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返回首页
版面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评论
第04版:三秦纵横
第05版:副刊
第06版:三秦教育
第07版:医疗健康
第08版:文化·旅游
标题导航
热衷于找“搭子”不是“情感降级”是“兴趣升级”
当心扫码点餐背后的个人信息安全隐患
“一起益企”
“香火排行榜”让网络祭祀变了味儿
“孩子被保送清华”低劣话术怎就骗倒家长?
意大利禁用ChatGPT 数据安全再次被摆上台面
叫停未授权商业旅拍 环球影城做得没毛病
版面概览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发布日期: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孩子被保送清华”低劣话术怎就骗倒家长?
据报道,4月3日,江苏常州一14岁少年被保送清华大学,家长办升学宴后发现被骗。
据男孩父亲回应称,当时事情还没确认,家里办升学宴时,酒店听说孩子被保送清华,就写在了大屏上,被人拍照传网上后遭到质疑,后来发现确实被骗了。对于被骗经过,孩子父亲不愿再提,表示一家人因此事整夜失眠,孩子至今没有去学校,准备先休息一段时间。
透过此事,其实也给广大家长提了个醒,既不要轻信“保送”“免试”等骗子话术,也不应该对孩子抱有不切实际的期待,以至于,被各种忽悠迷惑,让孩子深受其累。对于孩子的成长、成才,家长应有理性的期待,回归育人的常识。
随着骗子的骗术层出不穷,更需要家长们理智冷静,保持平常心。所谓因材施教,不仅要求学校要了解学生的个性、能力,也需要家长理性评价自己的孩子,对孩子有合理的成才期望。
我国之前曾有过“全民奥数”现象,不管孩子有无数学特长、兴趣,部分家长会送孩子去上奥数班。有的校外培训机构用“提分承诺”等来招揽生源,就是看准了家长对孩子的期待。
因“孩子被保送进清华”而被骗的家长,并不是个案。近期,一些“培训班”打起了家长的主意,以“清华大学有保送名额”等话术,忽悠家长一掷千金。
这其实也给公众提了个醒,家长不仅需要理性冷静地面对“升学诱惑”,还需要教育孩子识别骗局,引导孩子学会思考、辨别。
我国中小学生心理问题呈现低龄化的特点,其中,一些原生家庭的家庭教育存在问题,是导致学生出现心理问题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这当然不是去指责家长失管失责,而是说,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家长还应该多上点心——不仅是对孩子,也是对自己。
无论是从《家庭教育促进法》看,还是从孩子成长过程的需求看,家长都要依法履行监护职责,并了解与孩子求学、成长、升学相关的法律法规。除保持理性、克制虚荣外,家长们也不妨增加对升学政策的了解,不要相信道听途说的东西,如花多少钱可以搞定名校等。
从这个维度看,学校等同样需要加强对家长的家庭教育指导,包括让家长了解从幼升小,小升初到中考、高考的升学政策,以此杜绝发生在升学阶段的招生诈骗。
当然,对于越来越隐蔽、花样繁多的各类骗局,职能部门也该提升监管触角,加强打击力度,让更多家庭与孩子免于诈骗陷阱。
熊丙奇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网易微博
0
版权所有:西北信息报社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陕ICP备05010893号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6100004000028
地址:西安市新城·省政府大楼7层15号 电话:029-87292915 电子邮箱:xbxxb@xbxx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