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孙少平命运的思考
文章字数:3,244
■ 杨志勇
读过路遥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之后,多年来我一直忘不了书中孙少平这个典型人物形象,缘由是像孙少平一样的许许多多个青年人,似乎就在我们的身边生活着,奋斗着,让我由不得不去关注他们,禁不住不去思考如孙少平一样的人物命运。
我想,如果孙少平不是生长在黄土高原一个贫穷的农家,而是生长在一个富裕或者干部、工人家庭,那么孙少平就会有足够的自信,认真读书,以优异的学习成绩考上大学,至少可以考个中专或中技学校;第一次考不上,还有条件继续复读应考,直至通过考学跳出“农门”;如果还是不成,以城市户口的身份,可以谋得工厂一份工人的工作。如此,只要在这样的家庭背景下,孙少平无论是否能够通过考学获得就业,以他爱读书、喜思考、肯进取的个性来推断,他个人将来的命运都是一帆风顺的。当然,他将来更有可能和高干的女儿晓霞名正言顺或理所当然地结为连理,成为一对志同道合的夫妻,而他在体制内的条件促使他更有可能成为一位出色的诗人或者作家等,至少依靠相对较好的家庭背景能帮助他在更为广阔的天地里展翅飞翔。可是,对书中孙少平家庭背景及其良好前途的这些种种假设,毕竟是假设,在现实中都是不可能成立的。因为,人生对自己的父母和青少年时的家庭环境是无法选择和拒绝的。
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下,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一个人的生命在娘胎里种下时,其命运便就大概率决定了。孙少平也是如此,特别是在那个时代,其社会和家庭背景就决定了他的命运之艰难,想要在更为广阔的天地里拼搏奋斗所面对的困难就会比别人多,克服困难所要付出的努力程度也会比别人大许多倍,可能是别人的十倍,甚至是千倍百倍,并且要在短期内突破困境,无疑是难上加难。因此说,孙少平的命运在最开始就处于劣势,家庭无法给予他帮助,所以他在未来的人生路上遭遇不断的艰辛挫折就在所难免。
社会现实告诉我们,在我们都是小孩子的时候,一个人和一个人即使有家庭条件的区别,但是孩子们之间本身的差别并不明显,可是一旦长大了,彼此的命运就会逐渐出现并形成很大的差别,甚至是天壤之别。而导致这种差别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各人来自不同的娘胎,就像孙少平与同学晓霞之间的区别,一个是农民的孩子,一个是高干的孩子;后来的情况是,一个是揽工汉、矿工,一个是大学生、省报记者。
常言道,时势造英雄。就拿孙少平来说,如果在他当年的中学阶段教学正常,那么他一定是能够考上大学的。而考上了大学的孙少平,在将来一定会有所作为的,至少他可以选择他想要的生活,可以读更多的书,可以像上了大学的同学一样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可以主宰自己以后的人生。直到今天,读书改变命运也是目前普遍主流的人生途径。但是在那个时代背景下,尽管孙少平十分喜欢读书和思考,又特别关注国家的时事政策,但他无法决定在他当年的高中学习阶段让国家不搞政治运动,以及不搞推荐上大学的制度。因为不懂家庭不懂人情世故,他也未得到推荐上大学或招工的机会。遇到了那样的时代,他没有学到高中学生应有的知识,以至于在恢复高考参加统一考试时,包括他在内的当年全班同学全部落选,令人都是无奈的。最关键的是,那时候他的家庭条件并不允许他继续复读、走上学就业之路,只能返回农村。这是当时大多数农村青年的命运。
回到农村后,如果村办的初中不垮掉,或者孙少平能够继续留在村校当民办教师,说不定坚持若干年后就能够转为一名正式教师,在这个机运中还可以考取一所成人大学去进修,并因此获得命运的改变。由此,说不定他的命运在未来又是一番别样的色彩。但是,孙少平同样是无奈的,因为村办初中的撤销在当时是大势所趋,他一个小青年怎么能够阻挡得了?是否能继续留在村里的学校当老师,他在当时想了也是白想。
因此可以说,是时代背景、家庭背景决定了孙少平青年时代最初的命运。
就连孙少平曾经喜欢的田晓霞,她也曾经喜欢过他,但是在经过大学陶冶以后的田晓霞虽然认为孙少平身上有不一般的东西,可还是认定孙少平最终仍然不会逃脱大多数农村学生的命运。实际生活是残酷的,因为种种原因,这些不能进入大学门,又进不了公家门的农村青年,即使性格非凡,天赋很高,到头来仍然会被自身所处的环境所征服。
孙少平在屈服与不屈服命运之间苦苦挣扎着。正如他自己所说,三年的教师生涯结束了,面对的还是生养他的农村。当农民就当农民,他,农民孙玉厚的儿子,继承父业可以说是一件十分自然的事情,但他不能排除发自意识觉醒带给自己的苦恼。他痛苦的是,他比乡亲知道的东西多、思考的问题多,又不被周围的人所理解,而最使他憋闷的仍然是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安排自己的生活……他老感觉远方有一种东西在向他召唤,他也不断在做着远行的梦。最终,他离开了生养自己的双水村,去外面的世界闯荡,但他还是别无选择,他只能像大部分流落异地的农民一样去揽工,在包工头承包的各种建筑工地上去做小工,打石头、提泥包、钻炮眼……
在闯荡世界的过程中,孙少平遇到了一个机会,这就是他在辅导地委行署机关各级干部的几十名子弟夏令营活动中,受到了家长和团地委书记的好评,书记感慨:咱们团委正缺少这样的人才啊。但是政策不允许把孙少平招进公家的门。当时的现实也是,吃官饭哪怕是废物也得用,而真正有用的人才却又无法招进去。这件事再次说明,家庭背景和出身又一次把他挡在了机会的大门之外。
毋庸置疑,每个人的人生命运都是和其所处的时代和家庭背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为无法抗拒与改变,孙少平也便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
除了时代机遇、读书就业、贵人关照,爱情婚姻有时也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孙少平摊上了这样的机会。阳沟大队的曹书记两口为了招上门女婿,帮忙把孙少平的户口落在了他们村里,不料他们各个方面都平庸的女儿竟然看不上孙少平。这不仅使曹书记两口的愿望落了空,也把孙少平撂在了半路上。怎么办?正在曹书记发愁的时候,事情突然有了转机:铜城矿务局要招收二十来名农村户口的煤矿工人。曹书记想到了孙少平,但是孙少平落的是空头户口,可能在市上和地区审查时会遇到麻烦。正在一筹莫展时,喜欢他的同学田晓霞及时伸手帮助,使孙少平如愿摆脱了揽工汉的日子,成了大亚湾煤矿一名正式的挖煤工人。晓霞还对孙少平说:“只要你到了煤矿,过一两年我再央求父亲把你调出来。”但是还未等到晓霞兑现她的诺言,她却在一次采访工作中,因英勇救人不幸牺牲了。至此,孙少平可以通过爱情改变命运的机会也因晓霞的离世随之丧失。
再后来,孙少平在井下受伤毁了面容,他的好友金波的妹妹金秀毅然爱上了他,而且爱得很热烈,并打算在大学毕业后要求到他所在的矿医院工作。同时,孙少平的妹妹兰香和他的准妹夫吴仲平也劝他去省城工作,而且他也知道“这问题不大”。因为以当时的情况推测,准妹夫的父亲是省委常务副书记,通过矿务局局长给一个煤矿工人调整一下岗位,的确是易如反掌之事。
命运的冬天退却了,生命之花正当蓬勃怒放。此时,孙少平完全可以选择和实现他当初想要的理想生活。但是,在有了刻骨之痛的生命历练之后,孙少平如梦初醒般大彻大悟,明白了他真正想要的生活是什么。在一场浪漫和痛彻心扉的爱情之后,孙少平找到了自己人生的定位和归宿。对于金秀的真挚爱情和妹妹、妹夫要他到省城工作的邀请,他坚决都谢绝了。对于孙少平来说,他感到他目前的生活只能在大亚湾煤矿,因为那里有一缕深深的情愫在缠绕着他的心灵,那里有深爱他的惠英和明明在等着他。
可以想象,孙少平从此开始真正主宰了自己的命运和生活。
整体看,孙少平是不幸的,又是幸运的。最初因为时代和家庭背景,让他在高中毕业后遭遇了很多坎坷和不公平,随着时代环境的改善和家庭情况的变化,他也遇到了一个又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这些机会之所以不断地光顾到他,根本原因在于他个人始终不堕落、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尽管他最后选择了安命于煤矿工作生活。
相比,身处在当下的时代倍感幸运。顺应时势,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要珍惜“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每个人都是时代的主角”的大好时代,勇敢追梦,勇毅前行,勇于成就。
这便是《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的命运带给我的思考和启示。
读过路遥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之后,多年来我一直忘不了书中孙少平这个典型人物形象,缘由是像孙少平一样的许许多多个青年人,似乎就在我们的身边生活着,奋斗着,让我由不得不去关注他们,禁不住不去思考如孙少平一样的人物命运。
我想,如果孙少平不是生长在黄土高原一个贫穷的农家,而是生长在一个富裕或者干部、工人家庭,那么孙少平就会有足够的自信,认真读书,以优异的学习成绩考上大学,至少可以考个中专或中技学校;第一次考不上,还有条件继续复读应考,直至通过考学跳出“农门”;如果还是不成,以城市户口的身份,可以谋得工厂一份工人的工作。如此,只要在这样的家庭背景下,孙少平无论是否能够通过考学获得就业,以他爱读书、喜思考、肯进取的个性来推断,他个人将来的命运都是一帆风顺的。当然,他将来更有可能和高干的女儿晓霞名正言顺或理所当然地结为连理,成为一对志同道合的夫妻,而他在体制内的条件促使他更有可能成为一位出色的诗人或者作家等,至少依靠相对较好的家庭背景能帮助他在更为广阔的天地里展翅飞翔。可是,对书中孙少平家庭背景及其良好前途的这些种种假设,毕竟是假设,在现实中都是不可能成立的。因为,人生对自己的父母和青少年时的家庭环境是无法选择和拒绝的。
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下,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一个人的生命在娘胎里种下时,其命运便就大概率决定了。孙少平也是如此,特别是在那个时代,其社会和家庭背景就决定了他的命运之艰难,想要在更为广阔的天地里拼搏奋斗所面对的困难就会比别人多,克服困难所要付出的努力程度也会比别人大许多倍,可能是别人的十倍,甚至是千倍百倍,并且要在短期内突破困境,无疑是难上加难。因此说,孙少平的命运在最开始就处于劣势,家庭无法给予他帮助,所以他在未来的人生路上遭遇不断的艰辛挫折就在所难免。
社会现实告诉我们,在我们都是小孩子的时候,一个人和一个人即使有家庭条件的区别,但是孩子们之间本身的差别并不明显,可是一旦长大了,彼此的命运就会逐渐出现并形成很大的差别,甚至是天壤之别。而导致这种差别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各人来自不同的娘胎,就像孙少平与同学晓霞之间的区别,一个是农民的孩子,一个是高干的孩子;后来的情况是,一个是揽工汉、矿工,一个是大学生、省报记者。
常言道,时势造英雄。就拿孙少平来说,如果在他当年的中学阶段教学正常,那么他一定是能够考上大学的。而考上了大学的孙少平,在将来一定会有所作为的,至少他可以选择他想要的生活,可以读更多的书,可以像上了大学的同学一样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可以主宰自己以后的人生。直到今天,读书改变命运也是目前普遍主流的人生途径。但是在那个时代背景下,尽管孙少平十分喜欢读书和思考,又特别关注国家的时事政策,但他无法决定在他当年的高中学习阶段让国家不搞政治运动,以及不搞推荐上大学的制度。因为不懂家庭不懂人情世故,他也未得到推荐上大学或招工的机会。遇到了那样的时代,他没有学到高中学生应有的知识,以至于在恢复高考参加统一考试时,包括他在内的当年全班同学全部落选,令人都是无奈的。最关键的是,那时候他的家庭条件并不允许他继续复读、走上学就业之路,只能返回农村。这是当时大多数农村青年的命运。
回到农村后,如果村办的初中不垮掉,或者孙少平能够继续留在村校当民办教师,说不定坚持若干年后就能够转为一名正式教师,在这个机运中还可以考取一所成人大学去进修,并因此获得命运的改变。由此,说不定他的命运在未来又是一番别样的色彩。但是,孙少平同样是无奈的,因为村办初中的撤销在当时是大势所趋,他一个小青年怎么能够阻挡得了?是否能继续留在村里的学校当老师,他在当时想了也是白想。
因此可以说,是时代背景、家庭背景决定了孙少平青年时代最初的命运。
就连孙少平曾经喜欢的田晓霞,她也曾经喜欢过他,但是在经过大学陶冶以后的田晓霞虽然认为孙少平身上有不一般的东西,可还是认定孙少平最终仍然不会逃脱大多数农村学生的命运。实际生活是残酷的,因为种种原因,这些不能进入大学门,又进不了公家门的农村青年,即使性格非凡,天赋很高,到头来仍然会被自身所处的环境所征服。
孙少平在屈服与不屈服命运之间苦苦挣扎着。正如他自己所说,三年的教师生涯结束了,面对的还是生养他的农村。当农民就当农民,他,农民孙玉厚的儿子,继承父业可以说是一件十分自然的事情,但他不能排除发自意识觉醒带给自己的苦恼。他痛苦的是,他比乡亲知道的东西多、思考的问题多,又不被周围的人所理解,而最使他憋闷的仍然是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安排自己的生活……他老感觉远方有一种东西在向他召唤,他也不断在做着远行的梦。最终,他离开了生养自己的双水村,去外面的世界闯荡,但他还是别无选择,他只能像大部分流落异地的农民一样去揽工,在包工头承包的各种建筑工地上去做小工,打石头、提泥包、钻炮眼……
在闯荡世界的过程中,孙少平遇到了一个机会,这就是他在辅导地委行署机关各级干部的几十名子弟夏令营活动中,受到了家长和团地委书记的好评,书记感慨:咱们团委正缺少这样的人才啊。但是政策不允许把孙少平招进公家的门。当时的现实也是,吃官饭哪怕是废物也得用,而真正有用的人才却又无法招进去。这件事再次说明,家庭背景和出身又一次把他挡在了机会的大门之外。
毋庸置疑,每个人的人生命运都是和其所处的时代和家庭背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为无法抗拒与改变,孙少平也便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
除了时代机遇、读书就业、贵人关照,爱情婚姻有时也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孙少平摊上了这样的机会。阳沟大队的曹书记两口为了招上门女婿,帮忙把孙少平的户口落在了他们村里,不料他们各个方面都平庸的女儿竟然看不上孙少平。这不仅使曹书记两口的愿望落了空,也把孙少平撂在了半路上。怎么办?正在曹书记发愁的时候,事情突然有了转机:铜城矿务局要招收二十来名农村户口的煤矿工人。曹书记想到了孙少平,但是孙少平落的是空头户口,可能在市上和地区审查时会遇到麻烦。正在一筹莫展时,喜欢他的同学田晓霞及时伸手帮助,使孙少平如愿摆脱了揽工汉的日子,成了大亚湾煤矿一名正式的挖煤工人。晓霞还对孙少平说:“只要你到了煤矿,过一两年我再央求父亲把你调出来。”但是还未等到晓霞兑现她的诺言,她却在一次采访工作中,因英勇救人不幸牺牲了。至此,孙少平可以通过爱情改变命运的机会也因晓霞的离世随之丧失。
再后来,孙少平在井下受伤毁了面容,他的好友金波的妹妹金秀毅然爱上了他,而且爱得很热烈,并打算在大学毕业后要求到他所在的矿医院工作。同时,孙少平的妹妹兰香和他的准妹夫吴仲平也劝他去省城工作,而且他也知道“这问题不大”。因为以当时的情况推测,准妹夫的父亲是省委常务副书记,通过矿务局局长给一个煤矿工人调整一下岗位,的确是易如反掌之事。
命运的冬天退却了,生命之花正当蓬勃怒放。此时,孙少平完全可以选择和实现他当初想要的理想生活。但是,在有了刻骨之痛的生命历练之后,孙少平如梦初醒般大彻大悟,明白了他真正想要的生活是什么。在一场浪漫和痛彻心扉的爱情之后,孙少平找到了自己人生的定位和归宿。对于金秀的真挚爱情和妹妹、妹夫要他到省城工作的邀请,他坚决都谢绝了。对于孙少平来说,他感到他目前的生活只能在大亚湾煤矿,因为那里有一缕深深的情愫在缠绕着他的心灵,那里有深爱他的惠英和明明在等着他。
可以想象,孙少平从此开始真正主宰了自己的命运和生活。
整体看,孙少平是不幸的,又是幸运的。最初因为时代和家庭背景,让他在高中毕业后遭遇了很多坎坷和不公平,随着时代环境的改善和家庭情况的变化,他也遇到了一个又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这些机会之所以不断地光顾到他,根本原因在于他个人始终不堕落、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尽管他最后选择了安命于煤矿工作生活。
相比,身处在当下的时代倍感幸运。顺应时势,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要珍惜“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每个人都是时代的主角”的大好时代,勇敢追梦,勇毅前行,勇于成就。
这便是《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的命运带给我的思考和启示。
发布日期:2024-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