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国槐结硕果 根深枝叶繁
——读《槐影阁诗文》有感
文章字数:2,711

  ■ 郭军盈
  近期王嘉民先生的诗文集《槐影阁诗文》由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正式出版,与广大读者见面了。
  笔者作为先生的学生,有幸在第一时间拜读巨著。掩卷疑思,先生的诗词大有追李杜,赶苏辛之风。篇篇精彩,博学多才,妙语绝对,金句频出。题材之广,词牌之多,满腹经纶,绣口吐蕊,梦笔生花,在当代诗坛独树一帜!
  《槐影阁诗文》由当代中国著名文学评论家李炳银先生亲笔作序。其中的诗歌作品被《北京文学》《中华诗词》《中国教育报》《三秦楹联》等多家报刊采用录入。楹联题词多次被西安城门、西安钟楼、临潼华清池、临潼老母宫等名胜古迹刊用悬挂。
  先生一生勤奋好学,多才多艺,在书法领域也有颇深造诣。曾当选为青海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格尔木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现在是中国写作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陕西诗词学会会员、三秦楹联学会会员、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陕西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楷、行、隶、篆自成一体,尤善行书,自成一家。在《槐影阁诗文》集里也收录了先生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20多幅书法作品。读者可一睹先生的笔墨风骨。
  《槐影阁诗文》先生分槐影阁吟稿和槐影阁烹诗上下两篇。
  上篇从时代风云、家乡胜境、旅居吟草、亲友唱和、岁月流痕、楹联举隅和自由诗选粹七个方面,以诗、词、歌、赋、楹联等形式写就。可谓金句满篇,字字珠玑。诗中有画,画中有景,景中有情,意在言外。如《中秋吟》中“银盘沦霾雾,玉兔怨愁生。”《兵谏亭》中“北望渭河流古今,岩前翠柏锁烟尘。”《郊游遐想》中“千里梦随残月断,一声蝉送早秋来。”。《蝶恋花·立春盼雨》中“一缕凉风穿堂透,倚窗再待黄昏后。”《鹧鸪天·烟雨幽窗》中“低飞乳燕衔虫去,翅燮烟云笑挂腮。”《初夏晨练即景》中“残枝滴碎月,微露筛寒云。星坠惊飞鸟,日升灼暮春。”《九一八警报》中“旋见残荷秋雨后,便寻香桂晚霞中。”《唐多令·将军怨》中“雾戏涧前松,蛛缠兵谏亭。细雨飞,翠羽怔忡。昔日风云谁记取?问崖壁,恨无声。……唯有西风吹冷雨,和泪笑,望长虹。”《一剪梅·无题》中的“蛙鼓鱼塘,蝉噪桑林。”在《华清小学赋》中,先生这样写道:“汉唐京畿,三秦天府,演绎过几多辉煌。秦俑军阵,骊宫弦管,氤氲过几多帝王!”“履新七十载,放飞万千乳燕雏鹰,后继几十代,绘出万千华彩乐章!”“国兴根在教盛,教盛源于师强。”“春夜小窗备课,月上木兰,不独流连梅贵;秋宵幽径寻花,霞洇亭榭,岂净困囿教纲。”先生真可谓博学大儒,才华横溢。有横渠遗风,承关学文脉!
  下篇槐影阁烹诗,先生分别以衅钟弄缶、诗苑酿梦、花海擢英、咀花品人、茂林修竹和名文吹毛为题,分别以讲稿、札记、杂文、散文、讲评、赏析、漫谈等多种形式书就。简要介绍中华诗歌的渊源、梗概,对律诗的学习和写作,诗文的创作做了详细的介绍和技巧传授,对近体诗和现代诗的创作提出了自己的独特见解,指出了当代诗歌的尴尬和处境,提出了当今诗歌的创新和出路。点明诗歌创作的真谛是“工夫在诗外”,阅读是母体。“得之在俄顷,积之在平日。”积叶成章,仓廪要实。后经“选村、构思、开掘”提炼、立意、升华。诗词创作常有“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情到至深处,方得佳句来。作者流着泪写出的诗文多半都是上品经典。读过《穆斯林的葬礼》的读者多半都是含泪掩卷。古诗词中催人泪下的作品更是不胜枚举。“平生不下泪,于此泣无穷。”“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泪眼问花花不语”“啼鸟惊魂,飞花溅泪,山河愁锁春深”“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泪自长流花自媚”“长使英泪满襟”等等。然而,现在读者尤其是年轻一代对创作近体诗更是望而却步,无从下手,不得技法。俗语说得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来也会吟。”且看《红楼梦》第四十八问中,黛玉是如何教香菱学写诗的。黛玉道:“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转承是两幅对子,平声对仄声,虚的对“虚”的,实的对“实”的。“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主意要紧。这叫做‘不以词害意’”。黛玉又道:“你若真心要学,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做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玚、谢、阮、庾、鲍等人的一看。你又是一个极聪明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功夫,不愁不是诗翁了。”这和先生在《槐影阁诗文》及他撰写的另一部获奖著作《读绝句·学写法·练作文》真是异曲同工!只是先生讲得更详细,更形象,更生动,更具实操性!
  随着语文教改的不断变化,国学比例的不断加大,中小学生必背诗词的不断扩充,相信先生的这些著作会成为当代孩子们和诗词爱好者的良师益友!让学生的语文学习真正冲破“读也无法,写也无法”的困境,让天下人受益!当然,时代变了。诗词在当代,犹如书法与今人。一百多年前,书法对文人而言还是工具和门面。而今他已变成书法家的艺术了。“古典诗词是珍品、绝品,是文学皇冠上的明珠!”既是明珠,必曲高和寡,阳春白雪!如何走向大众,启蒙孩童,益智学生,立命学者,不再尴尬,可能还需要全社会的努力,建立文化自信,重拾国学精粹,从孩童普及。普及诗词歌赋,就像推广交响乐一样。还得靠诗人们的讲解、品评、鉴赏和推广!只有受众懂了,才会喜欢,热爱!
  可喜的是,几千年来,中华诗词的根脉赓续,传承不断!得到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热爱和追捧。尤其在当今网络时代,自媒体、直播、网红、超级IP、AI智能……使诗歌的传播手段,传播时效,传播区域得到了空前的提升,受众更广,没有了国界,国粹成了世界非遗!读先生的著作,受益匪浅。我小时候常跟着爷爷去“新丰”赶集,到今天才知道新丰是“新”的“丰”。它是当年刘邦为孝敬其父,按照老家“丰”的原貌1比1重新修建的“丰”,故称“新丰”。据称,当时鸡犬都不迷回家的路。先生的一本《槐影阁诗文》通古贯今,内容丰富。经、史、子、集均有涉及。历史典故,名胜古迹,人物,事件都有注释,信息量极大。诗词楹联行云流水,散文杂谈独具匠心。写景抒情信笔即来,古诗词牌形式多样。诗梦如水,绝唱满纸!让后辈学生望洋兴叹,叹为观止!
  作者简介:“槐影阁”王嘉民先生书斋号。王嘉民,中学语文特级教师、诗人、作家、书法家,1946年生于陕西临潼。一生精力献身教育事业,致力于诗词、散文,长篇小说、书法创作,出版各种图书20余种,可谓著作等身,硕果累累,桃李满天下!年近八旬仍笔耕不辍,孜孜不倦。近期,将自己一生饱学积累,心智才华创作而成的诗文汇集成册,由学生王宽厚付梓刊印,奉献社会!
  《槐影阁诗文》由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后得到很大社会反响,各界人士纷纷撰文评价,石榴花文艺刊载了部分书评,本报选其学生郭均盈读后感,以飨读者。
发布日期:2024-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