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国网陕西电力:打通“神经末梢” 点亮万家灯火
文章字数:1,029

  配电网作为供电系统的“神经末梢”,在保障电力供应、支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今年以来,面对配网投资规模扩大、建设任务重的新挑战,国网陕西电力树牢“人民至上”理念,践行“双满意”工作导向,打造陕西配电网工程管理“城固模式”,赋能数字化转型,提升供电服务质量,全力推动配网建设新提升。
   城固模式 提升配网管理质效
  随着“电网建设三年攻坚”行动的深入实施,国网陕西电力全面深化配网工程标准化项目部建设,率先在国网汉中市城固县供电公司推行“业主+施工+监理项目部”的“三个项目部”建设,形成陕西配网管理的“城固模式”。
  “既要改善红花村电网现状,又要考虑到文物保护的重要性,工程建设与文物保护两个都不能误。”在红花村电网改造项目现场,国网汉中供电公司项目负责人王勇强调道。
  为此,该公司组织了一支由设计、监理及相关业务部门人员组成的踏勘队伍,三个项目部合署办公,共同协商,通过集中统一管理安全工器具、施工机具等资源,实现了高效协同。经过多轮论证和实地勘察,最终制定出了一套科学合理的改造方案。通过缩短线路架设距离、减少跨越障碍物的方式,既保护洞阳宫及其周边的文物古迹,又节约20%的材料成本,提升了安全水平和作业效率,供电可靠率达到99.96%,为红花村带来更加稳定可靠电力供应的同时,也为文物保护区内的线路设计积累宝贵的经验。
   数字技术 提升智能化水平
  日前,国网商洛市洛南县供电公司供服中心值班员陈红斌通过智能化供电服务指挥系统监测到10千伏153高耀线路下小街区域配电变压器电压异常情况,随即安排工作人员赶往现场勘察情况。
  由于连日的强降雨天气,低压汇流线路受到影响,通过电流电压曲线提前预警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检修人员通过电子调压稳压器VCE系统精准定位,不到40分钟的时间,便恢复了该区域的正常供电。
   机械赋能 加速现代化建设
  配电网建设往往受限于空间狭小、地形复杂等因素,传统的施工模式效率低,提升机械化水平对复杂多变的施工环境尤为重要。
  “利用无人机放线,相比传统的作业方式可以在带张力的情况下直接在空中完成放线作业,减少导线的磨损,尤其适用于复杂地形作业,工作效率也极大程度提升。”安康市岚皋县10千伏蔺滔线网架优化工程项目经理李文海说到。
  目前,国网陕西电力全面推进配置无人机、随车旋挖机、电缆开槽展放机、多功能作业车等机械化装备,一系列高效机械化装备成为施工主力军,大幅提升了作业效率和安全性,开创了“管理规范、现代智能、安全可靠、优质高效”的配网建设新格局。 通讯员 李立鹏 杨钦伊
发布日期:2024-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