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你有“悲秋综合征”? 寒露早起登高去 防燥敛神莫悲秋
文章字数:773
  寒露过后,已是深秋。时有台风,风雨降温。中医提醒,此时养生可记住四句话:寒露多泡脚,滋阴防秋燥,早起登高去,敛神莫悲秋。
  寒露脚不露 保暖先足部
  常言道:“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一般到了寒露时节,不仅要注意添衣、防寒保暖,更要特别注意足部保暖。很多人都知道“寒从脚底起”,这是因为足部离心脏最远,因此很易受到寒邪侵袭,同时人体的足部也是各经脉汇聚之处,因此注意足部保暖在秋冬更为重要。
  医生提醒,晚上可用温热水泡脚,改善循环,缓解疲劳,也能帮助预防腰腿疼痛等疾病。
  早起登高去 敛神莫悲秋
  “悲秋综合征”近期成为人们关注热点,有调查显示,抑郁症在一年中以秋季发病率最高。医生提醒,寒露后逐渐进入深秋,此时草木槁枯,人也容易情绪低落,甚至出现焦虑抑郁的情绪,所谓“伤春悲秋”。
  医生建议,人们此时应当及时调整情志,值此秋高气爽之际,可适当与亲友同行,外出观鸟赏叶,或登高望远,既能收敛心神,也可锻炼身体。
  此外,寒露过后,昼短夜长,此时自然界中的“阳气”开始收敛、沉降。人在此时应该早睡早起,保养阳气。
  滋阴防秋燥,揉穴防感冒
  寒露后雨水渐少,天气干燥,许多人容易出现咽干、鼻燥或是皮肤干燥等症状,此多为中医所称“秋燥”。杨林提醒,预防秋燥,当从滋阴防燥入手,如百合、银耳、莲子、秋梨等滋阴润肺之物正当时。
  医生提醒,常揉风池穴可预防感冒,而常揉三阴交穴,可起到滋阴润燥的作用。 林清清
  推荐食疗方 寒露时令养生方
  1、川贝炖雪梨
  功效:清热化痰、止咳润肺。
  材料:雪梨1个,川贝少许,冰糖25克。
  方法:梨子洗净,削皮切开去核掏空,成一个梨盅。将几粒川贝和适量冰糖放入梨盅,盖上梨盖,用牙签固定。将雪梨放入锅中,隔水蒸30分钟即可。
  2、桑菊杏仁饮
  功效:平肝清肺,润燥止咳。
  材料:菊花、桑叶、苦杏仁各10g,冰糖适量。
  方法:将菊花、桑叶、苦杏仁各10g放入锅内,加水300毫升,煮沸后加入冰糖即可。
发布日期:2023-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