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返回首页
版面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评论
第04版:三秦纵横
第05版:副刊
第06版:三秦教育
第07版:医疗健康
第08版:文化·旅游
标题导航
贯彻新发展理念 推动高质量发展
不必对“农民评职称”大惊小怪
双11既“理性消费”又“谨防诈骗”
图片新闻
不能无差别封控 重申精准防疫
抓好就业这个最基本的民生
用奋斗镌刻历史的丰碑
版面概览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发布日期: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双11既“理性消费”又“谨防诈骗”
10月31日晚8点,各电商平台均正式进入了“双11”购买阶段。在天猫,销售1小时,102个品牌就实现成交额过亿元。在京东,家电全品类1分钟成交金额破10亿,10分钟家电整体成交额同比增长超40%。疫情背景下,与线下消费市场截然不同,线上消费热情不减,消费活力强劲。“双11”购物节早已成长为中国电子商务行业的年度盛事,吸引着全社会的“血拼”购物。
面对今年新的“玩法”比如预售时间缩短、活动时间提前、全程保价、一键退差价……面对打折优惠的“诱惑”,树立“量入为出,避免盲从,理性消费,谨防诈骗”的正确消费观,对于过好“双11”尤为重要。
如何树立良好的消费观,需要理智消费、合理消费、科学消费。消费一定要三思而后行,对“双11”促销活动理智思考。即使“双11”活动中会有优惠活动,但不要看到优惠力度大就冲动消费,去“买它”!避免盲从消费。要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进行购买,避免产生一些不必要的消费,最后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做到量入为出,勤俭节约,才能避免成为“月光一族”,并养成适当消费的良好习惯。
树立正确消费观的同时,还要提高警惕,谨防电信网络诈骗。网络诈骗的手法多样且隐蔽,尤其以“中奖诈骗”、“快递诈骗”及“退款诈骗”等几种类型居多。再高明的网络诈骗技术,也是利用了人性的弱点,我们只要增强防骗意识和能力,认识“防护线”,堵住信息“决堤口”就能降低被骗的风险。
对面“双11”网购前要对商品多搜、多查、多对比,货比三家,慧眼识珠;提前关注商品的价格变化,摸清套路,谨防陷阱;小心防范各类诈骗,加强防范,保护隐私;把真正需要的物品提前列好,不随意跟风消费和盲目消费,控制好消费欲。同时,还应做好个人疫情防护,领到快递后及时进行消杀,注意防护,勇于维权。
吴鹏飞 魏建军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网易微博
0
版权所有:西北信息报社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陕ICP备05010893号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6100004000028
地址:西安市新城·省政府大楼7层15号 电话:029-87292915 电子邮箱:xbxxb@xbxx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