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返回首页
版面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评论
第04版:三秦纵横
第05版:副刊
第06版:三秦教育
第07版:医疗健康
第08版:专题
标题导航
探秘眉坞岭 麦田里长出的政协提案
那片海
天涯小镇
胡麻花开
在泸州 感悟油纸伞的情怀
版面概览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发布日期: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泸州 感悟油纸伞的情怀
■胡庆军
在泸州,我遇见一个打着油纸伞的女子,轻快地跑过街巷,背影静默成诗,流年的婉约让某些古朴沉淀成时光的妩媚,那一袖暗香带着深深浅浅的心事,穿过岁月,可以读出旧时光的味道。
仿佛是一首婉约的诗,一个打着油纸伞的女子浪漫了时空,让淡淡的粉色梳理了雨的哀愁,然后演绎一道泸州靓丽的风景,让我们忘记了旅程。那一把油纸伞独有的情致,演绎了极致的雅韵与风情。
忽然就想起戴望舒的《雨巷》:“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油纸伞,雨巷,丁香一般的姑娘,在多少人的心里不止种下了梦想,一把油纸伞更成为很多少年的一个寄托。
在泸州,下雨的时候,雨中一柄柄色彩靓丽的油纸伞静静地绽放,汇集成一道靓丽的花廊,也会让那些来泸州旅游的人脑海中涌现出N多个有关油纸伞的遐想。
据传,春秋时期,伞由鲁班之妻云氏发明:“劈竹为条,蒙以兽皮,收拢如棍,张开如盖”,初期的伞多以羽毛、丝绸等物料制作。油纸伞实际出现的时间是在造纸术发明后,明朝开始于民间普及。江南地区由于气候潮湿多雨,制伞业十分普遍。《白蛇传》中,一把油纸伞成为许仙和白素贞传情的工具。
泸州的油纸伞就拥有这样如水婉约的情怀吧。魅力与美丽摇曳,让酒城可以读懂琴语里的伤痕。泸州的油纸伞和泸州的酒一样有名,泸州的油纸伞属于泸州市江阳区分水岭镇的特产,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分水岭的油纸伞起源于明末清初,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2008年,分水油纸伞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也是目前油纸伞行业中唯一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誉为“中国民间伞艺的活化石”。
分水岭镇距离泸州市城区大概35公里。位于长江南岸,这里是茶马古道、南丝绸之路起点之一,是合江佛宝、贵州赤水、重庆四面山旅游金三角门户。小镇幽邃静谧,走在分水岭镇的小巷,会看到颜色斑驳的旧门,显出小镇年代的久远,门前坐着的老人,身边放满了油纸伞,让画面几乎凝固,如一篇恬淡抒情的散文在岁月里吟诵。即使晴空万里的日子,走过小镇,都可以感受到这里的深邃幽长,五颜六色的油纸伞,软化了一颗灵动的心,更软化了古镇的日子。
在泸州、在分水岭镇,随时可以邂逅畅悦的诗情画意,一切的一切都给你一份随心所欲的畅想,撑开一把油纸伞,微微地转动散发着一种淡淡的味道,有一种说不出的温馨摇漾在心间。一把一把油纸伞,见证了分水岭镇历史的沧桑,也见证了分水岭镇的变迁。
分水油纸伞的伞形为圆开,寓意美满、团圆、平安,注重伞面图案的艺术性、文化性,将中国传统艺术与油纸伞文化有机融合,分水油纸伞特殊的地域品质,具有相对于其他地方油纸伞产品的不同优异产品的特性,更经久耐用,实用性强,伞面图案文化与美观完美结合,更能体现民俗文化价值,观赏装饰价值,以及较高的收藏价值。
分水油纸伞一直采用传统的方法,从原材料的选取到工艺都秉承古法。手工油纸伞的工序很繁琐,从材料加工到半成品有四个环节,伞骨、伞托、手柄和木顶、伞杆四个零部件的加工,这四个零部件总共需要几十道工序,然后是成品做工,也是四个环节,穿绞和网伞、印花和切纸、扶伞和烤伞、熬油和晃伞,四项工种也是几十道工序。
在分水岭镇,你也会闻到小巷里有淡淡的桐油味道,感受到其中的古朴气氛,倾听着当地人讲解油纸伞的故事,看着各式各样的油纸伞,让思绪去寻觅远去的岁月和未来的时光,让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久久地徘徊在心中。
就在时光的碎影里,在氤氯的怀旧中,让油纸伞穿尘而来,在舒缓而蓝调的音乐里让最美的意境清晰成生命里的故事,从春到夏,从秋到冬,弥散在一幕幕风尘往事的画卷里,在某个日子能聆听到。
去泸州,一定要到分水岭镇走一走,透过散漫的思绪,触摸到新旧岁月的烙印,那些油纸伞,清新如一朵盛开的莲,在半开的褪了色的旧大门里,让所有的想象满溢了流年往事。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网易微博
0
版权所有:西北信息报社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陕ICP备05010893号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6100004000028
地址:西安市新城·省政府大楼7层15号 电话:029-87292915 电子邮箱:xbxxb@xbxx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