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院奇象
文章字数:2,471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我所居住的小院,经过长期的经营,依山傍水,树木葱茏,花果飘香,生机勃勃。近年来,源自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小院植物出现了一些奇象,令人感叹!
串门竹子称霸王
我家小院坐北朝南,门前就是一条马路,马路的对面,除有邻居的住房外,正对着我家门窗的是地下车库的出入口,出入车辆马达轰鸣,影响正常休息。如何处置?考虑再三,我想起出访欧洲时见到不少国家,都在路边大量种植挺拔的法国冬青,有三、四层楼房那么高!密集栽植形成一道树墙,在路与路交叉处,经过工人修剪,形成不同风格的门道,即美观又实用,值得借鉴。于是,我请园林公司指导,在小院的南墙处,一棵挨一棵的栽植了身高两米左右的冬青树,充分发挥其美化和隔音作用,数年过去,生长已高达5米左右。
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曾有“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名言,足见其对竹子评价之高!我虽无法于苏轼相比,但我对竹子虚心向上、坚韧不拔、高风亮节的精神极为赞赏!我请园林公司,在小院东边南北两处各栽了不同品种的竹子:一种粗细如筷,杆直节坚,可长两、三米高;另一种叶宽色鲜,便于观赏,历经数年品质未曾变化!
近几年来,我忽然发现,院内长出与原品种不同的新竹子,开始只有几株,可两、三年后,沿着南面法国冬青形成的一道大约22×1平方米左右的树墙,从东到西混生一起,而且继续向院内延伸,其生长速度之快令人惊奇,颇有捉云干月之势!当年春天,由竹笋长成的新竹,到了初夏,其身高,便可与院内三十年树龄、第一高度的银杏树齐肩并列,且枝繁叶茂,独占鳌头。再看原来所栽的法国冬青,早已藏身竹林之中,与竹子相比,只能望其肩项!
刚开始,我还以为是原来的竹子因水土条件变化,发生了变异。仔细观察后,发现它与马路对面邻居家所栽的竹子相比,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粗细高度品相完全一致!可见是邻居家竹子不甘寂寞,突破围墙,穿越6米多宽的马路,强行进入我家小院繁衍生长。这就证明,任何生物为了生存,都会经过艰苦磨砺,破除障碍挣脱束缚寻求生存发展。
近两年雨水丰沛,春临长安,串门入院的高邻之竹长势越发而不可收,沿南墙一线,雨后春笋源源不断接力生长!同时,也为我送来新鲜美食,将其采回,入厨烹调,无论是爆炒,还是清炖,清醇可口,香味长久,乃天赐一味佳肴。我不禁想起了清代书画家郑板桥所作的《竹石》诗句: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我遂化其意而吟之,曰:本为深山荒野客,禁固庭院难塑形。世代训化终不改,千凿万击求新生。
红豆北国亦相思
我初次接触红豆,是在八十年代读到唐代大诗人王维《相思》一诗: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这首诗是指红豆杉这种树,又名相思子,结红色果,生长在我国南方一带。红豆是爱情的象征物,诗人通过对它的歌咏,赞颂了神圣的爱情!
退休后,我有一次到太行山旅游。大山深处,避风向阳的山坳里,我看到了几株长势一般,看似很老的树木。导游向我们解释说,这是第四纪冰期遗留下来的植物,叫红豆杉,在我国北方,只有在太行山区才有少量存活,其余都在南方地区生存。
2006年以后,我每年到南方过冬,在广东沿海一带,发现了很多红豆杉成片的树林,或者沿河道、沿道路生长的红豆杉,虽不具备北方有些乔木巍然屹立、直插云霄的气势,却也是枝繁叶茂粗壮成林。当地传说,此树原本生长在北方,后地球因气候变化,全部迁徙至包括台湾在内的南方各省。红豆杉或因思念故土心切,又漂洋过海,再向北方寻根。我听罢感慨不已,宁愿相信这传说一切都是真的,遂当场吟诗:
嘉木生宝岛,漂流过海洋。树知寻祖根,台独欲何往?
第二年,我应邀在西安参加一次笔会,结识了书画界一些朋友。其中,当地一家书画院院长和工作人员特别热情。院长举止文雅,落落大方,谈吐得当,自称是齐白石关门弟子,只因年事已高,准备退休回北京休息。他还特意送我两盆红豆杉留念。因为投缘,常有交往。后来,他们直接提出请我去当院长。对此,我已预有思想准备,直接说明部队规定和我个人身体状况,婉言谢绝,还打算退还他送我的两盆红豆衫。对方坚决不收,并明确表示:这是友谊的象征,不是聘礼!你如果这样做,难到是要拒绝我们之间今后相互交往吗?面对朋友的善意,我只有对红豆杉多加管护,权作思念与谢忱!
红豆杉在室内过了两个冬天,变化不大。我联想到在太行山见到红豆杉的情况,试着将其中一盆移栽在院内过冬。见平安无事,又将其另一盆也栽在院内,两年过去了,红豆杉开始快速生长,其中先栽的一株已达三米多高,长势喜人;另一株也枝繁叶茂前景广阔。由此可见,红豆杉体内确实存在适应北方寒冷气候生长基因有!我人在西安,却证实了太行山的传说!莫非亦验证了古言:叶落归根!否则,将作何解释?
海棠两度再花果
海棠在我的老家山西襄汾较为常见,树高一般可达两、三米,春天开粉红色花,果实核桃大小,可食,味道酸甜适中,是观赏食用兼备的树木,一般家庭都有栽种。因其花艳果甜,人皆喜爱,也有一些人家为女孩子起名叫海棠的。
1985年8月,我奉调宝鸡驻军工作,部队大院内有不少海棠树,有一种与我家乡的海棠相同;另一种约一米高,沿树杆开满深红色花朵,我不知其名?花工师傅告知:前者是西府海棠,后者为贴梗海棠。可见:三人之行有吾师,留心无处不学问。
我退休后入住干休所,在院内也栽了两棵海棠,应是贴梗海棠,果实个大且少,不能食,偶遇春秋两季分别开花结果,令人叹为观止。花开时节,品相无太大差异,唯果实不同。2020年春天,我家小院海棠开花结果一切如常。到了深秋,天已转凉,竟然又长出花蕾,开了鲜花,还结出秋果。只是由于气侯原因,所结秋果比春果要小。当时我曾在微信群内征询高见,亦未取得好的结果,只好作罢!
类似现象,我在兰州工作期间也出现过一次。那是1999年深秋,院内一株梨树,已是果实累累,挂满枝头,却又梨花绽放,如同初春,让人一时不知其因!感慨之余吟诗一首:
已是秋果压枝头,又见春花绽含羞。春花秋果同一树,方知世事猜不透。
时过境迁,我已退休入住干休所多年。又见旧象重现,令人费解!思索良久再吟诗留念:
海棠二度再花果,错把深秋当初春。世间奇事总有因,自然现象难探寻。
串门竹子称霸王
我家小院坐北朝南,门前就是一条马路,马路的对面,除有邻居的住房外,正对着我家门窗的是地下车库的出入口,出入车辆马达轰鸣,影响正常休息。如何处置?考虑再三,我想起出访欧洲时见到不少国家,都在路边大量种植挺拔的法国冬青,有三、四层楼房那么高!密集栽植形成一道树墙,在路与路交叉处,经过工人修剪,形成不同风格的门道,即美观又实用,值得借鉴。于是,我请园林公司指导,在小院的南墙处,一棵挨一棵的栽植了身高两米左右的冬青树,充分发挥其美化和隔音作用,数年过去,生长已高达5米左右。
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曾有“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名言,足见其对竹子评价之高!我虽无法于苏轼相比,但我对竹子虚心向上、坚韧不拔、高风亮节的精神极为赞赏!我请园林公司,在小院东边南北两处各栽了不同品种的竹子:一种粗细如筷,杆直节坚,可长两、三米高;另一种叶宽色鲜,便于观赏,历经数年品质未曾变化!
近几年来,我忽然发现,院内长出与原品种不同的新竹子,开始只有几株,可两、三年后,沿着南面法国冬青形成的一道大约22×1平方米左右的树墙,从东到西混生一起,而且继续向院内延伸,其生长速度之快令人惊奇,颇有捉云干月之势!当年春天,由竹笋长成的新竹,到了初夏,其身高,便可与院内三十年树龄、第一高度的银杏树齐肩并列,且枝繁叶茂,独占鳌头。再看原来所栽的法国冬青,早已藏身竹林之中,与竹子相比,只能望其肩项!
刚开始,我还以为是原来的竹子因水土条件变化,发生了变异。仔细观察后,发现它与马路对面邻居家所栽的竹子相比,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粗细高度品相完全一致!可见是邻居家竹子不甘寂寞,突破围墙,穿越6米多宽的马路,强行进入我家小院繁衍生长。这就证明,任何生物为了生存,都会经过艰苦磨砺,破除障碍挣脱束缚寻求生存发展。
近两年雨水丰沛,春临长安,串门入院的高邻之竹长势越发而不可收,沿南墙一线,雨后春笋源源不断接力生长!同时,也为我送来新鲜美食,将其采回,入厨烹调,无论是爆炒,还是清炖,清醇可口,香味长久,乃天赐一味佳肴。我不禁想起了清代书画家郑板桥所作的《竹石》诗句: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我遂化其意而吟之,曰:本为深山荒野客,禁固庭院难塑形。世代训化终不改,千凿万击求新生。
红豆北国亦相思
我初次接触红豆,是在八十年代读到唐代大诗人王维《相思》一诗: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这首诗是指红豆杉这种树,又名相思子,结红色果,生长在我国南方一带。红豆是爱情的象征物,诗人通过对它的歌咏,赞颂了神圣的爱情!
退休后,我有一次到太行山旅游。大山深处,避风向阳的山坳里,我看到了几株长势一般,看似很老的树木。导游向我们解释说,这是第四纪冰期遗留下来的植物,叫红豆杉,在我国北方,只有在太行山区才有少量存活,其余都在南方地区生存。
2006年以后,我每年到南方过冬,在广东沿海一带,发现了很多红豆杉成片的树林,或者沿河道、沿道路生长的红豆杉,虽不具备北方有些乔木巍然屹立、直插云霄的气势,却也是枝繁叶茂粗壮成林。当地传说,此树原本生长在北方,后地球因气候变化,全部迁徙至包括台湾在内的南方各省。红豆杉或因思念故土心切,又漂洋过海,再向北方寻根。我听罢感慨不已,宁愿相信这传说一切都是真的,遂当场吟诗:
嘉木生宝岛,漂流过海洋。树知寻祖根,台独欲何往?
第二年,我应邀在西安参加一次笔会,结识了书画界一些朋友。其中,当地一家书画院院长和工作人员特别热情。院长举止文雅,落落大方,谈吐得当,自称是齐白石关门弟子,只因年事已高,准备退休回北京休息。他还特意送我两盆红豆杉留念。因为投缘,常有交往。后来,他们直接提出请我去当院长。对此,我已预有思想准备,直接说明部队规定和我个人身体状况,婉言谢绝,还打算退还他送我的两盆红豆衫。对方坚决不收,并明确表示:这是友谊的象征,不是聘礼!你如果这样做,难到是要拒绝我们之间今后相互交往吗?面对朋友的善意,我只有对红豆杉多加管护,权作思念与谢忱!
红豆杉在室内过了两个冬天,变化不大。我联想到在太行山见到红豆杉的情况,试着将其中一盆移栽在院内过冬。见平安无事,又将其另一盆也栽在院内,两年过去了,红豆杉开始快速生长,其中先栽的一株已达三米多高,长势喜人;另一株也枝繁叶茂前景广阔。由此可见,红豆杉体内确实存在适应北方寒冷气候生长基因有!我人在西安,却证实了太行山的传说!莫非亦验证了古言:叶落归根!否则,将作何解释?
海棠两度再花果
海棠在我的老家山西襄汾较为常见,树高一般可达两、三米,春天开粉红色花,果实核桃大小,可食,味道酸甜适中,是观赏食用兼备的树木,一般家庭都有栽种。因其花艳果甜,人皆喜爱,也有一些人家为女孩子起名叫海棠的。
1985年8月,我奉调宝鸡驻军工作,部队大院内有不少海棠树,有一种与我家乡的海棠相同;另一种约一米高,沿树杆开满深红色花朵,我不知其名?花工师傅告知:前者是西府海棠,后者为贴梗海棠。可见:三人之行有吾师,留心无处不学问。
我退休后入住干休所,在院内也栽了两棵海棠,应是贴梗海棠,果实个大且少,不能食,偶遇春秋两季分别开花结果,令人叹为观止。花开时节,品相无太大差异,唯果实不同。2020年春天,我家小院海棠开花结果一切如常。到了深秋,天已转凉,竟然又长出花蕾,开了鲜花,还结出秋果。只是由于气侯原因,所结秋果比春果要小。当时我曾在微信群内征询高见,亦未取得好的结果,只好作罢!
类似现象,我在兰州工作期间也出现过一次。那是1999年深秋,院内一株梨树,已是果实累累,挂满枝头,却又梨花绽放,如同初春,让人一时不知其因!感慨之余吟诗一首:
已是秋果压枝头,又见春花绽含羞。春花秋果同一树,方知世事猜不透。
时过境迁,我已退休入住干休所多年。又见旧象重现,令人费解!思索良久再吟诗留念:
海棠二度再花果,错把深秋当初春。世间奇事总有因,自然现象难探寻。
发布日期:2023-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