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猕猴桃的故事
文章字数:2,946

说到猕猴桃,就会想到有“中国猕猴桃之乡”美誉的眉县。而在眉县,说到猕猴桃,人们会说:“在眉县,猕猴桃的故事多得就像地里的猕猴桃,说也说不完!”
在眉县到处充满着丰收喜庆的美秋季节,我不禁也想讲讲猕猴桃的故事。
一
眉县猕猴桃的栽植开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在那之前,眉县是有名的苹果生产县,全县有几十万亩的苹果栽植。那时每到秋天,收苹果的客户云集眉县,苹果外销,果农得到的是实实在在的收入。到了八十年代中期,陕西省政府将苹果产业做了调整,把原本就属于苹果次生栽培区的眉县踢出了苹果基地县的圈子,断了苹果发展的政策及基金支持。
面对着省上政策的调整以及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发展起来的乾县、礼泉、洛川、宜君、淳化以及后来的扶风等苹果优生区优质苹果的市场冲击,眉县果品生产该怎样走?果农们的出路在哪里?几十万亩的苹果栽植将怎样适应政策、市场和社会的变革……
这些问题,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的时候,作为果农,似乎还没有多少人意识到眉县苹果产业将要面对的诸多问题。直到几年后眉县苹果在市场上价格的一落千丈之后这些问题才现实地摆在了果农们的面前。
而此时,作为了解着苹果发展动向的眉县园艺站,却有人已经在关注、思考这些问题,在想着解决的办法。他就是园艺站站长陈志芳。
中等个子的陈志芳是大学毕业后就到眉县工作的,他最大的特点就是工作严谨,一丝不苟,喜欢思考。
用心善思的他,1984年调入眉县园艺站,此时正是眉县苹果生产面临着渐来风雨的前夜。
勤于研究政策、善于思考的他到省上详细了解政策背景,解读政策调整对眉县苹果产业的影响程度。了解得越清楚,他就越着急,他跑到西农大找专家了解咨询新的栽培资源,从土壤、气候以及发展前景等各方面反复权衡评估,在取得县上的支持后,决定引种猕猴桃。
猕猴桃栽植,对于眉县的果农来说,是个新事物,谁来开这个头,谁来依靠自己的生产和收益来鼓动和带动群众?到底收益怎样……一系列问题现实地摆在了陈志芳和园艺站同志们面前。
于是,他们一边选取适宜猕猴桃栽植的村组做宣传动员,一边在1988年春与商南县联系调运猕猴桃苗。期间的辛苦,今人不一定能体会得到。
经过协调,终于与文谢村(横渠乡)、第二坡村与年家庄(金渠乡)、下西铭村(齐镇)、营头村(营头乡)、讲渠(小法仪乡)六个村签订了栽植协作合同,由园艺站提供苗木、钢丝、水泥杆和技术,由村组出地和按照技术要求作物。到1989年3月,建起了眉县第一批猕猴桃示范园213亩,眉县猕猴桃发展的大幕从此徐徐拉开了。
最初,有村干部在签订了栽植协作合同,而在村民普遍不看好猕猴桃前景的七嘴八舌中退出了协议。当然也有极个别眼光超前的村民找到园艺站,说别人不栽我栽,便在自家的几亩承包地上建园栽植。几年后,猕猴桃栽植户大见效益的时候,自是两种选择两种感受两种心情。
经过大家的努力,到1990年时,全县猕猴桃栽植面积已超过1000亩。由于先期的典型带动加之部分园初见效益的影响,到1993年时,全县栽植面积已经达到5000亩,挂果面积达到1200多亩,总产猕猴桃果品21万多斤,产值38万多元。
在猕猴桃园陆续挂果时,陈志芳和园艺站同志又三上北京,费尽艰辛打开了销路。
此后,眉县猕猴桃的发展逐渐进入到了良性发展的轨道,果农由最初的被动建园变成了主动学技术、主动建园!
二
随着经济效益的凸显,到2005年左右,眉县猕猴桃产业已经形成气候,成了群众致富的钱袋子。栽植面积迅速扩大,随之而来的便是销路问题,销路若不通畅,必然会给正在蓬勃发展的眉县猕猴桃产业带来不利的影响。
2005年,眉县县委县政府抽调一部分干部外出为眉县猕猴桃代言、宣传眉县猕猴桃。
去四川宣传的一组,有位杨姓干部把猕猴桃的栽植、做务、猕猴桃的价值讲的既科学又通俗,以至于许多人都把他当作猕猴桃专家,专程登门求教。同行者介绍说他是机关干部,登门求教者怎么也不相信,一再恳切地要眉县同志不要保守,要传经送宝。后来,当他确认这位杨姓干部的真实身份后,对眉县猕猴桃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他说:机关干部尚且这么专业,那你们的猕猴桃栽植户会更厉害!他与当地几个种植户专意请了眉县的同志吃饭联络感情,深入交流。这几位四川的猕猴桃栽植户其后组团参观了眉县猕猴桃园,对眉县猕猴桃的做务、品质赞不绝口,更对眉县干部做大猕猴桃产业的情怀和果农对猕猴桃的那种情感赞不绝口。
2006年10月10日上午9时许,在西安市青年路止园饭店前,过往路人被两个特殊的“商贩”吸引。
“商贩”见一位提着菜篮子的老人好奇地看着眼前的猕猴桃,忙拿起一个,用小刀切开,盛了一勺子递给老人说:“老人家,这是我们眉县的猕猴桃,请您品尝。”老人吃完后赞不绝口,连声说好吃,围观的群众纷纷上前试吃,现场气氛一时间非常活跃。
两位商贩手拿猕猴桃,二人一唱一和,绘声绘色地推介着眉县的优质无公害猕猴桃。
这两位特殊的“商贩”就是当时的眉县县委书记与县长!他们这是为让眉县的猕猴桃广为人知而参与的一个活动。
书记县长叫卖猕猴桃,同样体现出的是一种对民生的关怀,一种对民生产业的情怀!其宣传推广意义远远大于其现实意义!
时间到了2016年,科技的发展,推动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完善,政府的商业宣传渐渐显出了其在市场面前的被动性。而依托现代互联网技术的电子商务活动在市场中显现出了快捷便利、成本小的诸多特点。2016年眉县县委县政府抓住机遇,开展了密集的电商培训,推动了物流这个能让猕猴桃及时到达全国绝大部分地域的行业。与此同时,随着微信这种便捷、直观,传播速度快、传播面广的新技术普及和发展,微商也加入到猕猴桃的销售中来。随后,阿里巴巴、淘宝也相继入驻眉县。
据不完全统计,近两三年来,眉县猕猴桃每年总产量最少三分之一是通过网络、微信、通过快递物流销往全国各地的。放进冷库的果子大量减少,消费者吃到的是直接从果园到餐桌的新鲜果子,其口感、营养价值远远胜于储存果。
这种经济便捷的运销模式,更提升了眉县猕猴桃的品质及其营养价值。“眉县猕猴桃,酸甜刚刚好”便成了眉县猕猴桃品质的最好阐述。
三
在眉县,你会听到果农们口中的“猕猴桃十大技术”、你会看到“严禁生采猕猴桃”禁令的严格执行、你会见到干部们倾情出境为猕猴桃代言、你会看到果农们发自心底的喜悦和富裕后的舒心扬眉,你更会看到科技人员们对猕猴桃的那种深情厚爱。
我们前往位于眉县青化的陕西省果树研究所,拜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硕士生导师、猕猴桃试验示范与科技推广项目负责人、陕西省猕猴桃现代技术体系栽培技术岗位科学家刘占德教授的时候,刘教授风趣地称自己从事的猕猴桃事业是一项“甜蜜的事业”。他还指着不远处的大山和周围的一大片的猕猴桃园说:“你们看这里山清水秀!”又指着不远处的教堂说“你看,就连上帝也肯在这里办公呢。”说着便是他爽朗开怀的笑声。我们深深地被他的风趣与情怀所感染。
人说内心阳光,万物皆美。刘教授这位从事“甜蜜事业”的猕猴桃科学家一定心有大光。
如果深切地了解猕猴桃,真就感觉到每一枚猕猴桃拿在手上,似乎都会听到它能讲一段美妙的过往或美好未来的畅想。
果农说:“每一颗猕猴桃都有一段故事!”
深切了解眉县猕猴桃的人说:“你吃的不只是猕猴桃,你更是在品味一个产业的文化。”
是啊,小小的猕猴桃里,有站高望远的眼光,有心系民生的胸襟,有强大民生的情怀,有勤谨执着的坚守,更有科学智慧的举旗前行……
“眉县猕猴桃,酸甜刚刚好!”那好的,不仅仅是味道!
发布日期:2023-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