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在颐和园穿越晚清
■ 叶志俊
文章字数:2,415

  到了北京,不去故宫、天坛和颐和园走走看看实属遗憾。我是随着如潮的人流涌进颐和园的。在一片古树掩映的绿荫之间,在一片古建筑勾勒的万寿山上,我像一只快乐的鸟儿很快融入到前清的某一个时段,某一个早朝的截图里,然后随意飞翔鸟瞰。
  来颐和园的游客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接踵摩肩”。在颐和园的任何一处,你看到的都是人头攒动,人如潮流。颐和园在任何时候都像一个巨大的鸟巢在放飞着快乐的鸟儿。可以大胆地任想象飞翔在北京的天空,一片森林覆盖的地域在林间点缀着数以万计的古建筑群,它们让繁忙后的人群在这里满意地呼吸一次皇朝仍在散溢的灵气,放飞一次工作疲倦之后的愉悦。我也是这样,千里迢迢来到京城的目的就是让一种倦态和模式化的生活之后使自己的灵魂突然有一个全新的栖息地,哪怕是那么很短暂的几个小时就已经足够了。以此证明我来过颐和园,穿越过一个由盛到衰的满清王朝。
  过每一个亭榭,穿每一道殿堂,这些古色古香的晚清印痕把我的历史库存一一做了一次真实地校正和盘点。颐和园主要是由万寿山和昆明湖两大部分组成。清乾隆年间,朝廷以汉武帝挖昆明池操练水军的典故将西湖更名为昆明湖,将挖湖土方堆筑於湖北的瓮山,并将瓮山改名为万寿山。公元1764年清政府耗资480余万两白银建成清漪湖。当时的清漪园内以中国古代神话中“海上三仙山”的构思,在昆明湖西侧的两湖内建造三个小岛:南湖岛、团城岛和藻鉴堂岛,以此来比喻海上三山:蓬莱、方丈、瀛洲。又以杭州西湖为参照本,仿建江南园林及山水名胜。如凤凰墩仿太湖,景明楼仿岳阳楼,望蟾阁仿黄鹤楼,后溪湖买卖街仿苏州水街……每一个地方都有一个来历,每一处景点都有一个传说。
  说白了颐和园是老佛爷养老的地方,老佛爷在位的时候把这里重新建成了自己理想的执政办公地和生活区。仁寿堂就是老佛爷亲自下令修建的。垂帘听政这个词原出自唐朝,意指太子未成年时曰垂帘,成年后则撒帘。慈禧太后1861年掌权后从幕后走到了幕前,她从此结束了自己垂帘听政的历史。所以我们也就在她的宝座前面看不到垂挂的帘子。而看到的则是太师椅背后一面巨大的镜子,这象征明镜高悬,镜子上有二百多个“寿”字,这预示万寿无疆之意。慈禧对权利的欲望在一些实物上也体现得淋漓尽致,比如乐寿堂里的一只廘和一只仙鹤就显露出老佛爷对权利的强烈欲望。一只廘嘴里衔着绳子,头朝后看着。因为古时候三皇五帝的坐骑就是廘,廘是权利的象征,这只廘就诠释她要永远掌握大权;侧面有一只仙鹤头上长着凤冠则表示高官厚禄之意。仁寿殿里有一种叫麒麟的神兽,放在仁寿殿院内含有太平长寿,祈福之意和警示后人勿忘国耻,要自强不息。其实麒麟是两种动物,雄的叫麟,雌的叫麒。这种动物在百兽中地位仅次于龙,与龙、凤、龟合为四灵。原在圆明园内,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之后,另一个找不到了,就把这一个经过修复后搬到颐和园里来了。奇怪的是这个麒却一只爪子朝上,它告诉人们只要她健在别人休想篡权。老佛爷一生可用“奢侈”二字来定义,据说她喜欢吃苹果和梨,每年仅这两样水果就要消费15万斤以上,然而这种水果她只是嗅嗅气味就扔了。其次她还喜欢吃西瓜,吃时只挖最中心的一勺,其它的也全部扔掉了。她真是铺张浪费到了极致。慈禧老佛爷的小名叫兰儿,她住的地方全栽的是玉兰树,还有两棵柿子树,这叫“事事(柿)如意”,如果只栽一棵就成了“一事无成”,老佛爷才没有那么傻呢。仅此就看出老佛爷挖苦心思,生活奢靡之极。
  乐寿堂还有一个长8米,宽约2米,高约4米,重20多吨的巨大奇石叫青芝岫,是乾隆皇帝孝敬自己的母亲花巨银搬运到乐寿堂的,人们又叫败家石。为这,导游还特意叮嘱我们只看不要拍照。关于这块败家石还有一个故事,朝廷命官米万钟因喜好这块石头而被诬陷丢官,这块石头就被丢弃在运送的荒郊路途。皇后知道这件事后觉得这石头既丢官又败家,非常不吉利。然而乾隆皇帝却非常喜爱,就把它安放在乐寿堂里,并取名青芝岫这个好听的名字。乾隆皇帝不愧是一个大孝子,他六下江南看到西湖风景秀丽就想把它搬回京城,于是,他就耗巨资建出这个孔明湖供自己的母亲游玩。
  我们随着人流来到昆明湖边,立刻,清波荡漾的湖面全新地扑入视野。这是我在迷宫般的颐和园里凫游出来之后突然出现的又一幅摄魂的画面。在颐和园里,除了山就是水,这是满清王朝在这里的奢侈速写。孔明湖湖面很宽,远看就像一个大寿桃。湖风拂来,湖水就泛着细小的波澜。远处的十七孔桥长长地卧在昆明湖上,像一条银色的巨蟒。湖面上一些游艇画舫在碧如翡翠的湖上自由轻快地画出长长的波痕,让我顿入瑶池仙境之感,身心被清爽的柔风拂拭着,恍觉自己就是湖上那个划翔一叶扁舟的“仙翁”了。
  长廊是当年皇上乃至慈禧太后老佛爷用膳之后在此游玩、散步、放松心情的走廊。它建在昆明湖边,皇上用膳之后在宫女和宦官的簇拥下沿长廊消遣,欣赏柳拂湖波,晚霞渲染湖面的人间胜景。走着走着,我就恍惚看到皇上和老佛爷一行在大内总管李莲英的搀扶下浩浩荡荡地朝我走来……
  皇帝真会为自己的极度享乐选择佳地仙境,他们不惜花重银在万寿山下造出如此之大的孔明湖。万寿山几乎是怀拥昆明湖,水环山,山秀水,山水相依,古木簇拥,琼阁林间点缀。今天的颐和园里,太阳洒下万点光斑,数不清的游人撒布在幽静的园林里丝毫没有热的感觉。北京的秋来得悄无声息啊,我庆幸选择了最佳的旅游时间融入到颐和园的山水间,也庆幸此生终于来到了皇帝居住并行走过的万寿山。
  颐和园很大,看点很多,比如一棵神奇的树,一块巨大的石头,一艘在湖里沉浸的石坊,一条雕梁画栋的长廊……都有历史的演绎,都有生动的传说。我无法让自己的足迹、视线触摸丈量颐和园的每一个角落,无法访问乾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奢靡的生活,我只有在颐和园的任何一处在心里惊叹、感慨,甚至真想放开嗓门大吼一声,释放我当时的快感。
  颐和园是宏伟的,规模之大世界仅有,它折射着劳动人民无穷的智慧与才华;颐和园又是奢华的,耗时长耗银高昂证明,它是满清王朝的腐朽和奢侈宫廷生活的佐证和写照。
发布日期:2023-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