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返回首页
版面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三农时讯
第04版:经济观察
标题导航
一旦逾期可能遭遇暴力催收、冻结银行卡等
热闹的巴扎
家门口、楼梯间、电表箱也能替我收快递?
购物车中的商品价格频繁变化,有人在偷窥用户购物意愿?
多种新型职业兴起 社保、劳务合同各项保障如何跟上?
咸阳市拍卖企业合格率连续三年达100%
汽车降价“大乱斗”?新能源打响价格战 燃油车加入战局
版面概览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发布日期: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多种新型职业兴起 社保、劳务合同各项保障如何跟上?
近年来,多种新型职业兴起。陪诊师、玩偶修复师、宠物保健师……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不仅深刻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条件和工作方式,还催生出一些新就业形态。
工作时间、地点灵活,工作内容多样,新型职业在吸引不少人的同时,从业者的劳动权益与行业规范同样受到关注。在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如何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更充分保障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之一。
新就业形态,“新”在哪里?
与传统生产方式相比,新就业形态工作时间、地点灵活,自由度更高,一系列服务多借助互联网进行。从业者可以在线上实现与客户、公司等的远程实时沟通,打破了传统生产方式下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同时,随着社会对消费需求和生活品质的提升,新型职业的工作内容也呈现多样化。
例如,养老、职业教育、冰雪运动等领域的民生需求催生新兴职业,推动了陪诊师、课程规划师、职业规划师、美妆教学师等职业出现。正在不断成熟的宠物产业链催生了宠物减肥师、宠物烘焙师、宠物保健师等职业。
此外,年轻一代的小众爱好如潮玩等逐渐发展成为大众产业的同时,也使得潮玩设计师、玩偶修复师、涂鸦艺术家等职业开始活跃在互联网平台上。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新技术的更新迭代下,新型职业的大量涌现是劳动力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社会大众对于个性化服务需求的提升,也为新型职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劳动关系、行业准入等问题亟待解决
在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京东云事业部总裁曹鹏表示,当前新就业形态群体用工关系界定尚不清晰,引发劳资纠纷、社保缴纳不及时等一系列问题。
北京法政安邦律师事务所律师高佳娜介绍说,新就业形态群体因其工作的灵活性与流动性,与用人单位、机构等签署的多为劳务合同,对于劳动关系的界定存在难点。
她解释道,劳动关系双方主体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劳动关系的确定需要符合三个条件:
一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
二是用人单位制定的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接受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
三是劳动者提供的劳动属于用人单位的业务组成部分。
而具体劳动关系的裁定,还需要参照社保、工资、书面合同等多种情况综合考量双方是否有建立劳动关系的意图。
高佳娜表示,对于新就业形态群体,目前出现较多的纠纷为工伤赔偿。因为这一类群体收入来源不稳定,出现因意外导致的工伤之后,他们很难在短时间内再通过劳动获取报酬。
官方:支持零工市场建设,落实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政策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浙江大学国家制度研究院副院长金维刚指出,现行的有关制度和政策还不适应新就业形态的迅速发展,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的社会保障权益同样需要关注。
“一方面,新就业形态从业者与相关平台之间没有确立传统的劳动关系,平台企业认为他们并非本企业的员工,不需要为其承担参保缴费的责任和义务。另一方面,这类人员可以同时接受多家平台企业分派的业务。这就导致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与平台企业的关系比较复杂,不便参加城镇职工社会保险。”
对此,他认为,需要改进社保经办管理办法,并适当将社会保险关系与劳动关系相对分离,即使不便明确平台企业与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的劳动关系,双方也应分别承担参保缴费的责任,合理确定缴费费率和基数,以便将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纳入职工社会保障体系,依法公平享有社会保障。
刘欢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网易微博
0
版权所有:西北信息报社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陕ICP备05010893号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6100004000028
地址:西安市新城·省政府大楼7层15号 电话:029-87292915 电子邮箱:xbxxb@xbxx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