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
天下荣郡的春
■ 刁枭武
  早春二月,春潮带雨、来伴料峭,春浓夏至、春去无痕。这是北国之春常有的任性。但今年农历闰二月,实乃时序轮回,情有独钟。想必能在从头再来中把握机缘,拥春风浩荡,留春色常驻。于是就先有了“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的柔软与预期。
  前二月里,“一日四季”的尴尬是早有心理准备的,且对温度时高时低、时晴时雨的春之娃娃脸也是见怪不怪的!只不过因那先入为主的柔软和预期,却也加重了不忍春意蹒跚、春受风刀霜剑围堵的怜悯与“愤然”!
  闰二月初,忽见窗外新叶舒绽,玉兰竞放。忍不住直呼:呀,一夜花开!兴兴然携小孙女下楼,先自小区里游玩一番。才知春不假色,春已向荣了!客观地讲,小区里的绿化做的挺不错,可以说是树种齐全,南北兼有,群木竞发,百卉初见。容视野纵深,积视觉灿然。但纵深灿然之余,却总觉缺了点什么似的?我想,也许是对小区环境太熟悉的缘故吧,才让我有“身在福中不知福”的不安分?
  到了第二天,我揣着“一只红杏出墙来”的忘情去泾渭河畔踏青。一路上,正扩容的城市在车窗外忽隐忽现,双向多车道的通衢看着傲岸而又煽情,让人在汪洋恣肆的驱驰中颇觉心神荡漾!而道路中间不断变换着花卉品种的绿化带,两侧建筑群前新移植的成排成团的行道树,都随着车绕路转而美若惊鸿,宛若游龙!让人又不免感叹于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为美轮美奂的现代化建设点赞!
  高陵地方不大,但却是历史上的十三朝帝都京畿,属渭北人文望邑。试看泾河自泾阳北延续着高原厚重来,渭河绕咸阳南携未央长风入境,两河加一“楔”形川原地貌向西深入、苍茫放大,俗称白莽原、奉正元,与咸阳原浑然一体。原南数十里与古城西安一衣带水,原北一眼平畴,遥指汾渭平原。可谓京华门户承丝路花雨,黄壤路海丰五谷稼穑。而那“楔尖”处,便是闻名天下的自然人文景观泾渭分明了!域人引以为豪壮,自诩高陵为泾渭上城,天下荣郡。
  抵达泾渭河畔停好车,我一边随众多的游人沿河岸踏青信步,一边有目的地聚向泾渭分明观景台边的防护木栏。
  观景台是最近才修建的,位置在泾渭二河相遇的“楔尖”处的正北原头。原上有东西走向的区域大道,原下有沿河道延伸至埠外并一直延伸着的河堤路。游人可以站在观景台上俯噉泾渭分明的来龙去脉,大同浩荡;亦可扶着观景台依原坡搭建的九曲栈桥,下至河堤路边几方向南呈“凸”字形的小平台上,以近距离感受泾渭分明的激浊扬清,滚滚东去!可谓天地造化,钟灵毓秀,波澜壮阔,荡气回肠……
  难得的是,观景台上向两边延伸的原头原棱,也被打造成了两处绿色长廊抑或天然氧吧。其中有喝茶小憩的凉亭若干,各种时令花卉组团有之,玉树珍草有之,基础设施齐全,现代化的灯光秀与之相映成辉,相互咸景。尤其是散落在花木掩映之间的刻有历代文化名人赋泾渭分明诗句的石碑,更是给观景台增添了一股博大的豪气和厚重的底气!游览中,适逢当地一位老人,也是维护河道安全、引导游客文明观澜的志愿者,正向一众人“澄清”《诗经》里描写泾渭分明的诗句:泾以渭涘,湜湜是沚云云。这让我甚感惊讶,没想到一个老农也懂诗经!就凑上去听热闹。老人讲到酣处,由此及彼,如数家珍。还讲到了除泾渭分明外的高陵诸景,如鹿苑碧绕,渭水秋风,隆昌月夜,八角琉璃井,高陵牌楼一枝花!从汉文帝刘恒诞生崇皇寺讲到李渊潜邸李观苏,从后秦姚苌父子高陵用武讲到竹林寺成就双天官寇准。最后还讲了莅临昭慧寺讲经说法的西域高僧鸠摩罗什,域内关学巨柱杨恭懿、吕柟、白遇道轶事,以及现当代史中,刘志丹经高陵渡渭河下商洛渭华起义的真实路线……
  老者谝得精彩,游人听得专心。不觉功夫已大。倒是老者自己一扬手笑道:高陵古今,三天三夜也讲不完哩!我还要下河道去巡河哩,有机会再谝。如此,众人才意犹未尽,啧啧称赞着分散而去。
  回来的路上,我由衷地佩服老人所讲的古今,对老人的所作所为肃然起敬!热爱家乡,守望精神,他让我见证了什么叫沧海桑田,人文初心!
  回到家里,吃完晚饭到小区外广场散步。踏着时髦的音乐鼓点,看着忘情于广场舞的人群,还有那穿戴着绿色蛙衣,兜售着做成各类动物肖像气球的憨态可掬的蛙人。我却在这颇具现代化的城市风景中,悟出了昨日游走于小区春色之际,何以会有缺点什么的“不安分”?
  无独有偶,我所在的小区就叫天下荣郡。天下荣郡者,前文已做过释义,乃泾渭上城,文化标杆,精神高地之标榜也!从这一意义出发,若能在小区内“再现”类似于高陵名胜,譬如域内先贤、关学巨柱杨恭懿的《太阴历》、吕柟讲学的“云槐精舍”等人文景观,或雕塑或场景,岂不让人在文化熏陶与精神滋润中,又获春风十里之外的另一种纵深与灿然?
  如此可知,小到小区的智能家居,生活环境;大到城市的建设思想,规划理念,都离不开对地域文化的融入与解读,对精神高地的守望与重塑!所谓人文生态,地标建筑。这就如画龙点睛一样,文化的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更是一个小区乃至城市建设的窗户。
  天下荣郡的春,从不缺少这样的眼睛。而只有建设者们善于发现,才会日臻完美,才会真正留春色常驻,沐春风浩荡!

版权所有:西北信息报社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陕ICP备05010893号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6100004000028
地址:西安市新城·省政府大楼7层15号 电话:029-87292915 电子邮箱:xbxxb@xbxx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