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守护家园
文章字数:1,246

这是初秋晴朗的一天,乘坐高铁一个多小时就到了洋县。这是因为一种神鸟——朱鹮而知名于天下的洋县。
它北依秦岭南屏巴山,走出车站,从透亮的蓝天射下的阳光晃得人睁不开眼睛,拂面而来的却是凉爽的山风,给人一种热而不腻的感觉。慕名先往朱鹮梨园景区,景区就山而建,漫山翠绿,而大部分是梨树,既成就了农民又绿化了环境。山下低凹处湖水反光成镜面,使得山有了灵气,招惹着小洋楼般的农家乐点缀其中,朱鹮也应一定在其中觅食游乐吧。这样想着,睁大眼睛急急寻觅着朱鹮的身影。怎不见呢?司机师傅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这会儿天正热,它们都在野外觅食,是看不到的。它们一般都在黄昏时分回来,到时候那边朱鹮生态保护地的大树上、稻田里,就会有许多朱鹮。明天早晨你们可以到朱鹮生态园那边,也许能看到放飞的朱鹮。”
第二天一大早,凉爽而不冷瑟,我们到了朱鹮生态园。先到园里观赏朱鹮,它们还不够强大,还不足以独自到野外。朱鹮一般生长在水草茂盛,鱼虾、泥鳅、黄鳝多,环境无污染的地方,它们生性警觉,远离人群,在高大树木筑巢繁殖,雌雄同色。朱鹮是日本的“国鸟”,而在日本却灭绝了。在我们国家也几近灭绝。我国鸟类科学家走遍了大江南北,历尽千辛,经过不懈的努力,最终在洋县发现了七只朱鹮,经过修建朱鹮生态基地,人工饲养,野外放飞,精心呵护,历经40年的努力,朱鹮数量不断增大,至今大约有九千只左右了。我国科学家们让“吉祥鸟”再次翱翔天际,从大秦岭飞出了精灵。这是我国物种保护成功的典范。
从朱鹮养殖园里出来,我们试着到野外偶遇一下朱鹮。走在田埂小道上,放眼望去一畦一畦的稻田黄绿相间,田里是低着头的稻穗,有的已成熟呈金黄色,有的泛绿还未成熟,还有小片的玉米地,再仔细看,水稻中有的还是黑红色,这就是洋县有名的黑米。走着走着,还发现稻田中间隔着一小块一小块的地,地里什么都没种,任其长草荒着。询问了正在收割玉米的老农,才知道这是特意留给朱鹮觅食的。为了给朱鹮营造一个自然的野生环境,这里实行了“鹮田一分”的耕种方法,一亩田给朱鹮留出一分地,朱鹮自由飞翔自由觅食。这里的庄稼不施化肥,不打农药,自然生长,为朱鹮提供安全健康的生存环境。政府对这些有机农作物的种植销售合理化管理,既保证了农民的利益又保护了朱鹮,实现了人与朱鹮和谐共处的生态环境。突然,一条白影从眼前掠过,啊!那是朱鹮,被我们惊飞的朱鹮。抬头远眺,期望着朱鹮还能再现。终于,耐心没有被辜负,一只,再一只,离我们更近了,看清了它黑色的、长而尖的嘴喙,粉红色的翅膀,没有怯懦,没有畏惧,轻松自由地翱翔着,全然不顾田地里正在忙碌的人们。朱鹮改变了洋县人的生产生活方式,使人们认识到了生态环境的重要。人与朱鹮和谐相处,共同创造了良性循环的美好和谐的生态家园。可是,有些地方还存在急功近利,不择手段,排放污水、废气,毁林烧山,只为了眼下的一丝丝利益。我们要向汉中洋县政府和人民爱护朱鹮一样,守护好自己家园。
双节前夕,再次传来朱鹮在秦岭北麓蓝天县九间房放飞,周末让我们就近再去偶遇一下秦岭南麓飞来的吉祥鸟吧!
发布日期:2023-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