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旬阳法院甘溪法庭
探索执前督促程序 按下执源治理“加速键”
文章字数:791
  为深化执源治理,落实能动司法理念,旬阳法院甘溪法庭将执行关口前移,积极引入执前督促程序,切实从源头解决执行难问题。近日,甘溪法庭通过执前督促程序,成功执行完毕一起生命权纠纷案件。
  案情回归:2019年,李某路过同村王某家时,王某家后背墙施工清理出的虚土坍塌致李某受伤,后经抢救无效死亡。李某家属认为李某系在给王某帮工中受伤死亡,遂将王某夫妇诉至法院,要求赔偿丧葬费、死亡赔偿金等各项费用。经法庭审理,认定本案并非义务帮工人受害责任纠纷,应当为生命权纠纷,根据原、被告各自对损害后果的过错划分责任份额,最终判决王某夫妇支付原告李某家属10万余元。判决生效后双方达成执行和解协议,约定每年分期履行。
  寻求“抽丝剥茧”最优解。近日该案最后一笔付款期限将至,经申请执行人同意后,案件进入执前督促程序。法庭组织双方当事人在调解室里沟通协调付款事宜时,双方又因另一笔小额纠纷发生争执,互不让步,且抵触情绪较大,甚至到了“不争馒头争口气”的地步。执行干警便将李某家属请到法治亭中耐心劝导,讲法理、讲人情,劝他解开心结,不要因小失大。又在“和风林”里向被执行人王某夫妇释明,在执前督促程序主动履行,对个人信用不会造成影响。如果逾期不履行进入到强制执行程序,法院会依法对个人资产进行查封、扣押、冻结,你们还可能被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日常出行都会受影响。了解到以上措施及不利后果后,王某夫妇表示愿意提前履行并当场履行剩余全部标的款,长达四年的执行案件,至此案结事了。
  执行工作承载了胜诉当事人对司法公正的最终期盼,为切实破解执行难题,甘溪法庭立足当地民情,深挖“园林式”法庭的调解优势,积极探索执前督促程序,将执行工作前移,实现了执行案件末端治理到源头治理的转变,营造鼓励自动履行、支持诚实守信的良好氛围,健全末端防治治理体系,持续将融合执源治理+诉源治理做实做细,切实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本报记者 陈涛 通讯员 朱贵峰
发布日期:2023-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