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洪新文章“宏”且“新”
文章字数:3,394

■ 白来勤
接到文友袁洪新由环球出版社出版的新作《放牧青草地》,我起初由于俗事繁冗来不及细品,只是想走马观花地浏览了一通,未料这一浏览竟放不下手,如久未饮酒的人品到佳酿,就情不自禁地多喝了几杯,愈觉质醇正味,感到徐徐清风扑面,仿佛看到青青大牧场一派好风光、牛羊成群百花香,仿佛也嗅到了泥土和炊烟的气息、青草和庄稼、汗水的味道,迫不及待地有了分享给朋友们的想法。
我这个人阅读时有个怪毛病,就是喜欢胡思乱想胡乱联系,品味袁洪新先生的大作时行为也未能免俗,依旧浮想联翩,首先联想到的是先生的姓名与作品的关系,袁洪新,yuan(缘、原、圆、愿),hong(宏、泓、红、弘),xin(心、馨、新、欣)当我把这些孤零零的字、词放在一起时,洪新先生的作品也在我的脑海翻飞、闪烁、列队乃至舞蹈、歌唱起来。
Yuan
是工作与生活让洪新先生与文字、文学结“缘”。几十年来他驰而不息地奉献给社会、给读者、给亲友“原”汁“原”味的文字、“原”味“原”汁的心声,只为“圆”梦——“圆”一次作家梦、文学梦,只在用那颗滚烫的心,衷心祝“愿”伟大的祖国明天更美好、祝“愿”伟大的民族明天更强大、祝“愿”伟大的时代明天更辉煌!洪新先生从小喜爱文字写作,1981年从军后十几年先后从事连部文书、营部书记、团部新闻宣传员等与文字写作有关的工作。人民军队的大熔炉煅冶了他纯正的心志和魂魄。1998年8月转业渭南工行后先后从事一线综合柜员、县支行、市分行纪检监察、行政印章管理、文秘、信访、信息宣传、摄影报道等工作,一直坚持业余文学写作。文学女神的垂青令他神采奕然、气度飞扬,后来又加入陕西金融作协,令他对文学的情恋更浓、修为更深,他自觉秉持“我写我心,寻找快乐,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社会责任,把单位的相关工作搞得有声有色的同时,也把自己的职业生涯描摹的五彩斑斓。
洪新先生在工作中不断进取,转变作风,扑下身子、沉下心,深入基层一线,把服务群众同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把满足群众需求同提高整体素养结合起来,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程中人民群众对物质、文化生活的追求和火热生活场景融入文学作品。如诗歌《过年贴吧》《忆秦娥·回家》《思亲》《自警诗》《自省律》《自励诗》《自嘲诗》《嫁娶婚庆嵌名喜联一束》以及他的旅行诗文、咏物诗篇,大都是以人为本,以职工群众为中心,让小人物唱主角,以百姓视角、百姓话语、百姓情怀,推动社会事业与老百姓“零距离”“心贴心”“面对面”“手挽手”“肩并肩”,走到客户身边,走进群众心间,积极反映百姓生活的酸甜苦辣,充满了人间烟火气,书写着原汁原味的感人故事,在自觉践行“以文弘业、以文培元、以文立心、以文铸魂,成风化人,立德树人”的同时,让作品接“地气”、扬“底气”,唱“本腔”、记“小事”,拓展了“原生态”文学、“原创性”作品的宽度,又让作品洋溢着熨暖人心的温度。
Hong
洪新先生用饱含真情实感的笔触和身体力行的实践营造气势恢“泓”、场景“宏”大的画卷。《放牧青草地》这部文集体材丰富,有诗有文,诗中又兼具现代诗、古体诗、词、赋、联、铭乃至快板、三句半,文中有散文、言论、调研报告,内容叙事、抒情、咏物、怀旧不一而足;题材多样,英模、普通人,亲人、同事,单位、家乡,行业、生活都在洪新先生笔下熠熠生辉。
《放牧青草地》发“宏声”、言“大事”,具有较高的政治站位,以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为特点。主题突出,思想明确,突出了政治引领的作用,体现出文学作品的高度。所有作品都应该表达广大人民群众、各行各业的英模、尤其是金融员工爱岗敬业的精神,记载和讴歌了祖国壮丽的社会经济建设事业。特别是要讲述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大人民群众听党话、跟党走,在当前重大、深刻变革中,站在时代潮头,用文学作品回应人民期待,抒发家国情怀,赞颂人间大爱。如叙事诗一章中的《感动中国廿一年》,从郑培民、杨利伟到钟南山,一位位英模形象跃然纸上,呼之欲出;从《神舟着陆》到《十九大召开》《奥运会》乃至渭南十二县(市、区)全民抗疫巡礼,佳作不断,使读者受到全面深刻的政治教育、思想淬炼、精神洗礼,用实际行动践行着用文学作品不断引领群众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在潜移默化中促使读者道德素质的提高,培育着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一个人做一次好事、写一次英模我不觉得惊奇,我惊奇的是洪新先生能连续以诗歌的形式礼赞英模人物21年,将2003到2023年这21年间的“感动中国”200多位人物悉数纳入笔下,仅仅将这些名字记下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洪新先生做到了。这充分展示了他一个党员作家对事业“锲而不舍”的精神和深厚的家国情怀、广阔的天下意识、牢记使命的责任担当。
《放牧青草地》中不乏“红”色文化、清廉文化的沁润,从细微处、关键处“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时代主旋律。洪新先生拨“回音”、忆“往事”,在作品中饱含深情地写《党旗》、绘《党徽》,原汁原味地记述在党的群众路线学习教育中观看《周恩来的四分昼夜》影片心得体会,只为不忘初心,温故知新;洪新先生在不断地听“民声”、干“正事”,他通过弘扬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行业风气,挖掘出文学作品背后的深度情怀。诗歌《红五月,我为劳模而歌》《抗洪英模赞歌》《遥念为人民利益而死的好公仆孔繁森》《公仆礼赞》《礼赞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杰出贡献人士》及散文《被“湿鞋”,她不干》,皆从不同侧面赞美了英模人物“功崇惟志、业广惟勤”的创业精神、“守德而忘势,行义而忘利,修行而忘名”的职业素养、“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的廉洁风尚以及“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的道德楷模,用先进的故事鼓励人,在“中国梦、劳动美”活动中建功立业做贡献。
Xin
洪新先生的作品我手写我“心”,字字“心”血凝成,散发着温“馨”的气息,给人耳目一“新”的清纯感觉。品味先生的文字,您能感觉到他的心跳、脉搏与时俱进又不盲从,视觉新颖而不猎奇,语言温“馨”平和而不突兀,他的作品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接地气、入人“心”,“欣欣”向荣,为社会平添了一道道普通而又不平凡的亮丽风景,如同品尝家乡的特色小吃,做工别致且韵味悠长。
洪新先生深入生活扎根基层,倾听社会和群众呼声,积极为上级解决问题提供新参考,为群众缓释情绪提供新路径,成为《放牧青草地》的又一亮点。如诗歌《党风廉政建设三字经》《行政印章管理三字经》《工行澄城支行老干部工作不老套》等作品,发挥金融行业的特点和优势,运用金融业的先进理念和服务手段,讲述新形势下金融人爱国爱党爱行业、恪尽职守、担当奉献的先进精神和感人业绩,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引领行业新风正气,服务国计民生,推动社会经济健康蓬勃发展。
洪新先生把文学创作与调查研究结合起来,聚“同声”、谋“新事”,在创作中调研,寓调研于创作,两者争奇斗丽、相得益彰。在工作中洪新先生撰写了大量的调研文章,《放牧青草地》就收录了其中部分精品,如他的《工行渭南分行廉洁文化建设情况考察分析》《对新时期商业银行思想政治工作的几点思考》《银行业金融机构反腐倡廉教育路径探析》等文章,有事实、有数据、有问题、有分析、有对策,反映出一位金融作家的情怀和担当,既提振了《放牧青草地》的气度,又扩展了《放牧青草地》的广度。
党的二十大要求我们要总结历史,守正创新,砥砺前行。洪新先生在生活中用心灵感悟时代变迁、擘画社会发展的新貌。我们通过他《家在焕古》《父亲喝酒》《我就从这里出发》《我的保密故事》《渭南分行本部乔迁感怀》以及那一组与时代脉搏同步跳动议论散文,就能感知他与乡亲们、战友们、同事们昨天的奋斗和今天的喜悦,更能展望到明天的辉煌。所有这些,均延伸了《放牧青草地》的长度,更增强了的厚度。让《放牧青草地》处处展现出新气象。
和任何事物一样,《放牧青草地》虽然是洪新先生呕心沥血奉献给世界的力作佳酿,但要说其十全十美恐怕我也不相信,如多文体融于一书,虽然展示出作者涉猎广阔,却难免顾此失彼;再就是个别篇章行文略显糙砺,虽然本真无修饰、我手写我口,但文字活毕竟不同于说话,还是要将工匠意识、精品意识时刻挂在心头并落实到行动中。然而瑕不掩瑜,“质胜于文”的确是我对《放牧青草地》所收录作品的总体感觉。
“莫道农家腊酒浑”,我相信此书的出版会激发洪新先生更加旺盛的创作欲望、催生更加具有原、宏、新品牌的新作,为社会、为读者呈现出“柳暗花明又一村”!
对此我满怀期待!
发布日期:2024-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