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
——奔走在村里村外时,总书记说的这句话,时常升腾在范作家的心空,回荡在他的耳畔。当以一个文化人的本色来履职乡村振兴顾问时,范作家始终像燃烧的火焰和激荡的水流,竭力想让人们在大合唱中清楚听见他自己的歌喉;他虑周藻密发挥自己的长项想做一些突出和有别于一般的事情。但在日常生活中,他又严格把自己看作是所在村庄的一员,尽力要求自己不丧失作为普通人的感觉。
多年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范作家的人生轨迹总是与乡村结缘、与故土亲近,对所见所闻及牵涉到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等充满着真挚的热爱和浓厚的兴趣,观山情满山,看海意溢海,遇人群则愿尽力融入,从多方位多视角一探究竟,并利用各种资源时机去弄清楚好奇点位的来龙去脉。他总是葆有这样的激情,也具备这样的本事,时刻关注的都是去发现、挖掘和弘扬真善美,筹划着能更好的为时代歌唱,为人民抒怀。
这是范作家的生活观和创作观,其情其状类似曾经的采诗官!
范作家清楚知道,自己现在所驻一带,是神圣的沣镐遗址,他天天来去的,是地灵人杰的终南山下沣河岸边——这里正是中国文化的故乡、中国文学的源头、中国文明的母土啊。据考证,沣河两岸可谓集中了《诗经》闾巷情歌、王畿宴歌、宗庙乐歌的精彩华章。《雅》中有101篇诞生于此,占百分之九十几。38篇《颂》中有31篇响自此地。《风》就更不用说了。无论何时何方,无论谁,但凡要追溯和讲述中国文学史前传,这片故土,无法绕过。而要实地探访,范作家建议别在艳阳烈日之下去,而冬春的氛围似乎也有些过犹不及,最适宜的季节应该就是这般大地敷着素淡浅褐色的秋日了,让人一来就会自然沉浸在一种庄重感里。储藏和奠基了诗、礼、乐等等中国古典文化必要元素的这块土地,处处都会触动你内心做出无比遥远的回应,唤起你隐藏在血缘中的记忆和感动!
尤其当阵阵秋风扫过苍苍蒹葭,片片黄叶飘逐流水消逝在沣渭平原之上时,你定然会和范作家一样,总能隐隐听到来自《诗经》的典雅吟咏之声:“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经始勿亟,庶民子来。王在灵囿,麀鹿攸伏。麀鹿濯濯,白鸟翯翯。王在灵沼,于牣鱼跃。”这首《灵台》是说:建造灵台时,百姓齐心协力,很快就建好了。动工不用多催促,百姓如同子女那样,自动踊跃地来参加劳动。周文王偶尔来游灵囿灵沼时,母鹿悠然安卧,满池鱼儿欢快跳跃。寓意周文王是位贤德君王,他的仁德不仅感动了人民,而且也能使母鹿、白鸟、鱼儿都感到快乐。你看,《诗经》把沣河流域人文写得是要多美就有多美,“陟彼南山,言采其薇”说我在南山下行走,采撷蕨菜。《采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是将春冬季节的变换、绿白色彩的变换等,由诗人的归返而融通一体,惜时光之流逝、叹世事之变迁,肺腑中传达弥漫出一种淡淡的惆怅。这应是中国古典诗歌将生态词汇内化为心态词汇、意态词汇、情态词汇的最早例证。而《甘棠》中“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茇……”则是劝诫人们保护生态不要乱砍,这茂密的梨棠树下是周代开国元勋召公待过的地方,呼吁要像尊重人那样尊重树,像爱护树一样爱护人!同时《诗经》所述古人对待爱情和家庭的淳朴风情更是让人向往。像“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灼灼桃花开,要出嫁的姑娘啊,到新家可要好好侍奉公婆,相夫教子,以宜家室!《诗经》之风光、风骨、风度、风俗、风情乃至风骚等等,吹开的正是这样一卷当时社会几近完整的人生审美风景图,集中展现了先民们在艰难中不失优美优雅的生存状态,他们当年在田间地头劳动时由心随口唱出来的民歌,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民族文化中最深刻的沉淀,其精神钙质营养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炎黄子孙无数代。
范作家明白,我们今天之所以还能看到它们,这和采诗官付出的辛劳与做出的贡献分不开。在那个远古的西周朝,竟然设有专门采集诗歌的官员啊,何等风雅?在所有和文化有关的职业中,采诗官自是最古老最具有文化品位的一种了。畅想和遥望当年,一个个有深厚文化素养并且深怀敬业精神的采诗官,脚步矫健地行走在这片土地上,他们巡游目的就是,采集民间歌谣,以体察民俗风情、治理得失。他们手中摇动着木铎发出清脆的响声,那些在田野里唱歌劳作的父老们听到后就愉快地知道:采诗官来了。采诗官会请求父老将这些新歌唱出来,自己则用一柄锋利的小刀在竹简上吃力又飞快地记录下来。无形中他们就担当了当时国家民意调查员、新闻记者的重任,多么浪漫和神妙啊,他们用诗歌收集民声,交由王者由诗衍生出礼仪、礼制、礼治、礼教等等,来确定社会阶层和人际秩序,推行审美坐标、道德坐标与实践坐标的三合一,由此拉开真善美、诗礼乐之三重唱的序幕。
时空流转,走在第一个秋天里的乡村振兴顾问范作家,面对满目秋景,若有所思,他知道该向《诗经》学什么了?那就是:他也可以和应该当一个收集民风民情的新型“采诗官”!面对收集来的素材,他会分门别类,有的写成工作日志、每周总结、汇报材料、新闻报道。有的写成诗歌、散文、小说、报告文学、村史村志等等。他从不轻易放过任何一点有用的边角料,更是注意捕捉自己所遇逢的每一处灵感。随后的一个秋夜,范作家情有所动,挥笔写下了驻村后的首个短篇小说或散文:《女人泥土》,创作完成,满心欢喜,余味无穷。这片人文积淀荟萃的好地方,当配好文章。他想,他写——
自从那天看了苗稼庄的泥土一眼,我就一直不能忘怀,那一大片黑油油和黄灿灿,总是萦绕在我的心田,甚至在某个瞬间,让我恍觉自己的心田就和那块秋田融溶在了一块儿。
把我带向那块土地的,是一个女人。我起初穿过街道是准备去村后探听别事,但是走着走着没了路,见到处都是蔓草覆径,就不敢往前再走而收脚折返了。我一回头,看到街心哪儿,站着一个中年男人,正朝我这里张望。我疑心是走到人家的地界了。但是他很快喊了一声:化肥来咧!等我出来,正要从他那辆装满货物的电摩前经过时,就看到这个女人柔飘了过来。
她着一身黑衣,愈显脸白,但脸上挂着淡淡愁容,又显出她有心事。她是来向电摩男询价的。我正要听听时,一朵红映过我眼角的余光,原是从旁边巷道里又闪出一个女人。她的红亮一下吸引了我的注意,等我望过去,她却叫着叔呀姨呀拧身进了一家屋院,我几步跨过去,从门洞半开里,看她急急喧唤着走到里屋去了,我不好意思追问何事惊慌,就退回到街道。而就在这当口,黑衣女人恰恰从我身边走过去,前路上站着的谁,好像和她打招呼,她是否回复还是声音特别小,我是一点儿没听到。她就那样幽幽的走着,走到她们家的地头。
她的男人,正埋头在四五桩盛满种子和化肥的袋子中,看到她回来,问一句:咋没买?骚情滴!她也不问他,就那么撅嘴,在地头上高高的站着,朝地里瞭望着。在她家板子一样的地块四周,此刻到处是一派忙活的景象,几辆强壮豪放的红牛般的旋耕机正在嚎吼着,在玉米茬地里深翻,粗壮的黑囱呼哧哧冒着浓烟。人都随着机器,在新翻的泥土里欢叫着说笑着打趣着,父子们兄弟们姐妹们爷孙们妯娌们,使足了劲儿的赶墒秋播秋种着。女人看了看,就下地走去,男人盯她一眼,嘴里犟犟犟的嘟哝着,继续倒腾化肥和粮种。忽然看见站立一旁的我,咧嘴笑一下:你,是乡上来查撂荒的吧?我也一笑应他:不是的,我就是随便看看,我有好多年没见过这样真正的泥土,没闻过这纯正的泥土味了。
他听了,憨憨般的说笑道:好闻着吧,你到这儿看土就找对地方了,你到全国瞅瞅,就属咱这块是最老的老土呢,能让它荒了吗,咋舍得?嗯嗯,咱这一带是沣镐遗址啊,我刚一路过来,到处都能看到保护碑,瞧咱这村名叫的多雅,苗稼庄,反过来就是庄稼苗嘛,前面那个村子还叫逢稷,真是老祖宗种庄稼的源地,名不虚传啊。我说。还是你戴个眼镜懂得多,这一串子话会说的跟我会撒种子一样,嘹着,来,吃烟——他从放在袋上的烟盒里抽出一支烟,没等我推辞,直接甩给我,我逮住就别在耳朵上,问他:你这是几亩地啊,种下来估计花不少钱吧?五亩多吧,一茬子各样投入得个千把元呢,我老婆说人亲土更亲呢,这是我的地,我得种好她啊!他站起来,朝着正在地那一头和农机手说话的女人喊:哎,说好了,就往咱地里开嘛,再磨叽天就黑了。我也随他望去:硕大的红阳照着女人,在她身后,不远处的高架上,一辆高铁疾驰而过。而这时在我的身后,那朵红云同样快速飘过,我只听到她火急火燎和乡亲打着招呼,还是没能看到她的正脸。周围都在开发呢,都好着呢,我们也不羡慕,你看,要感谢先人呢,给我还留了这大一片宝地!说这话时,他的皱脸上满漾着幸福。等了会儿,没有看到回应,他向我笑笑,就迈开大步朝他的女人走去了。
此刻的我,早已被秋野上这样的火热势头撩炸了,也就顺势一拐,脱了鞋袜,深一脚浅一脚的朝着刚翻的泥土滚去,就像一条鱼急切切扑腾腾游进了大海。倘不是稍显拘束,我一定会丢剥开衣服,精赤上身,加入到这样的劳作中去。我像一个狂野的诗人一样拥抱着泥土,更像远归的赤子一般喃喃吟诵着:我爱你这血运旺盛的热乎乎的泥土、汗水发酵的油浸浸的泥土啊,就像爱我沉默寡言的父亲,就像爱我温柔多情的母亲啊——在我歌颂下,那些一直深埋的底土,像被谁忽然一下推到台面上,起初不适应的脸色布满了羞然,慢慢的,她们在秋阳中泛起着墨玉般的明彩,又慢慢变成亮亮的刚出锅的菜油包子里那一疙瘩油一样的纯黄,烁放着忻悦动人的光芒。啊,多好啊,这真的就是美人胚子一样的熟透了的沃土,就是饱含体温的热土,就是充满激情的乐土,就是世世代代养育着生存于斯地人们的高天厚土啊。
我掬起一把把这样新鲜的散发美人香的泥土来,哦哟嗨的向天空抛去,抛去——就在那鲜土和着光线洋洋散开和洒洒落下的瞬间,我看到,那个脸庞俊俏身量匀美的黑衣女人,再次从我眼前经过,这次,她看着我笑了。哎呀,就这么粲然一下,我感觉周围所有的泥土都笑了,整个大地都笑了。这样的笑融入土地,那注定来年又见大丰稔啊。
一只喜鹊绕着她飞。在她身后,一辆宽幅沟播机正开进她家的土地,她的男人陪坐于上,朝我远远挥了一下手,像极了一个骄傲的王。
大路上,那个卖化肥的男人,开着空车突突突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