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渭南:特色现代农业全产业链 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效
文章字数:793
  近日,渭南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渭南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刚介绍了全市7条特色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工作推进情况。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靳铭夏主持发布会。
  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截至目前,渭南市粮食、生猪、苹果、蔬菜、乳制品、特色果业、特色渔业等7条特色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效,7条全产业链产值达986亿元,创建国家级农业全产业链典型县1个、省级4个,培育年销售收入亿元以上企业48家。预计到2025年,7条全产业链产值力争达到1500亿。
  据刘刚介绍,今年渭南市夏粮种植面积437.6万亩,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总产量126.25万吨,夏粮面积产量均居陕西省第一;目前,全市秋粮面积374.88万亩,已全部收获完毕,秋粮丰收已成定局,有望再创历史新高。截至目前,全市存栏生猪198万头、牛20.1万头、羊146万只、家禽1730万只,出栏生猪120万头、牛3.5万头、羊29万只、家禽710万只,肉蛋奶总产量43万吨。全市果品高接换优面积3.8万亩,完成清园310万亩,创建高质高效示范园72个,改造低质低效果园20.79万亩,果品产量16.8万吨。已销售时令水果40.23万吨,销售金额37.32亿元。全市蔬菜面积81.64万亩、产量169.9万吨;西甜瓜34.7万亩、产量35.2万吨。全市存栏奶牛8.7万头、奶山羊115万只(全省第一),同比增长2.1%、3.6%,生鲜乳产量40万吨,同比增长7.1%,加工乳制品8.2万吨。全市奶山羊存栏量、羊乳产量和乳制品产量均占全省30%以上,稳居全省首位。全市水产品总产量3.1万吨。
  刘刚表示,尽管渭南7条特色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建设取得一些成效,但还存在一些短板弱项,一产比重大,规模化、标准化程度不高;精深加工比重少,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够、加工企业竞争力不强;品种比较单一、品牌缺乏,产业链利益机制不完善。
  下一步将聚力特色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发展,树立典型抓好示范,内引外联做大龙头,宣传推介培育品牌,全力推进全产业链延链,补链、壮链、强链,提升全产业链发展水平和影响力,加快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 本报记者 乔刚
发布日期:2023-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