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统戏曲走近年轻人 百年戏楼焕新开张
文章字数:755
今年大年初一到初五,昆曲《天官赐福》在北京正乙祠戏楼开演,一众“福神”共唱“雨顺风调万民好”。这是拥有300多年历史的“中国戏楼活化石”按照历史原貌全面修复、重新开张后首次对外展演的曲目。
北京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以来,许多文物“活”起来了,百年老戏楼焕新开张,向市民、游客派发的“文化大礼包”越来越丰富。
小年前夕,正乙祠展演的《牡丹亭》结束后,3名留学回国的年轻人准备离开戏楼,听到工作人员葛镇宁在观众席讲起了戏楼往事,又折回来聆听。
葛镇宁向观众们指着舞台前侧区域说:“这个地方见证了京剧的诞生,在京剧诞生之前,唱的就是昆曲。”他介绍,正乙祠戏楼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是中国最古老的保存基本完好的纯木结构戏楼。
葛镇宁说,除了对联,舞台两侧的墙请南京金箔厂订制了“金墙”,卷帘也是纯金线绣的。
在守正和创新之中,不少青年演员也真切感受到戏楼内外的变化。北方昆曲剧院演员于雪娇说,戏曲的本子没变,唱戏的腔调没变,与观众的距离更近了,“伸出手都能碰到观众”。
于雪娇还从舞台上看到,观众席的年轻面孔多了。在她看来,这就是传统文化的传播力,“年轻人爱国粹的血脉觉醒了”。
记者还发现,观众原本只要两三分钟就能从正乙祠检票口走进戏楼,不少观众走了10分钟甚至更长。打卡拍照、盖章留念、欣赏廊景,还不时有外国观众好奇地向身边的中国观众询问正乙祠戏楼的历史。
不仅是正乙祠戏楼,北京有更多的会馆、演艺新空间已融入这座城市的文化中,引领市民、游客的文化消费潮。根据北京市的统计,2023年,北京推出首批15家市级演艺空间培育场所,认定演艺新空间29家。正乙祠戏楼、湖广会馆、颜料会馆等百年会馆举办演出活动近400场。
眼下,正乙祠戏楼刚刚演完新年大戏《天官赐福》,演出盛况犹在眼前。此外,正乙祠戏楼还在新年期间降低了票价,以更惠民的方式迎接观众。
尹希宁 刘世昕
北京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以来,许多文物“活”起来了,百年老戏楼焕新开张,向市民、游客派发的“文化大礼包”越来越丰富。
小年前夕,正乙祠展演的《牡丹亭》结束后,3名留学回国的年轻人准备离开戏楼,听到工作人员葛镇宁在观众席讲起了戏楼往事,又折回来聆听。
葛镇宁向观众们指着舞台前侧区域说:“这个地方见证了京剧的诞生,在京剧诞生之前,唱的就是昆曲。”他介绍,正乙祠戏楼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是中国最古老的保存基本完好的纯木结构戏楼。
葛镇宁说,除了对联,舞台两侧的墙请南京金箔厂订制了“金墙”,卷帘也是纯金线绣的。
在守正和创新之中,不少青年演员也真切感受到戏楼内外的变化。北方昆曲剧院演员于雪娇说,戏曲的本子没变,唱戏的腔调没变,与观众的距离更近了,“伸出手都能碰到观众”。
于雪娇还从舞台上看到,观众席的年轻面孔多了。在她看来,这就是传统文化的传播力,“年轻人爱国粹的血脉觉醒了”。
记者还发现,观众原本只要两三分钟就能从正乙祠检票口走进戏楼,不少观众走了10分钟甚至更长。打卡拍照、盖章留念、欣赏廊景,还不时有外国观众好奇地向身边的中国观众询问正乙祠戏楼的历史。
不仅是正乙祠戏楼,北京有更多的会馆、演艺新空间已融入这座城市的文化中,引领市民、游客的文化消费潮。根据北京市的统计,2023年,北京推出首批15家市级演艺空间培育场所,认定演艺新空间29家。正乙祠戏楼、湖广会馆、颜料会馆等百年会馆举办演出活动近400场。
眼下,正乙祠戏楼刚刚演完新年大戏《天官赐福》,演出盛况犹在眼前。此外,正乙祠戏楼还在新年期间降低了票价,以更惠民的方式迎接观众。
尹希宁 刘世昕
发布日期:2024-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