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业先行 铺就增收致富“新画卷”
文章字数:1,531

10月9日,记者走进陕西省礼泉县南坊镇东峰村,水泥路宽敞干净,绿荫环绕的农家小院,优美的游园,一幅如诗如画的新时代、新农村美丽画卷徐徐展开。
“三美共建”刷新乡村颜值
和美乡村建设开展以来,东峰村将“五星”支部创建、人居环境整治、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等工作相结合,着力打造人美、村美、生活美“三美共建”的乡村美学,内外兼修刷新乡村颜值。
“村委会组织村民每周常态化开展人居环境改善活动,打造环境污染综合治理、植树造林全面推进、绿色种养全面发展‘三位一体’的乡村建设格局,围绕‘六清’‘六乱’治理逐项建立清理标准,成立志愿服务队、环境管护队,抓好公共区域人居环境日常维护。”东峰村党支部书记王野告诉记者。
在推动乡风文明建设过程中,东峰村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村级文化广场为主要宣传阵地,开展理论宣讲、送戏下乡、电影放映、广场舞比赛等活动,深入开展以评选“好党员、好家庭、好公婆、好媳妇、好妯娌”等为主题星级文明户评比活动,选树乡村光荣榜人物,弘扬了传统美德,引导群众学习身边事。
现在的东峰村形成了“一户家庭带头、整个村组响应”的良好风气,人们崇德向善、乡风文明蔚然成风。“人心美了,环境美了,村民们的日子也要美起来。”王野提及本村产业发展时信心十足。
产业先行趟出致富路子
东峰村地处陕西省礼泉县北山地区,气候较为干旱,水利设施覆盖程度低,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农作物正常生长。
“在经过多方考察、调研后,村委决定引进黑小麦作为重点项目培育。”王野告诉记者,“黑小麦具有耐旱、营养价值高且收成稳定等特性,适宜种植。目前黑小麦亩产可以达到600斤,按照市场价计算,每亩地每年可以有3500元的收入。”
由于没有可借鉴的成功经验,东峰村只能自力更生、摸索前进,敢闯敢拼的王野自掏腰包,垫资种植了10亩黑小麦,只为蹚出一条致富路。
“村民看不到效益,是不可能去冒这个险的,我是共产党员,那就由我来带这个头。”王野的眼神异常坚定,“还好,第一年的种植效果不错,10亩地打了6000多斤黑小麦,磨成面粉后一斤的售价在10元左右。”
“村委鼓励村民集体入股种植黑小麦,从买种子化肥到播种、管理、秋收,都会有专人指导,只要严格按照技术专家要求种植,收入不成问题,除了自家的产粮收入外,还有额外的分红可以拿。”王野说,“下一步,村委考虑进行一站式‘组团托管’,变村民‘亲力亲为’为专业种植合作社‘科技助农’,以前‘办不了、不好办、办了不划算’的生产种植难题一定会‘迎刃而解’。”
旅游康养项目效益明显
除了黑小麦产业稳定发展以外,农家乐旅游项目也是东峰村走向致富的另一条路子。近年来,东峰村扎实推进和美乡村建设,持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乡村面貌发生巨大变化,越来越多颇具特色、设施完善的农家乐向好发展。
“农家乐康养旅游一直是东峰村发展的重点项目,过去只是传统的住宿、餐饮项目,城市人群在假期之余休闲放松居多。”王野介绍,“现在,村委在传统发展基础上不断更新、完善农家乐项目。主题多样化是现有农家乐的一大特色,代表性的有传统庭院、泥塑家园、农耕庄园等主题,游客入住以后可以深度融入并参与进去,体验感更佳。”
记者随机走访了王召军的泥塑家园农家乐,一进大门,映入眼帘的便是一个个形态各异且神情饱满的泥塑,多以农耕文化泥塑为主,很是吸引人。
据了解,自从东峰村主题农家乐多样化发展以来,辐射带动作用明显,一批各具特色的主题农家乐正在持续建造中,逐步形成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双重效益。
“下一步,东峰村将继续深入扎实推进和美乡村建设,紧紧聚焦产业美、环境美、人文美、和谐美、建设美,推动本村从‘一处美’向‘一片美’、从‘环境美’向‘生活美’深度转变,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提及东峰村未来发展前景,王野信心满满。 本报实习记者 张明
发布日期:2023-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