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返回首页
版面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工业
第04版:环保
第05版:文化
第06版:医疗健康
第07版:评论
第08版:娱乐
标题导航
“十三五”农村环境整治应抓重点统全局
三百多家企业同签倡议书优化生产携手打造绿色农业
前两月京津冀“好天”比例下降长三角“好天”比例上升
陕西省推行文明低碳祭扫和节地生态安葬
监测表明:二氧化碳浓度逐年上升全球变暖趋势不改
陕西省将开展公共机构节能八项绿色行动
全县一幅画一村一张图
版面概览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发布日期: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县一幅画一村一张图
——宜君县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走笔
阳春三月,宜君县五里镇兴寺村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田野里,一座座大棚里的蔬菜长势喜人,村民们正将这些蔬菜采摘上来运往城区,销往城市;村里,一幢幢具有渭北民居风格的房屋修葺一新,房前屋后树木掩映,平整硬化的路面十分干净。随行的宜君县委常委、县委宣传部部长郭海军说,作为铜川市无公害蔬菜重点示范基地,兴寺村供应着宜君城区和周边地区大批量的鲜销蔬菜。如今,走进宜君县的乡村,一道道令人欣喜的美丽风景,正是宜君县深入推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的真实写照。
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过程中,宜君县严格按照“硬化、洁化、绿化、美化”整治标准,该补的补、该建的建、该拆的拆,统筹实施“改房改水改厕、通路通电通讯、治污治脏治乱、添树添景添色”四个方面综合整治,着力升级“水电气讯”保障、配备“科教文卫”设施,确保整治过程“不走样”、效果“不变样”。在借鉴先进理念和经验的基础上,该县紧紧围绕“天蓝、地绿、水净、民富、村洁”工作目标,先后投资455万元,完成了哭泉片区、福地湖片区和47个市级美丽乡村的规划编制工作,总体布局“全县一幅画、一村一张图”。
特别是去年,在结合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基础上,宜君县按照“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思路,进一步完善了贫困村和示范点规划设计方案,继续抓好哭泉美丽乡村示范片区续建工作,推进福地湖美丽乡村示范片区建设,启动实施31个市级创建村,完成24个市县级续建村建设任务,促进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努力建设宜居宜业的美好家园。
面对农村垃圾、污水造成的脏乱差和人畜不分离的不良习惯,该县进行环境综合专项整治行动,每年列支1000万元作为美丽乡村建设保障资金。选择基础条件好、群众积极性高、特色明显的37个村,分类创建美丽乡村示范村、重点村,将其打造成景区、景点,并发展民宿经济,以点带面,示范带动全县美丽乡村建设。同时,按照“扫干净、摆整齐、拆顺畅、配设施、保常态”的工作步骤,开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达标村创建,拆除猪圈、牛栏、旱厕和残垣断壁,配套排水、垃圾收集、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和公厕、文化广场、路灯等公共服务设施,硬化村内道路。县财政列支255.6万元,为117个行政村配备村级保洁员426名。垃圾实行户收集、村转运、乡镇集中填埋的处理制度,实现了全县保洁全覆盖。
在村民姚建荣的家里,宽大的砖房装修得精致而不失大气,电视、冰箱、洗衣机等电器样样齐全。“完全就是城里人的生活水平。现在住的这个房子比原来的不晓得强多少倍,厅内厅外宽敞明亮,住起就是安逸!”姚建荣说。
如果说住房建设让农民新村有了“魂”,那么产业发展则让农民新村有了“根”。围绕产业发展,宜君县以农民新村建设为契机,以产村融合为路径,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让农民安居乐业,实现宜居宜业宜游。
宜君是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区,被农业部授予“中国地膜玉米之乡”“中国核桃之乡”称号。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中,宜君借助国字号品牌优势,坚持“农业与旅游融合”发展思路,持续举办文化旅游节、核桃采摘节等特色节会,努力把产区变景区、产品变礼品、农房变客房,促进传统农业向立体农业、循环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转型,夯实美丽乡村建设产业基础。
目前,全县共完成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117个村,改造农村危房6508户,无害化卫生改厕8929户。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明显改善,村落面貌焕然一新。2017年2月,宜君县喜获陕西省2016年度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先进县称号。
走进棋盘镇黄埔寨村,老人们面带笑容在一起话家常,孩子们在宽敞的休闲广场里嬉戏玩耍,乡土中国最原始的清新风貌,在这里演绎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迷人画卷。
喜顺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网易微博
0
版权所有:西北信息报社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陕ICP备05010893号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6100004000028
地址:西安市新城·省政府大楼7层15号 电话:029-87292915 电子邮箱:xbxxb@xbxx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