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府谷
特色产业蓬勃发展 奏响地域振兴强音
文章字数:3,765




  在陕西北部的府谷县,这片被自然厚爱的土地,正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优势与深厚的历史底蕴,孕育出糜子与海红果两大特色产业,犹如两颗璀璨明珠,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中熠熠生辉,吸引着世人的目光。
  府谷,坐落于秦、晋、蒙三省交界之处,素有“鸡鸣闻三省”的美誉。其丰富的自然资源与悠久的历史文化交相辉映,不仅荣获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全国百强县等众多殊荣,更是国家级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是历史与现代交融的舞台,为特色产业的崛起搭建了坚实的基石。
  1糜子产业
  科技引领 全链增效
  府谷作为全国糜子的优势产区,“中国黄米之乡”的名号早已声名远扬。近年来,府谷县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聚焦糜子产业,从育种到餐桌,全方位推动产业升级,力求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在育种的前沿阵地——府谷县孤山镇杨家沟村国家糜子育种联合攻关项目基地,一场关于糜子品种的“科技革命”正在悄然上演。这里汇聚了来自陕西、山西、内蒙古、甘肃、青海等多地的80余个糜子品种,它们宛如一群待选的“种子选手”,在科研人员的精心培育下,通过杂交选育与系统选育技术,不断进化。目标是培育出兼具耐旱、耐瘠、耐病虫害特性,且产量更高、口感更佳的糜子新品种。值得一提的是,府谷县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携手合作,成功选育出榆糜2号、榆黍1号等优良品种,并在全县范围内大面积推广种植。这一举措,让糜子的良种覆盖率从往昔的不足30%大幅跃升至80%以上,为糜子产业的腾飞插上了科技的翅膀。
  为了给糜子生长创造更优渥的环境,府谷县在种植基础条件改善方面不遗余力。大力推进集中连片高标准农田建设,积极实施旱作节水农业项目,针对中、低产田的短板,缺啥补啥,精准施策,进行提质增效改造。如今,放眼望去,府谷的糜子田阡陌纵横,一片生机勃勃。规模化、机械化的种植模式已然成型,府谷糜子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在周边县域中独占鳌头,成为当之无愧的糜子优生区和主产县。
  随着产业的不断发展,糜子种植户的钱袋子也渐渐鼓了起来。如今,府谷糜子平均亩产实现了质的飞跃,提高约30%,从过去的150斤攀升至300斤以上。按此计算,种植户每年仅糜子种植一项便可增收2000元以上。这实实在在的收益,让每一位种植户的脸上都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而在糜子的加工领域,府谷县同样成果斐然。当地政府整合分散的资源,引导产业走集约化、专业化、规模化发展之路,对龙头企业加大扶持力度,充分发挥其“链主”作用和示范引领效应。如今,天漠、森鑫、木瓜联合总社等13个初深加工龙头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崛起,年加工能力飙升至1万吨。走进这些企业的生产车间,只见糜子经过脱壳、除糠等十多道精细工序,摇身一变成为清香宜人的黄米。为了最大程度保留黄米的营养与风味,企业在加工过程中采用低温储藏加工技术,有效降低了破碎率,确保了黄米的原汁原味。不仅如此,企业还积极创新,研发生产出精细黄米粉、黄米菜肴、黄米小吃、黄米烘焙食品等一系列高附加值产品,黄米汤圆、黄米月饼、黄米粽子、黄米辽参、黄米煎饺等美食纷纷亮相市场,令人目不暇接。
  在品牌打造与市场拓展方面,府谷县更是妙招频出。线上线下齐发力,实施全方位品牌战略。一方面,通过网络平台,将府谷黄米的故事与品质传播到千家万户;另一方面,积极布局线下销售渠道,让府谷黄米走进各大商场超市。功夫不负有心人,“府谷黄米”成功获得全国“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名特优新”农产品认证,品牌知名度、美誉度与影响力与日俱增。如今,府谷黄米已远销韩国,成为国际市场上的“香饽饽”。府谷县正向着打造“中国黄米之乡”,建成“中国西北糜子产地及集散地”的宏伟目标大步迈进。
  2海红果产业
  传奇传承 产业崛起
  海红果,这颗生长在府谷大地的“红宝石”,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传说与府谷人民的殷切期望,正逐步成为府谷乡村振兴画卷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传,在很久以前,府州大地遭遇罕见旱灾,数年无雨,河干泉涸,田地干裂,百姓生活陷入绝境。龙王之女海红心生怜悯,虽明知违背玉帝旨意,仍毅然私出龙宫,布云降雨。甘霖洒落,万民得以解救。然而,海红却因此触怒玉帝,被绑至府州上空斩首处死。其鲜血点点洒落大地,神奇地生长出一株株挂满红色果实的大树,海红果由此得名。这则传说,如同海红果的精神图腾,赋予了它坚韧不拔、无私奉献的品格,也深深烙印在每一位府谷人的心中。
  海红果生长于陕北高原这片略显严苛的土地上,这里冬季的寒意总是来得格外猛烈且持久。然而,海红果树却似无畏的勇士,在凛冽寒风中傲然挺立,伸展着枝丫,默默孕育着生命的希望。每至春日,高大挺拔的海红果树便会绽放出绚烂的光彩。茂密的叶子郁郁葱葱,粉红色的花海如天边的云霞般绚丽夺目,一夜春雨过后,漫山遍野的海红果树仿佛被点燃一般,花朵竞相开放,无边无际,蔚为壮观。海红果树具有耐旱、耐瘠薄、抗风雪、抗严寒、少病虫、少灾害、无需精细修剪等诸多优良特性,恰似坚韧豪迈的府谷人民,无论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都能坚守初心,不屈不挠,向着阳光奋力生长,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与无限的活力。
  海红果不仅以其顽强的生命力令人钦佩,更因其丰富的营养价值和独特的药用功效而备受瞩目。据科学测定,每千克海红果中含钙量高达2780毫克,堪称水果中的“钙王”,其含钙量是同等质量山楂的2.7倍、苹果的7.37倍。此外,海红果还富含氨基酸、黄酮、镁、锌、铁、钾、铜、锰、钠等多种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具有显著的抗衰老、抗氧化、抗心率失调等作用。每百克海红果含水分78.9g,Vc6.3mg,仅次于葡萄。海红果既可以鲜食,品味其酸甜可口的独特风味,又可经过深加工制成各种产品,如酸甜可口的果脯、香气四溢的果干、方便储存的罐头,以及营养丰富的饮料、果酒等。无论是对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的人群,还是对婴幼儿及老年人缺钙等问题,海红果都能发挥良好的食疗作用。从府谷海红果中提取的果酱原汁,更是营养丰富,其营养价值远远高于苹果汁、桃汁、桔子汁等常见果汁,属天然原生态果品中的佼佼者。凭借其卓越的品质,府谷海红果在各类农产品展览会上屡获殊荣,曾荣获中国杨凌农高会“后稷特别奖”,以及陕西旅游商品博览会“最受欢迎奖”等多项大奖,产品远销北京、上海、山西、内蒙、河北等10多个省市,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与青睐。
  海红果产业在府谷的发展历程,犹如一部波澜壮阔的创业史诗。近年来,府谷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海红果产业化建设,将其作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以及精准扶贫工作的关键抓手,全力推动产业蓬勃发展。2008年,府谷县海红果业协会应运而生,如同产业发展的“智囊团”,为果农们提供技术支持与指导。协会精心培养了214名专业技术人员,他们活跃在田间地头,为海红果的种植与管理保驾护航。同时,府谷县还设立了质量安全监测中心,严格把控海红果产品质量关,从源头上确保每一颗海红果都安全、优质。通过组织培训果农,推广先进种植技术与管理经验,规范全县海红果行业的发展秩序,实现了产业的有序竞争与共同进步。
  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与引导下,府谷海红果产业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目前,全县海红果树种植面积已达5.36万亩,年产鲜果13.8万吨。随着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海红果加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崛起,已建成投产的海红果加工企业多达9个。这些企业充分发挥创新精神,深度挖掘海红果的潜在价值,已开发出白兰地、果酒、果酱、饮品、果脯等20余种产品,年加工鲜海红果2000多吨。丰富多样的海红果产品不仅满足了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需求,也为海红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2010年,府谷县凭借其在海红果种植与产业发展方面的卓越成就,被授予“中国海红果之乡”的荣誉称号,这一殊荣进一步提升了府谷海红果的知名度与影响力。2011年,海红果成功注册成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为府谷海红果产业的品牌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进一步做大做强海红果产业,府谷县委县政府高瞻远瞩,积极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开展深度合作,精心编制了《海红果产业园区规划》。这一规划犹如一盏明灯,为海红果产业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并被列入榆林市“十三五”规划之中,成为全市农业产业发展的重点项目之一。按照规划目标,到2030年,府谷海红果种植面积将稳步扩大至15万亩,产量将大幅提升至24万吨。届时,果农人均纯收入将增加1000元,新增果业就业人员3万人。这一宏伟目标的实现,不仅将为府谷县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将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提供有力支撑。
  如今,漫山遍野的海红果树静静伫立在天地之间,宛如忠诚的守护者,见证着府谷这片土地的变迁与发展。它们如同府谷人民一样,在岁月的长河中坚守信念,无论遭遇多少风雨洗礼,始终保持着坚韧不拔的姿态,笑看风云变幻。从抵御外族侵略的浴血奋战,到坚定不移的红色革命历程,再到如今追逐中国梦的建设热潮,府谷人始终秉持着海红果般的精神品质,从黄土地中汲取力量,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在面对各种困难与挑战时,他们毫不退缩,而是积极激发新活力,坚持跨越式发展,振奋精神,埋头苦干,为实现追赶超越的目标而不懈努力奋斗。
  府谷的糜子与海红果产业,恰似两部激昂的交响曲,在这片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土地上奏响了乡村振兴的最强音。它们不仅是府谷人民的致富希望,更是地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生动载体。展望未来,随着产业的不断升级与创新,府谷特色产业必将在全国乃至全球舞台上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成为府谷走向世界的亮丽名片,吸引着更多的目光与资源汇聚于此,共同书写府谷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侯红雷
发布日期:2024-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