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宝鸡市金台区
移风易俗促文明 处处绽放文明花
文章字数:1,528

  深入开展婚俗改革,推进婚俗新风尚;开展志愿服务,培育文明新风弘扬文明行为。仲夏时节,行走在金台区的大街小巷,文明新风扑面而来,文明之花处处绽放。
  “一三三”工作法
  为婚俗改革移风易俗奠定良好基础
  宝鸡市金台区中山西路街道胜利村位于市区北坡塬边,面积1.8平方公里,辖8个村民小组,393户1478人,党员100人,2023年村民人均纯收入达20286元,处于西府天地景区的核心区。
  近年来,胜利村依托区位优势、生态优势和文旅资源优势,在全区婚俗改革工作“3456”模式的引导下,坚持以移风易俗“小切口”推动婚俗改革“大战略”。通过创新“一”项机制、搭建“三”个服务阵地、坚持“三”项制度,探索实施婚俗改革“一三三”工作法,狠刹婚丧嫁娶大操大办、互相攀比等传统陋习。如今的胜利村,村民提起婚俗改革都赞许地说,是婚俗改革让“甜蜜的负担”不再有。
  2021年,金台区被民政部确认为西北五省唯一的全国婚俗改革实验区。三年来,金台区以婚俗改革为抓手,通过婚事简办、婚前婚后辅导、创新颁证仪式等一系列婚俗改革措施,破陈规、除陋习,让文明的婚俗新风深入人心,同时建成2处婚姻登记户外颁证基地,免费为新人举行集体结婚颁证、相亲交友、集体婚礼活动。截至目前,全区130个村(社区)全部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及乡贤能人工作室,896名乡贤能人参与到婚俗改革工作中,以接地气、入人心的方式,不留死角、全域推进移风易俗,高价彩礼、铺张浪费、攀比成风等婚俗陋习。
  推行“心窝窝”集市
  “时间银行”让志愿服务暖民心
  理发、磨菜刀、配钥匙,件件看起来都是小事,但是在群众生活中却不可或缺。在宝鸡金台区石油东山社区,每月一次的“心窝窝”集市,不仅把义剪义修等志愿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还通过理论宣讲活动,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世界。
  石油东山社区党支部副书记张俊峰说:“我们这个‘心窝窝’集市涉及政策宣讲、健康义诊、法律咨询、义剪义修、文艺汇演、民意收集等10多项内容,参加服务的这些人是我们辖区的志愿者,包括爱心商户、企业、党代表、人大代表,通过这一条龙式的服务,真正把关爱和温暖送进了群众心坎上,切实起到汇民意、连民心的效果。”
  居民参与“心窝窝”集市志愿服务活动的热情也离不开社区的“时间银行”。记者了解到,凡参与“心窝窝”集市活动的群众还可获得“时间银行”存折积分卡,可以兑换洗洁精、牙膏、洗衣粉、护手霜等生活用品,社区居民可根据服务类型及时长,进行“储蓄”积分,同时社区留存积分登记台账进行对照。截至目前,社区志愿者已达到120余名,志愿者服务累计时长达到800余小时,越来越多的群众正成为志愿服务的积极参与者。
  “金话筒”用声音传递正能量
  金台区中山东路街道引渭路社区是一个老年人口多、流动人口多、老旧楼院多、矛盾纠纷多的“四多”老旧社区,为加强意识形态领域宣传,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向善向正的良好社会氛围,不断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社区实施开展“金话筒”红色经典系列诵读活动。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十年发展成就、中华经典名篇诗歌,散文、故事等内容使广大群众在红色经典和具有鲜明时代感的作品中接受教育,增进对党的热爱,提升群众的爱国主义情怀。
  据了解,金台区通过组建“金品荟”志愿服务队伍,聚集优秀志愿者1800多人,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组织开展各类文明实践活动1500余场次,参与志愿者12000余人次,服务群众1.8万余人。
  金台区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文明办主任王旸表示,金台区将把婚俗改革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聚焦立精神支柱、树价值标杆、育时代新人目标,大力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深化文明培育、拓展文明实践、优化文明创建,不断提升公民现代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为助力金台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丰润道德滋养。
  本报记者 杨东世
发布日期:2024-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