—不愿说—不敢说”的无声主题。张保民的失语症,实质是权力机制对底层群体的系统性消音,他被咬断的舌头,既是暴力镇压的具象化伤痕,更是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对劳工身体规训的隐喻。矿场中机械的轰鸣声替代了工人的话语权,水污染侵蚀的不只是工人健康,更是底层民众的表达渠道。张保民的暴力行径,也是受压迫的一种爆裂反抗。戴奥特曼面具的小男孩是张磊被害的目击人,他作为唯一的目击者,多次暗示张保民,如送张保民奥特曼面具,暗示自己和张磊曾在一起玩过;墙上画着奥特曼小人被箭射杀的画面,也是在暗示真相;他也在徐文杰面前摆出射箭姿势,也正是这个年龄段小孩目击射杀真相的一种模仿行为。大量细节和隐喻,主角张保民没意识到,作为观众看到故事的结局也才后知后觉。涂鸦证据被成人世界系统性地忽视,暗示着真相认知的代际断裂。这种认知暴力与张保民始终无法解读儿子名字“磊”的符号意义形成对照,暴露出底层群体被权力所剥夺的失语处境,进而又影响着孩子们的话语权。各个阶级相互倾扎,在无人处无声挣扎呐喊。
此外,影片全程以“羊”为故事线索串联全篇。表层叙事看,羊的意象是纯洁、无辜、善良的象征。影片中的羊作为原始意象,作为被宰割对象,是供人饱腹的牲畜;而深层结构中,从小男孩张磊抱着羊被射杀、母亲抱着小羊寻找孩子,到多次出现的羊头、羊图腾、昌万年的羊肉全席,都是底层群体如待宰羔羊般生存困境的隐喻。昌万年猎羊,张磊为了保护小羊却承担了小羊的命运悲剧;张保民找寻孩子的无力,小镇底层人民被矿业污水所侵扰;张保民是羊、孩子是羊、底层是羊,这些人都是无辜的弱者,但都成为昌万年这样资本家的碟中餐。这不仅是对人权人性的剥夺,更是象征资本对自然生态的系统性掠夺。山洞意象也是全篇点睛之笔所在,折射出每个人的潜意识心理。山是环境,是区隔,也是心灵的象征。山洞是律师的心灵恶魔,是他助昌万年藏尸的地方;是张保民心中的谜,分隔了父与子,是真相和未知的交界;山洞亦是小男孩张磊和律师女儿阴阳相隔的地方,小女孩从山洞走了(被张保民所救存活了下来),小男孩永远留在了这个黑暗幽深的山洞中。这些画面隐喻和意象暗示无不在无声地透露这样一个主题:阶级差异下社会和人类的复杂性,人性中自私和善良的博弈;人性被阶级所碾压的无奈和挣扎。
电影《爆裂无声》无论是在取景、叙事意象、镜头语言和音乐设置上都充分展现了当时西部地区人民生活真实的一面,张保民至终未能找到儿子遗骸,司法系统始终缺席,这种叙事留白构成对观众道德焦虑的精准操控。在当代语境下重审这部电影,其现实指向愈发清晰。资源型城市不断向乡镇村落入侵,阶层结构下人们的生存困境,以及环境污染导致的健康危机等,《爆裂无声》已超越地域叙事成为转型现实的时代寓言。影片结尾漫天黄沙中渐隐的矿山,既是资本狂潮退却后的废墟图景,更是对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深切憧憬。影片对白甚少,但以隐喻和意象暗示的拍摄手法以及恰到好处营造悬疑和紧张压抑氛围的音乐设置都增加了影片的艺术效果。总之,《爆裂无声》是极具代表性和现实意义的西部工业人性、商业和文艺电影的代表之作。吴瑜帆 王亚丽
发布日期:2025-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