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锚定“深化六个改革”
文章字数:2,112
  3月4日,西安市委宣传部、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深化六个改革’创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西安实践”系列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西安市文旅局副局长王晓、西安市教育局副局长李萌、西安市人社局副局长潘皓亮进行相关工作内容介绍。
  西安市教育局
  今年力争50%区县建立“教联体”
  本报讯(实习记者 刘嘉伟)发布会上,李萌表示,2024年西安市教育系统按照“市级统筹、优化布局,系统谋划、扩优提质,改革创新、破解难题,规范办学、促进公平”工作思路,推动教育各项事业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其中在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方面,优质学前教育资源占比达69%,新城区、碑林区、航天新城创建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精准实施352个义务教育改提项目,建设“乡村小规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49所,培育“新优质学校”71所,建设21个高中城乡学校共同体;累计遴选主城区68所优质学校“一对一”帮扶郊区县学校,受益师生10万人次;对蓝田、周至8所学校薄弱学科实施“送教下乡”精准帮扶,全市交流轮岗校长教师6695名,不断缩小校际和城乡之间办学差距和教学质量。
  2025年西安市教育系统将坚持“调结构优布局,抓育人夯基础,推改革促公平,强队伍增活力”,从着力推进教育管理改革、加快构建具有西安特色的立德树人体系、持续推进基础教育扩优提质、积极推进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持续加强教师队伍、营造更加良好育人环境这六个方面,努力提升教育公平度、优质度、满意度、开放度、贡献度,努力打造公平优质、人民满意的西安教育,推进教育强市建设迈出更大步伐。
  在推进教育管理改革方面,2025年将以教育强国建设为统领,制定《西安市贯彻落实教育强国陕西教育强省建设规划纲要建设教育强市的实施意见》及系列配套文件,筹备召开全市教育大会,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增强“双减”实效,深化招生入学改革,扎实推进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在营造育人环境方面,抓紧抓牢意识形态和校园安全。推进“校园餐”专项整治,让“校园餐”成为“放心餐”。深化校园周边安全综合治理,多措并举为学生减负,持续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力争50%的区县建立“教联体”,打造良好育人生态。
  西安市人社局
  全年举办就业服务活动600场以上
  本报讯(实习记者 刘嘉伟)发布会上,潘皓亮介绍,2024年,西安市把就业工作作为深化“三个年”活动和“八个新突破”重点工作的民生首要任务,纳入为民实事,通过实施职业技能提升、劳务品牌培育、就业服务提质“三项工程”,下大力气挖掘就业岗位、优化就业服务。先后出台了一揽子政策、开展了一大批活动、搭建了一些平台、培育了一批劳务品牌、开展了一系列专项整治,使得西安市就业局势总体稳定。
  2025年,西安市人社局将继续以深化“三个年”活动为抓手,以深化“六个改革”为牵引,聚力打好稳就业促增收硬仗,帮助广大市民群众好就业、就好业。在新的一年里,将推动就业政策实施,进一步加大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城乡基层和中小微企业就业支持力度,定期归集发布重大项目就业岗位。用好用足减税降费等政策工具,全力支持经营主体减负稳岗;将抓好就业服务,落实好“1131”实名服务,强化供需对接,提供市场化岗位10万个。通过苏陕协作、跨区域劳务交流和乡村振兴产业项目等渠道,提供外出务工和就近就业的机会;将办好招聘活动,组织好“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等就业服务活动,全年举办就业服务活动600场以上,打造标准化就业服务驿站50个、高校服务驿站30个以及零工驿站20个;将搞好就业培训,大力开展“岗位(产业)需求+技能培训+技能评价+就业服务”四位一体项目化培训,让广大市民群众具备更好的就业能力,推动技能成才、技能就业;维护群众权益,加强各项劳动者权益保障指引指南的落实,持续开展人力资源服务业诚信示范创建等活动。
  西安市文旅局
  2025年全年惠民演出将超1500场
   本报讯(实习记者 刘嘉伟)发布会上,王晓表示,西安市文旅局锚定打造彰显中华文明的世界人文之都奋斗目标,聚焦文化兴市战略,扎实抓好2024年“八个新突破”重点工作,全力推动2025年“深化六个改革”,持续完善保护文物、传承文明、发展文化机制。总体来看,体现为文旅市场持续火热、改革创新持续发力、项目建设持续赋能、产业发展持续升级、品牌效应持续放大五个特点。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十五五”规划谋篇之年,西安市将紧紧围绕全市“深化六个改革”的总体部署,从深化改革、产业升级、项目建设、市场主体、消费赋能、文化惠民、对外交流、市场秩序8个方面加快打造彰显中华文明的世界人文之都。突出文艺院团体制机制和公共文化设施运营管理,推进国有院团引入市场化机制、民营院团增强自身造血能力,形成分布均衡、各具特色、供需匹配的公共文化新阵地,让市民游客共享改革成果。
  其中,在产业升级方面,聚焦广告传媒、文化创意、演艺演出等重点文旅产业链,将大力培育数字文旅、微短剧、汉服经济、银发旅游、低空旅游等新业态;在文化惠民方面,将推动公共文化直达基层,常态化开展惠民演出,组织戏曲进乡村、文化进社区等惠民演出1500场以上,打通文化惠民“最后一公里”;在对外交流方面,将高标准推动开行中国—中亚人文旅游班列,高水平承办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国际旅游博览会等涉外文旅活动。用好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提升支付便利化水平,加速恢复和发展入境旅游。
发布日期:2025-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