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傻姑
文章字数:1,717
乌驼镇人早晨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踩着青石板街道,喝一碗热气腾腾的羊杂碎。有人喝羊杂碎,就有人卖羊杂碎。喝的人多,店铺也多。在乌驼镇卖羊杂碎的,都是本土生长的乌驼镇人,唯有傻姑例外,她是外地人。在乌驼镇卖羊杂碎,都有一个大小不等的店铺,唯有傻姑例外,她在北门外老榆树下傍着三轮车支个小摊,就是店铺。乌驼镇的羊杂碎从一碗一块钱飙升到一碗八块钱,依旧食客如潮,唯有傻姑的羊杂碎还是一碗一块钱,从不涨价。
有人问,傻姑这么干,能赚钱吗?傻姑笑而不答。谁也不知道。反正她就这么坚持了三十年,任谁说都不涨价。
傻姑做的羊杂碎,干净,味好。她非要把最后一块肚毛剔掉,非要把羊头上最后一根羊毛拔掉,才肯下锅烹煮。她的羊杂汤里加一味神秘调料,味道浓,口感好。只要刮北风,乌驼镇人都能闻到傻姑羊杂碎的香味。
有人问,傻姑的羊杂碎又好吃又便宜,那不是供不应求吗?谁还愿意吃八块钱一碗的羊杂碎呢?这话问得刁,不过,答案更刁。乌驼镇人一般不去喝傻姑的羊杂碎,似乎是一种默契。实在嘴馋了,也去,一年一两回。傻姑的食客相对特殊,大多是蹬三轮车的,扫街的,送水的、背水泥的、抱砖的、收破烂的、摆地摊的、走过路过偶尔遇上的,还有就是囊中羞涩没钱可掏的,或者压根儿就不想掏钱的。
话这么说着,吃白食的人又来了,西装革履墨镜遮脸的中年人坐在小板凳上,有滋有味地喝着羊杂碎,那人不是大口大口地吃,如品似尝,细嚼慢咽,像传说中的绅士用餐。吃完了,那人站起来,张开双臂,摊了摊手,还未开口,傻姑就笑了,说:“没钱就走吧,明天再来。”那人没走,摘下眼镜,轻咳一声,招招手,示意傻姑借一步说话。傻姑手里忙着,没挪步,“有难处就说,纸盒里都是一块的,不嫌弃就拿几张。”那人摆摆手,压低声音说:“我想和你合作,我弄店铺,雇勤杂工,你把关就行,不用亲自动手。收益么,咱五五分成。”这话不折不扣地钻进傻姑的耳朵里。她愣了一下,抬头看那人,没说话,锅碗瓢盆依旧“叮当”作响。等不来回话,那人又鼓足勇气,“四六如何?我四你六。”傻姑手里攥着大铜勺,猛击铁锅,“咣咣咣”地响,“吃饱了就走,明天别来了。”
众食客不解,抬起头,停住嘴,眼巴巴地瞅着傻姑看。在大伙儿的眼里,傻姑似乎天生就是一张笑脸,谁也没见过傻姑生气的样子。直到她拉长脸的那一刻,大伙儿才发现,傻姑已不再是“姑”,是奶奶级的傻姑了。傻姑肯定不是姓傻名姑,她的名字没人知道,她的年龄更没人知道。乌驼镇人只知道傻姑在乌驼镇犯“傻”三十多年。
乌驼镇老街旧巷,曲折,逼仄,车辆进不去,出不来,最合适人力三轮车通行。四十年来,三轮车一直是乌驼镇最有活力的存在。说不清是哪一年,傻姑和她的男人来到乌驼镇,没走。男人买了一辆三轮车,汇入三轮车大军,走街串巷,载人拉货,日子过得还凑合。
忽有一日,男人晕倒在拉货的路上。刚好,同行李二旦路过,二话不说,就把傻姑的男人送进医院,抢救七八天,人还是没留住。医药费丧葬费杂七杂八裹缠在一起,绝对是一个天文数字,傻姑傻眼了,暗自抽泣,一筹莫展。李二旦实在看不过去,就把蹬三轮车的朋友们召集在一起,“大伙儿都是乌驼镇的汉子,搭把手,帮帮她。”大伙儿谁也没说话,一叠叠皱巴巴的钞票塞进傻姑的衣兜里。末了,李二旦说:“傻姑,好好活着,我们商量过,这钱不要了。以后有什么难处就找我们蹬三轮的。”
傻姑擦干眼泪,推着男人留下的三轮车,在乌驼镇北门的老榆树下支起摊子,做羊杂碎。她只想给蹬三轮车的兄弟们吃上一口热乎饭。她没想到这一干就三十年,寒来暑往,从没间断。她看着人们空着肚子走来,打着饱嗝离去,比自己吃饱肚子都舒坦。
去年,评选“乌驼镇好人”,傻姑无疑是最合适的人选。可她死活不同意,还放出狠话,“要是把我弄成什么好人,我就离开乌驼镇,从此不再回来。”傻姑犯起傻来,谁也没办法。
当年血气方刚的李二旦,如今成了白发苍苍的老大爷,他坐在小板凳上,一脸认真地问傻姑:“听说你把老家老宅的拆迁款都贴进去了?”傻姑手里的大铜勺在铁锅里欢快地舞动着,“那些钱放着也是放着。”李二旦叹了口气,又问:“有那么多白吃白喝的,你真的不反感?”傻姑端来一碗香喷喷的羊杂碎,放在矮桌上,抹了一把额头上的汗水,说:“只要帮对一个人,我就心满意足了。”
王宇
有人问,傻姑这么干,能赚钱吗?傻姑笑而不答。谁也不知道。反正她就这么坚持了三十年,任谁说都不涨价。
傻姑做的羊杂碎,干净,味好。她非要把最后一块肚毛剔掉,非要把羊头上最后一根羊毛拔掉,才肯下锅烹煮。她的羊杂汤里加一味神秘调料,味道浓,口感好。只要刮北风,乌驼镇人都能闻到傻姑羊杂碎的香味。
有人问,傻姑的羊杂碎又好吃又便宜,那不是供不应求吗?谁还愿意吃八块钱一碗的羊杂碎呢?这话问得刁,不过,答案更刁。乌驼镇人一般不去喝傻姑的羊杂碎,似乎是一种默契。实在嘴馋了,也去,一年一两回。傻姑的食客相对特殊,大多是蹬三轮车的,扫街的,送水的、背水泥的、抱砖的、收破烂的、摆地摊的、走过路过偶尔遇上的,还有就是囊中羞涩没钱可掏的,或者压根儿就不想掏钱的。
话这么说着,吃白食的人又来了,西装革履墨镜遮脸的中年人坐在小板凳上,有滋有味地喝着羊杂碎,那人不是大口大口地吃,如品似尝,细嚼慢咽,像传说中的绅士用餐。吃完了,那人站起来,张开双臂,摊了摊手,还未开口,傻姑就笑了,说:“没钱就走吧,明天再来。”那人没走,摘下眼镜,轻咳一声,招招手,示意傻姑借一步说话。傻姑手里忙着,没挪步,“有难处就说,纸盒里都是一块的,不嫌弃就拿几张。”那人摆摆手,压低声音说:“我想和你合作,我弄店铺,雇勤杂工,你把关就行,不用亲自动手。收益么,咱五五分成。”这话不折不扣地钻进傻姑的耳朵里。她愣了一下,抬头看那人,没说话,锅碗瓢盆依旧“叮当”作响。等不来回话,那人又鼓足勇气,“四六如何?我四你六。”傻姑手里攥着大铜勺,猛击铁锅,“咣咣咣”地响,“吃饱了就走,明天别来了。”
众食客不解,抬起头,停住嘴,眼巴巴地瞅着傻姑看。在大伙儿的眼里,傻姑似乎天生就是一张笑脸,谁也没见过傻姑生气的样子。直到她拉长脸的那一刻,大伙儿才发现,傻姑已不再是“姑”,是奶奶级的傻姑了。傻姑肯定不是姓傻名姑,她的名字没人知道,她的年龄更没人知道。乌驼镇人只知道傻姑在乌驼镇犯“傻”三十多年。
乌驼镇老街旧巷,曲折,逼仄,车辆进不去,出不来,最合适人力三轮车通行。四十年来,三轮车一直是乌驼镇最有活力的存在。说不清是哪一年,傻姑和她的男人来到乌驼镇,没走。男人买了一辆三轮车,汇入三轮车大军,走街串巷,载人拉货,日子过得还凑合。
忽有一日,男人晕倒在拉货的路上。刚好,同行李二旦路过,二话不说,就把傻姑的男人送进医院,抢救七八天,人还是没留住。医药费丧葬费杂七杂八裹缠在一起,绝对是一个天文数字,傻姑傻眼了,暗自抽泣,一筹莫展。李二旦实在看不过去,就把蹬三轮车的朋友们召集在一起,“大伙儿都是乌驼镇的汉子,搭把手,帮帮她。”大伙儿谁也没说话,一叠叠皱巴巴的钞票塞进傻姑的衣兜里。末了,李二旦说:“傻姑,好好活着,我们商量过,这钱不要了。以后有什么难处就找我们蹬三轮的。”
傻姑擦干眼泪,推着男人留下的三轮车,在乌驼镇北门的老榆树下支起摊子,做羊杂碎。她只想给蹬三轮车的兄弟们吃上一口热乎饭。她没想到这一干就三十年,寒来暑往,从没间断。她看着人们空着肚子走来,打着饱嗝离去,比自己吃饱肚子都舒坦。
去年,评选“乌驼镇好人”,傻姑无疑是最合适的人选。可她死活不同意,还放出狠话,“要是把我弄成什么好人,我就离开乌驼镇,从此不再回来。”傻姑犯起傻来,谁也没办法。
当年血气方刚的李二旦,如今成了白发苍苍的老大爷,他坐在小板凳上,一脸认真地问傻姑:“听说你把老家老宅的拆迁款都贴进去了?”傻姑手里的大铜勺在铁锅里欢快地舞动着,“那些钱放着也是放着。”李二旦叹了口气,又问:“有那么多白吃白喝的,你真的不反感?”傻姑端来一碗香喷喷的羊杂碎,放在矮桌上,抹了一把额头上的汗水,说:“只要帮对一个人,我就心满意足了。”
王宇
发布日期:2025-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