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邮递员柯先生
文章字数:963

源于爱艺术的缘故吧,时常在报刊发表文艺作品,还有上级对单位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的需要,新闻发表是要查阅报刊原件,这等加分项怎敢马虎,对印有自己书画文章的报刊杂志便格外上心。
兴许是魔咒作祟,只要某期发有我作品,十有八九那一期报刊缺失,《陕西工人报》到县总工会找寻,《中国农村金融》向外县同行处调剂,《西安晚报》厚着脸到其他单位索要,所发作品的报刊单位大多征订的有,诸如《陕西工人报》《陕西农村报》《三秦都市报》发表频率相对较高,《中国农村金融》杂志一年到头发稿件不过三五篇,发表作品本是快乐的事儿,常因到处寻找报刊而闹心,对单位门卫分发工作不细心不敬业态度懒散很是愤懑。直到那年熟悉的邮递员柯先生说:“以后缺哪份报纸杂志跟我说,我帮你找。”才节省了好多时间平静了郁闷心境……
在我的观念里,先生的称谓,深含敬意。前面说与这位邮递员熟悉,是我在城边儿工作的时候,他跑那一条邮路,每篇投递稿件、稿酬汇款单、样报样刊,都经由他手,从初始的陌生到渐渐熟络,给我朴实敦厚的印象。
在快递业务还没有兴起的时候,乡村邮递员肩负着连接山村与外面世界的使命,每天穿梭在乡间小路,无论雪雨交加亦或烈日炎炎,不曾停歇负重前行的步履,背包里装满信件包裹报刊,这些是山民与外界联系的纽带,邮递员不仅是传递信息的使者,更是乡村居民的朋友和亲人。好几次下乡工作,遇到柯先生,见他与众乡亲很是亲切,他了解这条邮路每一个家庭情况,关心着每一个人的生活,为孤独老人送上温暖的问候,为留守孩子带来远方的祝福。他的工作虽然平凡,却意义重大。他用自己的脚步丈量着邮路上每一寸土地,用汗水传递着温暖与希望,是乡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016年深秋的一个清晨,柯先生来到身边,央求我为他写幅字,我问写什么内容,他说,就写“陕西好人”吧。我当时迟疑了一下,怎么写这样个奇怪内容呢,我写字有自己的底线,低俗、负能量的内容绝不触碰。见我沉默不语,他赶紧解释说,由陕西省委宣传部、省委文明办主办的“陕西好人榜”评选中,自己荣登“陕西好人”榜了,把这个内容写出来装裱挂在堂屋,不是显摆,是要留个念想。听他这样说,我欣然应诺。
在“师傅”的称谓充斥耳鼓的当头儿,邮递员职业显得卑微的现实生活中,存储邮递员柯富林电话号码时,名字备注为“邮递员柯先生”。这是对他职业的尊重,是对他人格的敬仰……
朱金华
发布日期:2024-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