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返回首页
版面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工业
第04版:环保
第05版:文化
第06版:医疗健康
第07版:评论
第08版:娱乐 公益广告
标题导航
西安将启动“百万大学生留西安就业创业5年行动”
图片新闻
陕西省集中开展酒类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
陕西36项科技成果获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
白草坬隧道里的打冰人
扶风干群同心齐奏“扶贫曲”
版面概览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发布日期: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脱贫攻坚 奋力争先
扶风干群同心齐奏“扶贫曲”
本报讯(记者 杨东世 通讯员 赵红玉 高媛媛)
位于关中平原西部的扶风县,是国家六盘山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扶风县69个贫困村、1.4万户5.4万贫困人口,成为该县同步够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大短板”。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扶风县坚持党建引领、扶志激发、产业带动,干群同心齐奏“扶贫曲”、戮力打赢脱贫攻坚战,贫困发生率由2015年的12.7%下降到3.9%。
党建领航“1+1” 党组织带起来
宝鸡市委常委、扶风县委书记周宇松说:“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是关键。”扶风县着眼于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该县160个农村党组织和8500余名农村党员中,广泛开展以“一个支部发展一个特色产业,一个党员结对帮扶一户贫困户”为主要内容的党建领航“脱贫增收1+1行动”,走出了一条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双推进”的新路子。
在城关街道黄甫村,村党支部采取“党支部+公司+贫困户”的模式,依托陕西佳林绿化有限公司,发展苗木花卉1200多亩,带动49户贫困户每年获得保底分红850元,并以每3年5%递增。采取“支部+协会+贫困户”的模式,由森虎御雪红桃专业技术协会保障,带动75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种植雪桃,实施“订单式”收购,规避种植风险。采取“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模式,成立了祥农瓜果蔬菜合作社,流转土地57亩,坚持长短产业相结合,带动15户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通过栽植雪桃并套种红薯,率先在该县实现了产业全覆盖。
黄甫村村支委、村主任鲁琐侠看到贫困户田军平在外打工时受伤、家庭陷入困境时,她积极响应党支部号召,和田军平家庭结成脱贫攻坚帮扶对子,垫资提供大棚、种苗、化肥,手把手教授种植西红柿,帮助该家庭成功脱贫。在黄甫村,有能力的48名党员结对帮扶105户贫困户,截至2017年底共脱贫89户。
扶风县开展党建领航脱贫增收“1+1”行动以来,该县村级党组织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带动成立164个专业合作社,协调贷款1000多万元,扶持3100多户贫困户种植苹果、猕猴桃、苗木等6196亩。该县1.6万名党员与8800多户贫困户结成对子,解决实际困难1.75万件。
扶志“六大行动” 群众动起来
“五年前,我自己身患重病,三年前,丈夫出车祸去世,家中留下年迈的婆婆、上大学的女儿和十几万外债,在外人看来我们家就要散了。但我并没有放弃对生活的希望,在帮扶干部的帮助下,我栽30亩树苗,不仅脱了贫,日子更是过得越来越好……”,在扶风县开展“专家讲技术干部讲政策群众讲故事”脱贫攻坚主题宣讲启动仪式上,被誉为“扶风县主动退贫第一人”的召公镇吴家村村民王喜玲的脱贫故事让台下许多群众为之落泪,这也是扶风县开展扶志“六大行动”的一个缩影。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扶风县立足实际,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乡风文明建设为引领,实施典型引领、氛围营造、“三讲”活动、民风培育、爱心超市、以文化人“六大行动”,坚持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不断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引导他们从“要我脱贫”迈向“我要脱贫”,变等“输血”为自身“造血”。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如今,扶风县委县政府集中命名表彰的11名优秀第一书记、10名脱贫致富标兵、名农村党员干部、40个脱贫攻坚工作标兵,成为该县党员干部群众热议、学习的“草根明星”;形成了县有宣传街、镇有宣传牌、村有宣传栏、组有宣传语、户有宣传画的“五有”格局,让党的惠民政策走近群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百姓生活;该县所有113个行政村更新完善了村规民约,规范了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会,为群众累计节省开支270多万元;14个镇(街)级、个村级爱心超市建成投运,310多户贫困户通过自身努力领到爱心物资,成为“积分改变习惯、勤劳改变生活”的引领者;46个文艺小分队进村头、上屋头、到田头巡回演出,3600多名帮扶干部面对面谈心、手拉手帮扶、心贴心解难,开展脱贫攻坚“大走访、大调研、大宣传”活动……扶风正通过物质精神“两手抓”,让贫困群众既富“口袋”又富“脑袋”。
推行“八大模式” 产业富起来
扶风县委副书记、县长齐军建说:“精准扶贫,产业是根。贫困户有了产业,就有了‘自我造血’功能,脱贫致富就有了稳固根基。”
有了这种清醒认识的扶风县决策层,在多次深入调研、听取干部群众的意见和邀请专家论证的基础上,精心打造“沿乔山杂果经济林、沿关环线优质苹果、沿西宝北线设施蔬菜、沿西宝高速猕猴桃、沿渭河苗木花卉”五条产业带,绘就了一幅符合扶风实际、顺应群众意愿、功能布局合理的脱贫攻坚产业蓝图。在此基础上,探索推行了“金融+贫困户”“企业+贫困户”“合作社+贫困户”“能人+贫困户”“基地(现代农业园区)+贫困户”“电商+贫困户”“光伏+贫困户”“旅游+贫困户”等八大产业扶贫模式,确保村村有产业、户户有措施。
在杏林镇,元宝枫被誉为群众致富的“金元宝”。近年来,陕西宝枫园林科技工程有限公司采用“企业+贫困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带动附近20多个乡镇发展元宝枫苗木2万多亩。2016年,共销售苗木3000多万株,实现销售收入1.3亿元,育苗户人均收入5000元以上,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元宝枫优质苗木生产基地。
“东奔西跑,不如种2亩核桃。”这是段家镇青龙村康龙合作社负责人王争蛇的口头禅。这位朴实的西北汉子从2008年开始试种核桃苗并突破嫁接技术,在他的带动下,该村由种植大户牵头,陆续成立了14个苗木合作社,采取统一购种、统一培训、统一管理、统一销售“四统一”模式,带动周边群众发展核桃苗木1.3万亩,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绿色银行”。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八大模式”的引领下,扶风县贫困户共发展苹果、猕猴桃等3.2万亩,苗木3200亩,设施蔬菜、食用菌1900亩,养殖畜禽37.9万头(只),创办小作坊52个,产业覆盖率达到91.7%,成为群众脱贫增收的新引擎。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网易微博
0
版权所有:西北信息报社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陕ICP备05010893号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6100004000028
地址:西安市新城·省政府大楼7层15号 电话:029-87292915 电子邮箱:xbxxb@xbxx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