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龙朋印记
■ 杨敏修
文章字数:1,928
  习惯了在城市里逛超市,再大的超市你也不觉得怎么大,再多的人流,你也不觉得嘈杂。但在滇南的石屏县龙朋小镇,你会觉得这个集镇的农贸市场,它比城里的超市更加繁华热闹,也更加喧嚣狂野。
  龙朋的历史比较久远,旧时这里出了两位名人:一位是明代的龙在田,他是从农民到将军的典范,官授左军都督府都督,为正一品武官,后解甲故里。现在龙朋镇的都督街,就是以他而命名的。另一位是民国时的爱国实业家李恒升,他被称为“锡业巨子”,曾捐资五十万旧币资助教育,修建“恒升小学”,即现在的龙朋小学。抗日战争爆发后,李恒升又捐资100万元购买战斗机一架,用以支援前线。这两位历史名人,至今成为龙朋人津津乐道的话题。
  因我的亲家龙哥,老家在龙朋的缘故,我曾多次到此做客。平时,我喜欢散步游走,对龙朋的街道和村庄,都较为熟悉,由此产生了慕恋之情。据了解,龙朋属于高海拔低纬度地区,气候温和,雨水充足,适合各类水果和蔬菜的生长。水果主要有杨梅、蓝莓、樱桃、桃子、梨子、李子等。蔬菜为龙朋的龙头产业,其品种有甘蓝、白菜、花菜、苦菜、莲藕、茨菇、豌豆、蚕豆、山药等。近年来,该镇的蔬菜种植面积达到了10多万亩,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数亿元;还出现了蔬菜种植亿元村,受到国家农业部的表彰。在龙朋镇,大约有十几个蔬菜合作社,即公司加农户,实行产销一体化。龙朋不但是昆明市的菜篮子,其蔬菜已销往贵阳、佛山、虎门、深圳、香港等城市,还出口越南。
  除了水果蔬菜,龙朋可能是产菌子最好的地方,随着春夏雨季的到来,丰沛的雨水落入山谷林间,菌子便开始破土而出。每逢菌子采收季节,山里非常热闹,不论大人、小孩、还是老人,他们都会相约上山捡菌子。集市上的牛肝菌、青头菌、干巴菌、松茸等野生菌琳琅满目,菌香四溢。村民手里拎的、背上背的全都是刚刚从山里采来的野生菌。在龙朋,已经连续举办了八届野生菌美食文化旅游节,同时举办“绿美乡村”农民运动会。旅游节期间,伴随着龙朋“烟盒舞”“海菜腔”等非遗文化的展示,将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闻名于云南全省。
  最值得一提的是龙朋豆腐,它属于石屏豆腐系列,其特点是不用石膏卤水点豆腐,而采用天然地下水作为凝固剂。制作出的豆腐鲜嫩爽滑,嚼之有劲,香味异常,营养丰富。石屏豆腐的核心产地,主要为该县的异龙、宝秀、坝心、龙朋、牛街、龙武、哨冲、大桥、新城等9个乡镇。石屏豆腐经烘烤、油炸后,外表慢慢变得圆滑和丰满,颜色也变成金黄,掰开来看,豆腐气孔密布,清香四溢。因此又有“云南十八怪,石屏豆腐烤着卖”的说法。而生产工艺,已从过去的柴火豆腐、小包豆腐,发展到生产各式各样的豆腐;从过去的手工作坊,发展到现代化的生产企业。这里的豆腐市场,从云南的通海、玉溪、昆明等地,扩大到西南地区及全国。2012年12月26日,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石屏豆腐”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去年6月中旬,我再次来到龙朋,第二天就遇到赶场。龙朋的农贸市场很宽大,占地约上万平米,全用钢架塑钢瓦搭建,可遮阳挡雨。市场内设有上千个摊位,分为水果区、豆制品区、蔬菜区、卤菜凉莱区、服饰区、百货区、肉食区等,简直是琳琅满目,应有尽有。简单数了一下,光卖猪肉的案桌就达上百张,卖豆腐和豆腐皮的特别多,蔬菜瓜果堆积如山。正遇到野生菌采摘季节,最好的牛干巴菌,每公斤卖到了1000元,比昆明市还贵,但菌子新鲜且无假货。农贸市场西面的小街,是牛肉市场,宰牛、销售、加工,一条龙服务,从业者有十多户。龙朋的小黄牛很出名,所加工的牛干巴,远销西南和国内各地。南面正街上,相邻农贸市场,还有上百个临时摊位,都撑着红色帐篷,卖小食和服装。
  集市从上午九点开始,中午人流达到了高峰,喧哗声、叫卖吆喝声、小货车喇叭声、讨价还价声不绝于耳。到了下午四五点钟,集市上大大小小的车子,陆续将大量的货物拉走。当然,这不包括各合作社的蔬菜销售。第二天一早,在昆明市场上便可买到龙朋的水果、蔬菜和猪牛肉了。
  两年前,我就到过龙朋,正逢春节期间赶场,小镇上停泊了几百辆车子,周边县份和乡镇都涌入这里,把街道都塞满了。龙朋市场并没受到疫情的影响,赶场的人流并未减少,集市仍然购销两旺。目前,龙朋全镇常住人口约3万人,只有一条216省道公路经过这里。据远景规划,不久的将来峨山至红河县、通海至石屏的高速公路,均在龙朋设收费站。客观地说,龙朋现在的条件,比起其它富裕的农村不算很好,但乡村振兴的红利,却给这里带来了不一样的繁荣,今后也必将带来新的发展。
  龙朋的农贸市场很火爆,集镇管理部门似乎也放宽了政策,允许赶场天商贩占道经营,散场过后才恢复正常管理。到了晚上,小镇恢复了暂时的宁静。接着,夜市烧烤又揭开了帷幕,休闲的人群不断聚拢,围在一起喝酒喝茶聊天,谈论着当天的行情,小镇的空气中,不时弥漫出烤豆腐的阵阵香味。
发布日期:2023-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