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返回首页
版面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评论
第04版:三秦纵横
第05版:副刊
第06版:三秦教育
第07版:医疗健康
第08版:文化·旅游
标题导航
波光云影里的港务区
家乡秋景
像柳青一样宣讲书写在田间地头
版面概览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发布日期: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波光云影里的港务区
■秦樗
六月的西安,一大早就已经是炎炎的夏日景象了。
趁着天光,赶早上第一班地铁穿城而过。往日此时,我应该正做着香甜的美梦,享受周末难得的闲适,因此早起实在不是一种特别美妙的感受。微信不停地传来叮咚声,似乎催促着我,近处的朋友们已经陆陆续续到了,这大概就是距离的不便之处。
一出地铁站,天宇空旷,顺带心也高远明净起来。走在宽阔的柏油路上,绿荫初裁,不足十分钟就到了灞河边上。好一片宽阔明净的水面!水面倒映着两岸的住宅楼,高低错落间疏朗有致。平日里看惯了市中心窄窄的天空,忽然间在这里换了视野,却更别有一番感触。不由得便将这长安的灞河水比较起那沪上的黄浦江来,除了汤汤流水中自带着唐人的诗文风雅,更有青山护乡野,绿水绕城郭的自然意趣。这都要归功于共和国新一代领导人碧水兴城的理念。西安市近年来提出“三河一山”建设,围绕渭河、沣河、灞河和环山公路区域构筑大西安核心区生态廊道,着实下了一番力气,并且成果显著。
有人早到,但也有人正在路上。既然还有一点时间,和相熟的朋友互道问候,闲聊了一会儿,我就乐得再独自享受这灞河两岸的美景。
清澈的水面波光粼粼,时而有一两只白鹭展翅飞过。白云在湛蓝的底色上恣肆的舞动身躯,新竣工的长安书院像一本翻开的大书临水而立,一桥横卧,连接着河的两岸。背后的奥体中心如榴花绽放,十四运的欢呼、中欧班列的汽笛,似乎整个的港务区就浓缩在了这样的波光云影里。俯看河面,圣人亦曾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百年以来,中国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果说漫长的封建社会时期是缓缓流动的宽阔的江面,让人可以静静地留恋和体味。那么近代中国的历史,就如飞流而下的瀑布,一夜之间就改换了颜容,你只能为它的变化感到惊奇,为中国人民在苦难岁月里爆发出的惊天动地的力量和意志而心生敬仰。时光的留影比过去的三千年更显得丰富纷繁。卞之琳说:“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站在桥边,我反倒有嵌入镜中的极乐,在这座城市发展中,也有我浅淡的足迹。脚下,不知名的野花散乱的开着。导游的小姑娘介绍说,河心岛上种了大片的粉黛子,每年九月份开,花是粉紫色的,颜色鲜艳,开时非常漂亮。可是我还是喜欢此刻脚底下这些不知名的花儿,黄的、粉的、紫的,这儿一簇,那儿一丛,洋溢着自由的气息。
人到齐了,大家背对着河面,借助摄影技术,轻易就绘了一幅“溪山行旅”的画卷。王羲之兰亭集序云:“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由于连日来西安遇到难得一见的高温天气,再加上树荫尚未浓郁,步行容易中暑,景区特意备了摆渡用的电瓶车。相互熟悉的、时常不见却突然碰面的朋友自然就聚在一起,按车身序号分别坐在不同位置上。我和房军兄坐了最末一辆电瓶车的后排。房兄是改革开放后第一批下海的弄潮儿,而今功成名就,但夫妻感情甚笃。美妻娇儿,惹人艳羡。多年前重拾年轻时候的梦想,爬起了格子。由于不屑于花钱买奖,其写作也就多重性情,文章更无俗气。谁知写着写着,竟也收获颇丰,得了一堆的头衔。当年第六届鲁迅文学奖获奖名单公布,某位诗人一首《将进茶》竟然有些人称之为“绝唱”,醉倒了一大批文学爱好者。也是欺辱鲁迅先生已经作古,无论如何也不能从坟墓里爬出来,最多于不可名状处,唱几句“爱乎呜呼兮呜呼阿呼!血一头颅兮爱乎呜呼。”也和大众一般,不过是忠愤的义民,咽着泪,然而也无法可施。其时,很多志于文学的青年开始拒绝写作。房兄能坚持下来,并不至于搁笔,也是缘于对文学的热爱。并不如他的自嘲:“老了,没血性了!”
下车,行走在奥体灞河景内最大的观景桥——慢行桥上,一边极目远眺,一边听景区工作人员讲解周围秀丽的风景。
古长安八水环绕,气象恢弘,东面就是浐河和灞河。我家住在浐河边上,由于上游有许多小的水电站,以至于浐河水量不足,虽然河床依然宽阔,但都长满了野草,只剩一条三四米宽的河道,一眼看得到河床的泥沙。灞河则不同,这两年由于世园会和十四运的承办,享受了政府特别的关注,一时间竟有了几分盛唐气象。
慢行桥桥体呈银色,长一千多米,远远看去犹如一条银色的丝绸漂浮于灞河之上,它连接了奥体中心和河对岸的长安书院。桥直通两岸河堤绿道,方便行人在此欣赏灞河美景,桥面还建有许多观景平台。桥下有一座河心岛,岛上植物众多,供鸟儿栖息。岛周围生长着许多水生植物,尤其长着一大片芦苇。小时候我们村子旁边的小河两岸也有大片的芦苇丛,舅舅、父亲年轻时分别打过芦席,经常用架子车拉了去渭河以北换粮食。大概二十多年前,由于河水断流和村民占地,芦苇都被挖了根,种上了小麦和玉米。而今地少有人耕种,又开始一点点的荒了,时不时会有一两根芦苇从土里冒出来,也没人去管。有的人会在地里种上白皮松、花椒树或者其它类的乔木,但因为不成规模,没有销量,也属无人管理的状态。用村里人的话讲,就是占着地,免得被公家收回去了。如果有心,可以秋天来河边看芦苇,这一片宽阔的水域,一定会让你体味到诗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情境。
景区内还有一处景观,是灞河港务区段的“一号液压坝”,液压坝可以起到泄洪的作用。而当上游水量较大时,三米高的落差就形成一条连通灞河两岸的瀑布水帘,甚是壮观。
重新回到电瓶车上,去往港务区的新地标,西安奥体中心。奥体中心承担了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及第十一届残运会和第八届特奥会的开闭幕式。奥体中心主场馆从空中俯瞰,就像一朵由二十八个“花瓣”组成的巨大“石榴花”,寓意着“盛世之花、丝路起航”。在这里我第一次听到原来毛泽东主席还有一个“二十八画生”的笔名。查了网络才知道,这个笔名源于一则布告,也只用过一次。其时正是山河破碎、民族危亡之际。二十八岁的毛泽东身怀革命理想,于长沙街上的一面墙壁上贴了一则广告,原文如下:“二十八画生者,长沙布衣学子也。但有能耐艰苦劳顿,不惜己身而为国家者,修远求索,上下而欲觅同道者,皆吾之所求也。故曰:愿嘤鸣以求友,敢步将伯之呼。敬启者二十八画生。”二零一二年十一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总书记同政治局常委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明确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历史在不同的时代,总是赋于所有优秀中国人以伟大的使命感。关学创始人,北宋大儒张载最著名的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虽然只有短短20多字,但其所传达出的价值观念和思想情怀,以及对民众和社会的责任担当,却足以让它成为知识分子心中最伟大的人格理想和精神坐标。
“雄关漫道真如铁”、“人间正道是沧桑”、“长风破浪会有时”,习近平总书记用三句诗描绘了近代以后的中国百年历程和明天的光明前景。沿着习总书记的足迹,一路行走在奥体中心,眼前波光滟潋,身后晴空如洗。昔日荒乱的灞河滩和贫瘠的“北三乡”已消失的不见一丝踪迹。“国泰民安”,今天的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真正的实现其中的意义。尤其是近两年来新型冠状肺炎病毒肆虐全球,是我们的国家和政府,守护着我们的平安幸福!
愿山河无恙,岁月长安!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网易微博
0
版权所有:西北信息报社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陕ICP备05010893号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6100004000028
地址:西安市新城·省政府大楼7层15号 电话:029-87292915 电子邮箱:xbxxb@xbxx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