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在逆境中创造生命之美
——读杨志勇《我不输给命运》
文章字数:2,506

  ■ 叶柏成
  打开杨志勇先生的报告文学集《我不输给命运》,映入眼帘的是一个个身残志坚、有血有肉、棱角分明、催人泪下、感人肺腑的故事,这故事带着风霜雪雨,带着命运多舛,带着艰难困苦,更多的是带着阳光朗朗的高歌猛进,带着春草萌发、枯木吐绿的无限希望,向我们徐徐展开了一个个主人公鼓舞人心、催人奋进、百折不挠的坎坷经历。这些娓娓道来的不寻常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一个个残障朋友的钢筋铁骨、乐观向上的奋斗者形象。
  读完整部作品后,让人强烈感受到作者忠于真实,善于在描写中用最感人的细节烘托人物形象的精神向度。在他饱含深情的笔墨下,读者看到了一个个自立自强的残障人各有各的不幸和各有各的不向命运低头的坚强傲骨。故事《让梦想照耀人生》中的李辉民,这个不仅拥有价值过亿元的西安光辉实业有限公司,还兼任西安市肢残协会副主席、西安市残疾人企业家协会会长等社会职务的硬汉,他对残疾人公益事业发展所作出的积极贡献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并受到众多新闻媒体的纷纷关注。可有谁知道,就是这样一个富有影响的人物,他在两三岁的时候,因为患了一次重感冒,在感冒症状消失以后,他的右腿怎么都不能站立起来,后来诊断为“小儿麻痹症”。由于当时家里穷,无钱继续治疗,加之医疗水平落后,让幼小的他从此落下了终身残疾。为了掩饰自己脆弱的自尊,李辉民常常把右手放在右边的裤子口袋里,这样别人就看不出他是用右手在帮助右腿移动。作者抓住这个细节,既感人,又叫人心酸。这个动作的描写符合当时受到身心伤害的孩子争强好胜、不愿服输的心理状态。在生活的不幸中,李辉民没有沉沦下去,他把自卑深深藏在心里,一直渴望有机会改变自己,因此,他在学习上更加刻苦认真,学习成绩一直名列班级前茅。
  从故事中,让人看到了李辉民的聪明不仅表现在学习上,还体现在社会实践上。他在上初中时,就学会了利用课余时间摆地摊;上高中时,利用周末时间到各大商场推销解放鞋、鞋油等商品;高中毕业后无缘进入大学校门继续学业,他勇敢创业,开办了一个餐馆,直到后来他办起了“光辉汽车维修店”,2002年又创建了汽车维修企业——陕西光辉进口汽车服务有限公司。李辉民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风景。他不但走出了个人命运的沼泽地,还先后为社区及残疾人福利单位、残疾人阳光家园等残疾人机构,提供义务服务758次,累计服务1523小时,个人为残疾人捐款捐物累计达15万元。2013年,为支持西安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李辉民投资300多万元,在西安市内建成13个学雷锋服务亭,为广大市民提供无偿服务。
  在谋篇布局上,作者在这部作品故事的选材中懂得取舍,懂得剪裁。他用灵巧、自然、合理的结构安排,让每一个主人公的故事都具有勾人眼球的典型性,从而呈现了人物由小我到大我的高大形象,令人信服、赞许、可学。我们在作品主人公李辉民、王延、严育斌、姚伟等人的故事中,分别可以看到作者对他们精神世界从自我的塑造到大我升华的过程。他们都是在解决了个人的生存困难后,主动积极地回报社会,而且发自于心、发乎于情。尽管如此,但是各个人物故事的情节不一样,感人的催泪点也不一样,甚至在表达形式上也有不同,体现了作者别样的匠心。
  故事《从暗夜中奋起》中,讲述了一个叫魏国光的人,从小因为先天性视网膜色素变性,父母亲万般求助,遍访名医,都无法治愈,他的双目逐渐失明,后来的日子中,他将在漫长难熬的黑暗中度过。面对一次又一次医治无效,魏国光坚定地对父母说“眼睛就这样了,不用治疗了!”那一刻,他立志发誓“我要学医”。那一年,魏国光只有十一岁啊。作者通过捕捉这种典型性的语言,彰显了一个少年对人生理想目标果敢坚定的生动形象。
  在作者朴实感人的叙述中,视力缺陷并没有影响魏国光的思考和精神成长。因为视力低下,他在1979年那个秋天休学回家。1980年在老师的建议下,他在家里开始学习盲文,1981年9月考入了陕西省自强中等专业学校,开始学习医疗按摩专业技术。1985年6月,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这一年他二十岁,并以娴熟的医疗按摩技术被分配到陕西师大校医院工作。截至2021年,他累计诊治患者9.1万人次,用盲文书写病历9200多份,形成档案资料63册,120多万字,后来又相继在专业杂志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这是很多健全人都无法做到的事情,而魏国光做到了,并且光芒灿烂,获得了社会各界的一片掌声。
  这部作品以恰当、到位的心理活动描写,丰富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让人物个性更加鲜明凸显。在《追问生命的意义》的故事中,那个当年二十多岁的农村帅小伙李增勇,因为突然而来的一场车祸,让他从此高位截瘫,卧床不起,成为一个完全丧失劳动与生活能力的重度残疾人,每天的吃喝拉撒都在床上进行,身体和精神的双重打击可想而知。面对不幸的遭遇,如何接受残酷的现实,作者恰到好处地写出了主人公李增勇内心对自己的不断拷问:你最怕什么?惧怕死亡吗?不是,从死神手里挣脱,相当已经死过一次。在最绝望无助的时候,究竟最怕的是什么?最怕的并不是死亡,而是周围所有人都把你当病人看,当废人看,然后怜悯你、同情你、躲着你!在细腻的心理考问之后,他通过读书看报,特别是2008年以后,他利用电脑、手机为周围的朋友、左邻右舍解决在生活上遇到的心理疙瘩。之后,他就一边为大家免费提供心理咨询辅导、心灵救助服务,不断发挥自身价值。曾经帮助一位患有抑郁症、多次流露出自杀想法的女性朋友重新燃起对生活的希望;一位与老公关系紧张的女网友,在觉得家庭婚姻十分失望的时候,通过他的不断安慰、开导、鼓励,夫妻之间慢慢消除矛盾,关系恢复正常,恩爱和谐……
  李增勇的真实故事形象告诉读者,一个身心具有双重痛苦的人,不是拿着自己的遭遇来博得社会及亲人朋友们的同情,而是通过自身的不幸经历来感化和激励身边的亲友乃至陌生人,摆脱曲折、坎坷和磨难,走出困扰生活的阴霾,坚定向着人生五彩斑斓的阳光之路挺进,让人油然会想到一句话:严冬过后,春天还会远吗?
  综合来看,这部报告文学通过对十个血肉饱满、震撼灵魂的曲折而辉煌的主人公命运的故事叙述,擎起了一面面在缺憾中创造生命之美,在逆境中不甘堕落,迎难而上、英勇无畏、猎猎飘扬的鲜红旗帜,这旗帜上凸显了一个个不向艰难困苦弯腰、不向命运遭遇妥协的大写的“人”字,鞭策我们不断有了战胜磨难的勇气和昂扬的生命精神!
发布日期:2023-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