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异乡客
■陈茂声
文章字数:1,104

  胡洼像一个大家闺秀,深藏不露。又是大山的宠儿,将她紧紧地搂在怀里。
  一踏入胡洼,就有一种梦幻般的感觉。清波、草丛、乡野飘散着芬芳。灰瓦、石墙、木格窗、青石板铺就的蜿蜒小巷,记录着古老而厚重的历史。
  背阴的雪在悄然退去,大地开始有了暖意。氤氲的地气向上滚卷,土壤悄然松动,憋屈了一冬的草儿,卯足劲钻出毡房,把翠绿嵌镶在山野。柳丝开始抽芽,继而,桃花粉懦懦地盛开,梨花也如春雪铺满梨园,只有枣树还在等待。光秃秃的枝干随风摇曳,显得如此笨拙和丑陋,也许是故意磨练人的耐心,当你不再关注它时,它却悄然穿上翠绿的盛装。也不知是哪一日,炒米—样的花蕾,点缀满树的枝叶间,清香飘逸,清爽醉人。
  峡谷的深度,如削的岩壁,用近乎直角丈量着大山的高度,映在水面上闪闪烁烁。
  每座大山都有自己灵魂,每个灵魂都有故事。峡谷的阴柔,托起山石的阳刚;峡谷的深邃,映出山体的伟岸;落日熔金,给村中高墙翘檐镀上金边,村落沉浸于融和的酽酽的落日之中,山岚的苍音,随风在暮霭中悠悠飘荡。这深邃的历史,包容亿万年时光的雕琢,积淀了母性般博大的慈爱。
  虽未入夏,已有些汗渍渍的。坐在林中歇息,那山成就了独特的自然风景,夜露在阳光下升腾为雾,像一个巨大的天然空调,把热雾化为宜人的温度。
  水给了胡洼秀美,朔溪、戏泉、探洞、垂钓……无论哪种亲水方式,都给人激情与舒畅,让人忘记山外的嘈杂。
  行走在乡间,心如溪流一样清净。跟乡邻对话,总有一种亲热的感觉,如同在熟悉的故乡。默视拖着燕子尾巴的屋顶,鱼鳞般的灰瓦,心里、脑海里不断浮现那些古老的故事。
  远处,一头水牛跟在农夫后面缓缓走来,“踏踏”的蹄声由远及近,消失在山林深处,这种渐行渐远的农耕生活,给人一种久违的感觉。
  晚餐是丰盛的,日照时间长的大米,经柴火灶煮熟,满屋香得醺人。大山馈赠的山菇、竹笋、蕨菜等野味佳肴,让人食欲大振,馋得有些急不可待。尽管浓重方言有些阻碍,但并不影响主人的盛情,随着一杯杯自酿的米酒下肚,早已忘记自己是一个外乡人。
  午夜,响起缓缓的雷声,借助闪电,窗外黑压压的云从山那边涌来,又向远处倏然飞去。雷声渐浓,风雨声也厚重了起来,树叶间犹如河流瀑布,又似阵阵涛声,自然汹涌着,给尚未入眠的人一道别致的夜景。
  这样的春雨我只在故乡的茶山见过,它是在迎接山外来客,也像是专程来聚会。欢腾热闹一场,开怀大笑一回,而后依依不舍地缓缓飘散,留下屋檐的阵阵回响,这余音像是沉吟着的诗,是山的故事,是丛林间流淌的生生不息地传唱。
  雷声渐行渐远,回荡在黑夜里,在向人们道一声晚安!渐渐地,随回音进入梦乡。
  日出,山峦一片清新,伴随袅袅炊烟,独在异乡为异客,我想起自己的故乡。其实,随遇而安,做一个异乡里的故乡人,未尝不可。
发布日期:2024-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