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鹮在横山和南泥湾“安家”
文章字数:439
10月10日,朱鹮引入延安、榆林试验活动在延安市宝塔区南泥湾国有生态林场盘龙管护站和榆林市横山区白界镇黑峁墩村同时举行。这是陕西省在开展秦岭北麓朱鹮野化放飞活动后,首次启动陕北地区朱鹮人工繁育和野化放飞试验工作。来自洋县的20只朱鹮和来自楼观台的20只朱鹮被分别运送至南泥湾、横山朱鹮人工繁育和野化放飞试验基地。
朱鹮对环境要求十分苛刻。20世纪80年代以来,延安、榆林两地不断加大生态保护修复力度,持续实施“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等生态工程,生态环境显著改善,为朱鹮生存创造了基本条件。此次朱鹮人工繁育和野化放飞试验基地之一所在的南泥湾,森林覆盖率达到87.4%,多年罕见的黑鹳、苍鹭、白鹭、鸳鸯等湿地鸟类陆续来到这里繁衍生息。
“朱鹮具有旗舰物种的伞护作用和生态环境的指示作用。将朱鹮引入陕北有利于培养朱鹮在寒冷地区的适生能力,恢复朱鹮的迁徙习性,实现朱鹮重现历史分布地的目标;有利于保护其伴生物种,丰富当地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陕西省林业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范民康说。 王姿颐 申东昕
朱鹮对环境要求十分苛刻。20世纪80年代以来,延安、榆林两地不断加大生态保护修复力度,持续实施“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等生态工程,生态环境显著改善,为朱鹮生存创造了基本条件。此次朱鹮人工繁育和野化放飞试验基地之一所在的南泥湾,森林覆盖率达到87.4%,多年罕见的黑鹳、苍鹭、白鹭、鸳鸯等湿地鸟类陆续来到这里繁衍生息。
“朱鹮具有旗舰物种的伞护作用和生态环境的指示作用。将朱鹮引入陕北有利于培养朱鹮在寒冷地区的适生能力,恢复朱鹮的迁徙习性,实现朱鹮重现历史分布地的目标;有利于保护其伴生物种,丰富当地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陕西省林业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范民康说。 王姿颐 申东昕
发布日期:2023-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