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乡村振兴多彩路 绘就发展新画卷
文章字数:4,577





在三秦大地的广袤版图上,榆林市榆阳区正凭借着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践行,书写着一曲曲乡村蝶变的华丽乐章。近年来,榆阳区紧扣乡村振兴战略总目标,深度汲取“千万工程”经验精髓,紧密贴合区情实际,充分挖掘各地优势特色,因地制宜探索出多条各具亮点、成效斐然的乡村振兴路径,让乡村旧貌换新颜,广大农民的生活蒸蒸日上,处处洋溢着蓬勃发展的生机与希望,成为陕西乡村振兴领域的生动样板。
镇川镇
产业融合奏响乡村振兴“多重奏”
在榆阳区镇川镇,乡村振兴呈现出多元融合、多点开花的蓬勃态势,产业融合发展成为驱动乡村振兴的核心力量,奏响了一曲美妙的“多重奏”。
秋去冬来,走进镇川镇朱寨村朱序武家的小菜园,一幅如诗如画的田园美景瞬间映入眼帘。推窗望去,菜园里蔬菜郁郁葱葱、长势喜人,枝头挂满沉甸甸的果实,整齐划一的围栏环绕着干净敞亮的小院,朱序武夫妻二人正笑意盈盈地忙着打理菜园。朱序武开心地向记者介绍:“咱这菜园一年能种两茬,自家吃不完的菜拿到市场上去卖,一年下来还能挣个一两千元呢,别看这只是个小小的庭院,如今也成了增收的好地方,做起了实实在在的‘小生意’呀。”
镇川镇始终秉持产业强镇、特色兴镇的发展理念,将目光聚焦于产业融合,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以及品牌打造上狠下功夫,深耕乡村土特产领域,全力推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农业发展方面,镇川镇充分借助土地流转这一有力举措,不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其中,永康村农业示范园区成绩斐然,种植优质高粱达500亩、五彩油菜花200余亩、生姜20亩,还改良老闫家南瓜籽种植基地150余亩,推广富硒红薯种植300余亩,为镇川镇的农业产业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强劲动力。
文旅产业方面,镇川镇同样积极作为,深度挖掘当地特色文化资源,精心举办“大美榆阳·陕北之窗”黑龙潭旅游文化周、干炉文化节等丰富多彩的大型活动,深挖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巨大潜力,不断扩大干炉、碗托等5个“乡字号”“土字号”品牌的知名度,吸引了众多游客慕名而来,为乡村产业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与亮点。
今年以来,镇川镇立足农户庭院实际情况,以庭院为载体,大力鼓励村民发展庭院经济。以朱寨村为试点,采用村民自营的方式,巧妙地将美丽庭院与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引导村民灵活多样地发展绿色种植、小作坊、农家乐等多种经营模式,极大地带动了80余户农户积极参与庭院经济发展,实现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同步提升。镇川镇党委书记刘强如深有感触地表示:“庭院虽小,但作用不容小觑,经过精心改造提升,再加上农户们的积极参与,就变成了促进就业创业、发展特色产业、拓宽增收渠道的绝佳路子。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资源整合、辐射带动’的发展思路,多措并举,不断壮大碗托、干炉、粉条等三大传统产业,积极培育新兴产业,朝着‘一村一产业,一村一特色’的目标稳步迈进。”
巴拉素镇
数字伙场点亮伙场(庭院)经济之光
位于榆阳区北部草滩区的巴拉素镇,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中,伙场(庭院)经济已然成为一颗耀眼的明珠,绽放出独特光彩。巴拉素镇别具匠心地将伙场(庭院)经济与乡村建设、示范创建、人居环境整治等重点工作深度融合、协同推进,以数字伙场为关键驱动力,打造出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环境,同时为农民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增收渠道,让大家的腰包日益鼓起来。
冬日的榆阳大地银装素裹,在巴拉素镇讨讨滩村,46岁的驻村干部米登瑞坐在温暖的屋内,兴致勃勃地向记者展示手机上的榆阳新农人APP。这款充满科技魅力的APP,借助数字化、现代化的强大功能,为米登瑞带来了极大便利。无论身处何方、何时,他都能轻松管理自家大棚、共享羊圈、猪圈等伙场相关事务,还可实时监控各区域动态。米登瑞感慨地说道:“我在村里的工作任务繁重,家里的农事也得操心,所以就琢磨着用现代化高科技手段,把这些事儿都搬到手机上操作,现在不管在哪,都能随时掌控情况,这APP可真是帮了大忙呀!”
当记者来到米登瑞家的伙场盘子地,眼前的景象令人眼前一亮。干净整洁的鸡舍内,传感器、监控器等现代化养殖设备一应俱全,且有条不紊地运转着。而这令人欣喜的良好局面,得益于今年3月投入使用的栖然数字化散养蛋鸡园。该园巧妙运用智能科技,为每只蛋鸡配备智能传感器,从而将鸡群活动、健康状况以及养鸡场的实时数据进行全面整合,通过榆阳新农人APP,无论是管理员、合作公司,还是消费者,都能清晰知晓相关信息。不仅如此,还精心打造出“陕北有礼一筐蛋”特色品牌,成功打通优质农产品的“出村路”,为当地农民的增收创造了有利条件。
面对北部草滩区长期存在的农民围网“圈”地、伙场栏套栏、网围网以及土地权属不清等复杂棘手问题,巴拉素镇积极主动应对,经过深入调研与研讨,出台了《巴拉素镇伙场改革十三条指导意见》。依据这一科学合理的指导意见,精准确定每家每户伙场面积,有序腾退出公共伙场,并通过废旧伙场改造、环境整治、空地补植绿化、专人维护等一系列扎实有效的举措,合理规划出群众的生态、生产、生活“三生空间”,为乡村的可持续发展筑牢了坚实根基。
巴拉素镇镇长王伟介绍道:“近年来,我镇紧紧围绕北部草滩区农户伙场的3亩伙场经济用地,大胆创新‘123456’伙场经济发展模式,全力推进‘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小公园’四园建设,成功实现了农户伙场生活区、种植区、养殖区、设施区四区分离。”截至目前,巴拉素镇11个村已累计整村推进伙场经济2100余户,完成圈舍改造745户。王伟满怀信心地展望:“下一步,我们要充分借助讨讨滩村省级‘千万工程’示范村的示范引领作用,激活农户伙场末端阵地,持续深化‘千万工程’,有力推动巴拉素镇多村振兴,让乡村发展迈向更高台阶。”
古塔镇黄家圪崂村
特色资源整合绘就乡村振兴多彩画卷
走进榆阳区古塔镇黄家圪崂村,仿佛踏入了一幅充满韵味的乡村振兴画卷之中。在这里,乡村振兴的故事在每一位村民的生活中生动演绎着,而村党支部书记任润堂则是这幅画卷的“执笔者”之一,他向记者娓娓道来黄家圪崂村的发展历程与成果。
“咱们黄家圪崂村啊,其实一直藏着不少独特的优势资源,只是过去没找到合适的发展路径,村民们守着这些宝贝,日子却过得紧巴巴的。后来,我们村‘两委’经过反复研讨、深入调研,决心立足村子实际,把这些特色资源充分挖掘出来,蹚出一条独具咱们黄家圪崂村特色的乡村振兴大道。”任润堂书记目光中满是坚定与自豪。“就拿村里那些传统窑洞来说吧,这可都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呀,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浓浓的民俗风情呢。以前啊,它们大多就是村民们自住的地方,由于年久失修,不少窑洞都显得破败不堪了。我们意识到这是个绝佳的发展资源后,就积极组织村民,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对窑洞进行精心修缮和合理改造,还巧妙地融入了一些现代的舒适元素,打造出了一批独具民俗特色的窑洞民宿。刚开始的时候,大家心里都没底,毕竟这是个新尝试嘛。可没想到,窑洞民宿一经推出,就大受游客欢迎啊!尤其是节假日,来体验咱这原汁原味陕北窑洞生活的游客那是络绎不绝,常常是一房难求呢。这窑洞民宿不仅实实在在地增加了村民们的收入,还让咱们村子的知名度一下子提高了不少。”
说到村子周边的山地,任润堂书记更是兴致勃勃:“你看咱村周边环绕着大片的山地,以前就是种些普通农作物,收成也一般般。后来我们经过考察分析,觉得这里的山地条件很适合发展林果种植产业,于是就引导村民们种上了山地苹果、红枣这些。但这可不是简单的事儿,为了保证果品质量,我们专门请了农业专家来给村民们指导,从选种、种植,到后期的养护管理,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把关。现在,咱村产的苹果色泽鲜艳、口感香甜,红枣也是个大饱满、营养丰富,品质那叫一个好啊!通过电商平台、农产品展销会等各种渠道,把这些优质的果品推向了全国各地,销路越来越广,村民们的收入也跟着水涨船高,大家的干劲更足了。”
“我们深知乡村振兴可不能光靠产业发展,文化建设也得跟上才行。所以,我们村定期举办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活动,像陕北秧歌表演、剪纸艺术展示等等。每到举办这些活动的时候,村里那叫一个热闹!村民都穿上鲜艳的传统服饰,欢欢喜喜地参与其中,把陕北人民的热情豪放展现得淋漓尽致。游客们也被吸引过来,有的跟着一起扭秧歌,有的围着剪纸艺人看剪纸,都沉浸在咱们陕北地区浓郁的民俗文化魅力之中。这些活动不仅让村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也进一步提升了村子的吸引力,让更多的游客愿意来、留得住。”
在任润堂书记和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下,黄家圪崂村通过对窑洞民宿、山地林果产业以及民俗文化活动等特色资源的巧妙整合与精心打造,实现了生态、经济与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绘就出了一幅多姿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乡村振兴绚丽画卷,成为了榆阳区乡村振兴实践中又一值得称赞的成功典范。
全区层面
统筹引领 全方位推进乡村振兴走深走实
榆阳区区长崔飞站在全区发展的高度,高瞻远瞩地指出,全区上下必须牢牢树立“一盘棋”思想,咬定目标不放松,埋头苦干不懈怠,持之以恒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确保各项工作都能扎实落地、有力有效推进。各部门单位要充分认识到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性,高度重视,严格对标对表,切实增强巩固衔接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认真履行自身职责,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与推进,全方位提高群众对政策的知晓率以及满意度,从而推动乡村振兴取得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效。
崔飞区长着重强调了几个关键方面的工作。一是要亲力亲为抓好重大整改工作,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对照问题清单,逐一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确保现存的所有问题都能做到应改尽改、真改实改,彻底消除工作隐患,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保驾护航。二是要高质高效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在项目建设环节上持续加大力度,在项目谋划过程中鼓足干劲,在项目管理方面加强管控,精心谋划出一批契合群众意愿、对基础设施提升作用显著、带动效果良好的重大项目,努力打造出多个乡村振兴示范工程以及廉洁工程,切实将改革所带来的红利最大限度地转化为促进乡村发展的红利,助力乡村建设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此外,还要有力有序地贯彻重大决策部署,突出抓好4条伙场庭院经济示范带建设,确保这项工作能够做出成绩、见到效果,并且具备可复制、可推广的价值,为全区乡村振兴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农业农村局以及各乡镇、涉农街道要统一引导、集中规划,依据当地实际情况,大力发展优势主导产业,全力以赴将农村房前屋后的“方寸地”打造成助力农民增收致富的“增收园”,充分挖掘土地的潜在价值。并且,要从严从实落实重大责任,严格执行安全制度,扎实开展专项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强化安全宣传引导,真正把安全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农业强区筑牢安全防线,不断实现新的突破,推动榆阳区乡村振兴事业蓬勃发展、行稳致远。
如今,在榆阳区这片充满希望的广袤土地上,各个乡镇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星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探索实践,全区上下齐心协力、众志成城,如同众星拱月般朝着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的美好愿景稳步迈进。一幅乡村全面振兴的壮丽画卷正在榆阳大地徐徐展开,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榆阳区的乡村将继续绽放出更加璀璨耀眼的光彩,在陕西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乡村发展的标杆与典范,吸引更多地方借鉴学习其成功经验,共同为三秦大地的繁荣发展添砖加瓦。 侯红雷
发布日期:2024-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