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爷爷的牛奶
文章字数:1,447
老洛阳的街头有着内容丰富且品种多样化的早饭摊位,一年四季的烟火气也在这街头巷尾演绎着它们的生生不息。有炭火蒸的粽糕,有铜壶装的油茶,有5毛钱一碗的米线,有蹲在路边喝汤吃泡馍的老少爷们儿……而我的爷爷早起的餐食大部分时候是一碗热气腾腾的牛奶,泡上两个白蒸馍,日复一日。
我们住在东大街的老宅,老宅院深且宽阔,爷爷总是五点钟便起床开始打理院落了。扫地、安置归纳杂物……他种了好多的花花草草,鸡冠花、仙人掌、小樱桃、小金桔……放在房屋的台阶上,还有院子的角角落落,有序且多姿。爷爷手中时常会拨弄着一块老上海手表,闲时上上发条,从起床开始便整日戴在手上。看时间差不多了,他停下手中的活,解掉干活时的围裙搭在墙边的绳子上,从门边的挂钉上取下一把“摔带”,这物件儿是爷爷的标志,亦是爷爷生活的陪伴,他不管是外出归来,还是在家中打理了什么家务,都需要进行一番“洗尘”。“摔带”分两个,都是爷爷亲手做的,一根手柄连接一块布料,一把掸上身,一把掸下身,摔带轻轻抽打在衣服上一下接着一下,一番“摔摔又打打”之后身上的尘土被掸落,仿佛身心都被这随风而去的粉尘打理洁净。早起的事物安排就绪,爷爷缓步走上台阶,走进房屋的前厅坐下。天色已亮,他在八角椅上弓着腰双肘抵在膝盖上,眼睛随着前厅的玻璃大门望向院子,嘴里总是喃喃说起一些过去的事,有开心的,有平静的,有暴躁的……爷爷的喃喃总是可以带有着不同的情绪。此时,奶奶会从灶台上的小铝锅中盛出一大碗热气腾腾的牛奶来,端上楼,放在爷爷面前的餐桌上,爷爷的牛奶从不放糖,他掰着馍块,一瓣一瓣泡进装牛奶的大碗里,眼睛依然望着院子,待牛奶凉下来,大口吃掉。
家里常年订着牛奶,玻璃瓶身,纸盖子,一根线绳封口,每天有送奶工放进我家大门内的奶箱,因为爷爷每天五点钟起床的第一件事便是将大门打开,直到夜晚家中所有人都归来再将大门的木栓栓上。奶奶每天会走过宅院长长的过道到达过道的尽头,取出奶箱里的牛奶,等待爷爷落座。
很多很多年以后,我们慢慢长大,外出求学的求学,新城区买房的买房,这座离我们学习和工作都有一定距离的自家宅院,便越来越久不常停留了,这大宅深院不免开始显得沉寂。可回看爷爷的生活方式却一切如旧,他依然每日清晨做着自己规划过的事务,依然有奶奶给他端来的热牛奶,我回去看他,他依然乐呵呵给我讲述着他的过去,询问着我的现状,和我说着如果没有牛奶,白开水也是可以泡馍吃的,只是这时需要放上些白糖。此时的我可能还不曾完全明白,出身在宅门里的爷爷不是只会“讲究”,他也可以“将就”。后来,奶奶先走了,爷爷不再喝订来的牛奶,送奶工也不曾再上门,家里时常出现着父辈们送来的箱装牛奶,爷爷有时喝,却有时不喝了。我看着爷爷吃着开水泡馍,说我也想尝一尝,他教我学着他,从地上放着的一排保温壶里拿出他刚刚灌好的一壶开水倒入碗里,放上两勺白糖,泡上家里一直有他延续的白蒸馍,吃上一大口,那一刻,我拥有的满足感好像不仅限于它的口感,爷爷问我好吃么?我笑着点头说:真好吃。
小时候的我好奇过爷爷为什么可以喝下不放糖的牛奶?也好奇过为什么凉下来的牛奶上会结一层薄薄的奶皮?为什么爷爷不爱吃街上五花八门的早饭?长大了,这些疑问也都自然浮现了答案,但爷爷对于牛奶所有的习惯好像也都可以在奶奶不在了以后瞬间摒弃,没有了被端在跟前的热牛奶,或许开水泡馍也比箱装的牛奶更能带给他温度。他想要的,不过是家中炉灶燃烧的烟火气,不过是灶台前家人忙碌的身影……直到爷爷离世多年后我才有所顿悟,他不是习惯了牛奶,而是习惯了奶奶的陪伴。
我们住在东大街的老宅,老宅院深且宽阔,爷爷总是五点钟便起床开始打理院落了。扫地、安置归纳杂物……他种了好多的花花草草,鸡冠花、仙人掌、小樱桃、小金桔……放在房屋的台阶上,还有院子的角角落落,有序且多姿。爷爷手中时常会拨弄着一块老上海手表,闲时上上发条,从起床开始便整日戴在手上。看时间差不多了,他停下手中的活,解掉干活时的围裙搭在墙边的绳子上,从门边的挂钉上取下一把“摔带”,这物件儿是爷爷的标志,亦是爷爷生活的陪伴,他不管是外出归来,还是在家中打理了什么家务,都需要进行一番“洗尘”。“摔带”分两个,都是爷爷亲手做的,一根手柄连接一块布料,一把掸上身,一把掸下身,摔带轻轻抽打在衣服上一下接着一下,一番“摔摔又打打”之后身上的尘土被掸落,仿佛身心都被这随风而去的粉尘打理洁净。早起的事物安排就绪,爷爷缓步走上台阶,走进房屋的前厅坐下。天色已亮,他在八角椅上弓着腰双肘抵在膝盖上,眼睛随着前厅的玻璃大门望向院子,嘴里总是喃喃说起一些过去的事,有开心的,有平静的,有暴躁的……爷爷的喃喃总是可以带有着不同的情绪。此时,奶奶会从灶台上的小铝锅中盛出一大碗热气腾腾的牛奶来,端上楼,放在爷爷面前的餐桌上,爷爷的牛奶从不放糖,他掰着馍块,一瓣一瓣泡进装牛奶的大碗里,眼睛依然望着院子,待牛奶凉下来,大口吃掉。
家里常年订着牛奶,玻璃瓶身,纸盖子,一根线绳封口,每天有送奶工放进我家大门内的奶箱,因为爷爷每天五点钟起床的第一件事便是将大门打开,直到夜晚家中所有人都归来再将大门的木栓栓上。奶奶每天会走过宅院长长的过道到达过道的尽头,取出奶箱里的牛奶,等待爷爷落座。
很多很多年以后,我们慢慢长大,外出求学的求学,新城区买房的买房,这座离我们学习和工作都有一定距离的自家宅院,便越来越久不常停留了,这大宅深院不免开始显得沉寂。可回看爷爷的生活方式却一切如旧,他依然每日清晨做着自己规划过的事务,依然有奶奶给他端来的热牛奶,我回去看他,他依然乐呵呵给我讲述着他的过去,询问着我的现状,和我说着如果没有牛奶,白开水也是可以泡馍吃的,只是这时需要放上些白糖。此时的我可能还不曾完全明白,出身在宅门里的爷爷不是只会“讲究”,他也可以“将就”。后来,奶奶先走了,爷爷不再喝订来的牛奶,送奶工也不曾再上门,家里时常出现着父辈们送来的箱装牛奶,爷爷有时喝,却有时不喝了。我看着爷爷吃着开水泡馍,说我也想尝一尝,他教我学着他,从地上放着的一排保温壶里拿出他刚刚灌好的一壶开水倒入碗里,放上两勺白糖,泡上家里一直有他延续的白蒸馍,吃上一大口,那一刻,我拥有的满足感好像不仅限于它的口感,爷爷问我好吃么?我笑着点头说:真好吃。
小时候的我好奇过爷爷为什么可以喝下不放糖的牛奶?也好奇过为什么凉下来的牛奶上会结一层薄薄的奶皮?为什么爷爷不爱吃街上五花八门的早饭?长大了,这些疑问也都自然浮现了答案,但爷爷对于牛奶所有的习惯好像也都可以在奶奶不在了以后瞬间摒弃,没有了被端在跟前的热牛奶,或许开水泡馍也比箱装的牛奶更能带给他温度。他想要的,不过是家中炉灶燃烧的烟火气,不过是灶台前家人忙碌的身影……直到爷爷离世多年后我才有所顿悟,他不是习惯了牛奶,而是习惯了奶奶的陪伴。
发布日期:2024-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