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返回首页
版面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评论
第04版:三秦纵横
第05版:副刊
第06版:三秦教育
第07版:医疗健康
第08版:专题
标题导航
“熊猫丫丫”“高启强” 有多少商标注册在“狂飙”
“动一刀也是新作品” 知识产权置于何地?
过时的计生标语该退场了
该科学看待游戏了
行人斑马线玩手机要罚款不是小题大做
情节恶劣轻伤案件法律也绝不轻纵
“以竹代塑”开辟环保新赛道
“隔屏陪伴” 让爱更好在身边
版面概览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发布日期: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情节恶劣轻伤案件法律也绝不轻纵
让伤人者罚当其罪,是法律公正平等的具体体现。
近日,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公安部印发《关于依法妥善办理轻伤害案件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要求,一方面,对民间纠纷引发的轻伤害案件,犯罪嫌疑人认罪认罚,当事人达成和解谅解,符合不批捕、不起诉条件的,可以依法作出不批捕、不起诉决定;另一方面,对主观恶性大、情节恶劣的,严重影响人民群众安全感的,即使是轻伤害案件,也要坚持依法从严惩处。
对轻伤害案件总体从宽的处理,这样的原则当然是对的。轻伤害案件多因婚姻、家庭、邻里纠纷或者偶然事件引发,尽管造成了轻伤后果,但多数案件中,行为人主观恶性不大,对其适度从宽,既符合法律,也有利于彻底化解双方矛盾,实现案结事了。
但总体从宽,并没有也不应该排除,特定情形下的从严。
某一行为是否构成故意伤害犯罪、应科以多重的刑罚,当根据主客观相统一原则认定,即主观恶性和客观上危害后果的统一。有些案件,虽然只导致被害人轻伤的后果,单看危害后果并不重,但行为主观恶性大、情节恶劣,从主客观统一原则判断,社会危害仍较大,社会示范效应恶劣,仍应从严惩处。
与《意见》同步下发的典型案例中,有一个从严惩处的案例:被告人石某在与朱某分手后仍多次纠缠,两次深夜闯入朱某家中滋扰,造成年迈且有残疾的汪某(朱某母亲)轻伤。在本案中,因恋爱不成滋扰,“多次纠缠”“深夜闯入”、被害人“年迈且有残疾”,这些都是证明被告人主观恶性的情节,也是其被从严惩处的根据。
“主观恶性大、情节恶劣的,严重影响人民群众安全感”,办案机关将其拿出来强调,是基于司法实践中此种情况可能被轻纵的考量。
比如,最近引发广泛关注的两个故意伤害案件,一个发生在湖南某地,妻子因拒绝与丈夫和好被割喉;另一个发生在浙江某地,因离婚纠纷妻子被丈夫泼硫酸烧伤。目前,两个案件都在等待被害人伤情鉴定结果,一旦达到轻伤标准,即可刑事立案。
用刀割喉咙,用硫酸往脸上泼,这样的行为对被害人意味着什么,行为人再清楚不过。因为被害人躲避、救治及时等原因,未造成最严重的后果,此乃不幸中的万幸。但行为人极强的主观恶性,并不因此而被否定。
法律让伤人者罚当其罪,并通过威慑避免更多人被伤害。法律是为保护人民而制定,《意见》用“轻轻重重”原则实现了各方权益的平衡保护。
新京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网易微博
0
版权所有:西北信息报社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陕ICP备05010893号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6100004000028
地址:西安市新城·省政府大楼7层15号 电话:029-87292915 电子邮箱:xbxxb@xbxx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