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返回首页
版面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评论
第04版:三秦纵横
第05版:副刊
第06版:三秦教育
第07版:医疗健康
第08版:文化·旅游
标题导航
让优质午休成为中小学生标配
“网络奔现师”不是成人之美的“红娘”
“套娃式”影视会员
不必眼红 也不必盲从
客运站正在“消失” 不能让农村“有客无运”
短视频让老手艺“活在当下”
未满14岁怀孕医院强制报告 护“未”成长不容有失
预约制不能一“约”了之
火爆出圈的“村BA”见证乡村振兴活力
版面概览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发布日期: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未满14岁怀孕医院强制报告 护“未”成长不容有失
强制报告制度在医疗系统落地,能够及时有效地救助被侵害的未成年人。
据健康时报报道,江苏省淮安市人民检察院联合市卫健委,在全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电子病历系统中,增设强制报告“红橙黄”三色预警功能。当未满14周岁女孩登记入院后,如果有妊娠怀孕情况,系统就会自动跳出红色预警,提醒接诊医生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报告,同时通过强制报告平台向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报告。
2020年5月,最高检、教育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建立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制度的意见(试行)》(以下简称《意见》),建立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制度。根据《意见》,负有报告职责的特定主体包括两类:一是国家机关、法律法规授权行使公权力的各类组织及法律规定的公职人员;二是密切接触未成年人行业的各类组织及其从业人员。
而未成年人被侵害后理论上都会去医院,强制报告制度在医院这一环节的落实情况,也将直接决定该制度的实施效果。
通过梳理以往强制报告办理案件可知,推进未成年人权益保护令人欣喜,但因未履行报告而被整改、追责的也为数不少,这显示强制报告制度并未完全落到实处。
落实强制报告制度不到位,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宣传不到位、部分人员对该制度重要性认识不足等原因,也不乏人情方面考虑。未成年人遭受犯罪侵害后,部分被害人及家长出于各种顾虑,不愿报警,也不希望被侵害信息为外界所知。一旦被害人和家长的顾虑被理解甚至同情,帮他们“保密”不报告,便会成为部分医院、医生的选择。
事实上,犯罪不仅是对被害人的侵犯,也对社会秩序产生危害。而打击犯罪,并不以被害人同意报警为前提。只要医院、医生充分认识到强制报告制度对于未成年人保护的意义,就不会在是否报告的问题上犹豫。而技术手段的介入,更让他们没有了犹豫空间。
根据媒体梳理,除了淮安市,江苏宜兴、连云港也推行类似技术介入方式,将强制报告自动提醒程序嵌入到医院诊疗系统中,对诊疗中发现的性侵害线索弹窗提醒。各地在具体做法上小有差异,但基本逻辑是一样的,那就是通过技术手段的介入,将未成年人被侵害的信息纳入医疗系统。
此时,相关信息成为小范围内的“公共信息”,医院、医生即使想帮被害人“保密”,也没有了隐瞒的空间,向公安机关或检察机关报案是唯一选择。可以预见,这不仅有助于提高未成年人被侵害的发现概率,也能更及时有效地救助被侵害的未成年人。
李曙明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网易微博
0
版权所有:西北信息报社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陕ICP备05010893号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6100004000028
地址:西安市新城·省政府大楼7层15号 电话:029-87292915 电子邮箱:xbxxb@xbxx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