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我国汽车出口增速加快布局精准
新能源汽车出口额屡创新高 汽车产业加速国际化
文章字数:1,756
  今年,我国汽车整车出口量快速增长,特别是新能源汽车出口额屡创新高,汽车产业正在加速国际化。“中国汽车的国际化,将会改变全球汽车产业的格局。”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说。
  如何把握绿色化、数字化等技术机遇,协同共建高度国际化的开放合作体系,是汽车产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日前,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举办2023年汽车产业国际化发展大会,围绕新能源汽车国际化发展的重大机遇、风险挑战和科学路径,进行深入研讨。
  高质量带来新变化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10月,我国汽车出口392.2万辆,同比增长59.7%。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99.5万辆,同比增长99.1%。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快速增长的背后是我国整车产品质量和竞争力持续提升,得到了海外中高端市场的认可。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前三位的地区为比利时、英国和菲律宾。我国汽车出口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增长非常快,体现了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机械行业分会会长周卫东介绍,汽车出口海外地域不断扩大,头部企业开始进入欧美发达市场。新能源汽车代表企业出口海外市场主要以欧美国家为主,值得注意的是,在进入欧洲的车型中,大部分是中高端车型。
  为什么新能源汽车在国际市场上发展如此之快?这主要得益于中国汽车在绿色化和智能化方面的先发优势。
  基于技术的不断创新,我国汽车产业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特别是动力电池,全球十大动力电池企业中,中国企业占据六席。张永伟指出,2017年到2022年,国产动力电池的成本下降40%,能量密度提升40%,中国电池产业处在全球领先位置。
  电动化之后,汽车智能化产业链也初具规模。在“汽车+互联网”的融合模式下,车内语音交互、高清中控大屏、手机APP等智能配置成为国产汽车的标配,在海外市场上有着独特优势。“预计随着智能驾驶技术的成熟,我国的智能汽车可能具备新的核心竞争力。”周卫东说。
   本地化运营是关键
  张永伟表示,很多企业已经从单一出口转为部署本地化生产,切入了高质量的国际化发展模式。
  对于我国汽车企业,本地化模式有利于进一步提高产品竞争力、市场影响力和供应链控制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青分析:“消费市场日益细分化、个性化,不能再靠一款车型打天下。需要通过整合资源来占领长尾市场,这对企业创新能力和运营能力都提出了更高要求。”
  例如,长安汽车目标在海外投资超100亿美元,构建全球一体化运营的跨国企业。长安汽车国际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宋爽介绍,未来长安汽车同一个产品序列将有中国版、欧洲版、中东版等不同版本。同时,计划在海外整体达到3000个销售服务网点,探索客户体验更好的直通直联新营销模式。
  “与当地供应链形成合作关系非常重要。”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汽车分会秘书长孙晓红指出,布局海外汽车产业链,上游包括研发、检测、零部件,下游包括售后、金融、物流等服务企业。如果做不到本地化,不仅成本居高不下,当地政府和消费者也不答应。对中国企业而言,与当地商业、社会形成共生关系,能更好地防范风险,合作共赢。
  优化布局提升国际竞争力
  “预计到2030年,我国汽车产品出口叠加海外生产将超过1000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占比达50%。”张永伟说,但任何一种成长都会有两面性,汽车业国际化发展仍存隐忧。
  从自身布局看,存在“扎堆”现象。比如,东南亚市场比较好,很多车企都去投资。孙晓红建议,汽车企业和行业组织乃至有关部门应通过有序布局来精准定位海外市场。
  从外部环境看,需要应对国际市场的不同规则。当前,《欧盟电池和废电池法规》已经生效。王青指出:“我们在废旧电池循环体系、电池再生料的使用等方面还有短板。”
  除了碳规则,还有数据规则。赛力斯集团海外事业部总裁张兴燕谈到新能源汽车在海外使用过程中面临的考验:受到数据保护限制,一些国家无法实现车辆数据的传输,削弱了汽车的智能网联功能。如要实现,需要在本地搭建服务器及运营团队,投入巨大。
  重大机遇面前,我国汽车业要如何走通国际化发展道路?张永伟认为,要坚持底线思维,即高度关注海外环境带来的影响,包括政策、环境、人工等各方面问题;坚持长期思维,即尊重国际化发展规律,做好长期战略设计和长期品牌维护。
  同时,坚持高度开放的理念。张永伟建议,“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应从全链条角度出发,建立涵盖研发、生产、营销等多环节的国际化经营体系,重视培养企业全方位的国际化经营能力。” 吉亚矫
发布日期:2023-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