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发布日期:
“圣地蓝”成了延安一张靓丽的名片

美丽的延安
    隆冬季节,在我国北方很多城市遭受雾霾侵扰的今天,城市头顶能有一片蓝天白云无疑是一种享受。在革命圣地延安,这个冬天竟然能在大部分时间里出现蓝天白云,能在这里享受到清新的空气,实在难能可贵。对于穿梭于北方城市之间人们来说,延安的蓝天白云会使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延安市委副书记、代市长薛占海在刚刚过去的2017的元旦献词中,自豪地称延安的蓝天白云为“圣地蓝”。
    据延安环保部门统计,2011年延安市城区环境空气优良天数为316天;2012年为322天;2013年为327天;2014年空气质量评价方式由原API评价方式变为AQI评价方式,环境空气优良天数为252(AQI)天;2015年为282(AQI)天,2016年达到289(AQI)天。
    同一个环境里,很多城市的群众都在忍受雾霾的折磨,圣地延安的天空为什么会那么蓝,空气为什么会如此清新?空气质量为什么会一年比一年好?这自然与近年来政府的重视和环保部门强而有力的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有关。能让延安人民群众呼吸到更新鲜的空气,能见到更多更蓝的天,是延安人民的期盼,也是每个延安环保人的职责。 
    城区大气治理从禁煤减排开始
    据了解,“十二五”以来,延安市把大气污染防治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实行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并作为各县区、各部门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一票否决。五年来,延安市先后制定出台了《延安市全面改善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工作方案》、《延安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延安市城区大气污染治理工作方案》及《延安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办法》等文件,提出了更加明确和具体的治理措施。市政府要求坚持选用优质低硫、低灰煤种作为市区和各县的指定煤源,划定了城市禁煤区、限煤区,禁煤区除集中供热设施以外全面禁煤,限煤区全部使用指定环保煤种,严控燃杂燃非,确保烟气达标排放。自“十二五”以来,延安市财政累计投资1亿多元,完成了156家单位217台燃煤锅炉的改造。延安城区天然气锅炉达到了721台,使用天然气2.4亿立方米。同时大力发展城区集中供热,延安城区南区集中供热一期工程投入使用,城区集中供热面积达到1233.7万平方米。截至“十二五”末,延安市城区燃煤量已由高峰时期的每年44万吨降低到25万吨,全市气化率达到38%。到“十二五”末,全市加油站全面供应国Ⅴ汽油和国Ⅴ柴油,市区公交车、出租车、客运车辆、市政用车全部实现油改气,建立了环保标志管理流程,制定黄标车限行方案,淘汰“黄标车”及老旧机动车62124辆。在住建和城管部门的全力支持下,严格实行建筑施工、道路施工、市政工程和构筑物拆除场地周边围挡、湿法作业。城区实行无尘式清扫保洁,对垃圾进行集中清理,实行了无害化处理。延安已经连续五年位列全省环境保护重点城市前列。 
    创新供煤方式让黑烟筒成为历史
    为了解决延安市环保煤存在多家供应商,导致供应局面出现混乱现象,延安市政府研究确定延安城区环保煤由延安能源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一家统购统销。市政府召集煤炭、物价、城管、技术监督和热力公司、能化集团等单位,与宁煤集团销售部门座谈确定了灵武块煤和东胜、神木沫煤为延安城区单一环保指定煤种。延安市城市建设规模的扩大,原来城区规划区设有4个煤炭调度室,已不能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今年延安市根据工作需要又增设5个新的煤炭调度室,加大了入境煤种的检查。延安市政府拿出补助大气污染治理专项资金2000万元,由宝塔区具体负责煤补发放工作,进一步明确了宝塔区的工作责任。把环保用煤减少排放工作落到实处。
    延安市坚持选用优质低硫、低灰煤种作为市区和县城的指定煤源,划定城市禁煤区、限煤区,禁煤区除集中供热设施以外全面禁煤,限煤区全部使用指定环保煤种,严控燃杂燃非,确保烟气达标排放。积极实施了锅炉煤改气、机动车油改气工作,2009年以来,延安市财政累计投资1亿多元,完成了156家单位217台燃煤锅炉的改造。城区集中供热面积达到1233.7万平方米。延安城区燃煤量已由高峰时期的每年44万吨降低到25万吨,12个县城和部分重点镇实现气化,气化率达到38%。几年来对于冬季用煤的强化管理有力地保障了延安的大气污染治理工作的开展,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效。 
    多措并举 减少有害气体排放和减少扬尘
    延安市实施了优化城市交通网络,加快完善城市交通设施,全面实施机动车环保检测、清洁油品使用、黄标车限行等综合治理措施,加强了机动车尾气治理。到目前为止,延安所有加油站全面供应国Ⅴ汽油和国Ⅴ柴油,市区公交车、出租车、客运车辆、市政用车全部实现了油改气,并且在车管所及取得环保资质委托的机动车环保检测机构设立环保标志办理窗口。市交警支队还制定了黄标车限行方案,划定了限行路线。这些措施的实施有力地减少了城区汽车尾气的排放量。
    全面落实建设项目主管部门和实施单位管理责任,严格实行建筑施工、道路施工、市政工程和构筑物拆除场地周边围挡、湿法作业。延安新区建设工地安排130辆洒水车,进行洒水滞尘,有效降低扬尘污染。城市实行无尘式清扫保洁,延安城区主要道路实行机械喷淋吸尘式清扫,主干道实行洒水保湿,易产生扬尘部位进行喷雾抑尘。持续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严禁随意焚烧垃圾,对垃圾进行集中清理,实行无害化处理。
    延安市环保局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评、工程环境监理制度,提高建设项目准入标准,加强建设项目在“三同时”原则下严格监管,把好项目竣工验收关。严控能源、化工、建材等重污染高耗能领域污染减排,加强废气产生企业的清洁生产审核,不断改进生产工艺和设备,减少废气排放。认真落实工程减排措施,延安环保部门协调督促延安炼油厂、永坪炼油厂等重点企业建成了催化裂化脱硫和硫磺回收装置。有力地减少了有害气体排放对大气的污染。 
    齐抓共管 全面治理大气污染
    延安市政府要求,由市政府督查室牵头,对大气污染治理各成员单位工作任务进行了梳理分解,并对当前市区大气污染治理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专项督查,层层落实各部门职责。由市大气污染治理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干部组成4个专项督查组,对各牵头部门工作任务开展情况进行督查巡查,将本单位推进方案报市政府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每周对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进行专报或通报,有效地推进了延安市区大气污染治理工作。
    据了解,延安对照国家和省、市环保目标任务,研究建立推进大气污染防治的一系列跟进措施。一是加大锅炉煤改气力度,全面实施市区锅炉煤改气。二是加快大唐热电厂项目进度,力争2017年建成投运,代替延安热电厂成为市区主要热源,实现市区集中供热全覆盖,解决分散采暖造成的能源浪费和污染问题。三是加快县城集中供热项目建设,2017年前每个县城建成2—3个集中供热站,逐步提高县城集中供热普及率,逐步推进天然气向乡镇、新型农村社区延伸。四是严格实施工业企业“退城入园行动”,全面开展脱硫脱硝。全市20蒸吨以上燃煤锅炉全部建成脱硫除尘设施。五是严格控制项目建设工地扬尘,对城区内所有施工工地全面实施“六个100%、六个不准”管理(即:施工道路100%硬化,施工工地100%围挡,施工进出车辆100%冲洗,工地裸露地表100%覆盖,施工场地100%湿法作业,施工车辆尾气100%达标排放;不准车辆带泥出门,不准渣土车辆冒顶装载,不准高空抛撒建筑垃圾,不准现场搅拌混凝土、砂浆,不准场地积水,不准现场焚烧废弃物)。六是提高城市道路机械喷淋吸尘式清扫率。七是继续推行机动车环保尾气检测、清洁油品使用、黄标车限行和淘汰等综合治理措施。这些措施的扎实实施,有力地促进了延安大气污染治理工作,有力地改善了圣地延安的空气质量。
    “改善环境空气质量,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也是每一位公民的义不容辞的责任。”延安市环保局有关人士表示,将以中央环保督察巡查进驻陕西为契机,自我加压,找准重心、多措并举、重拳出击,不断加强环境保护和治污降霾工作,促进延安市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努力守护青山绿水,留住蓝天白云。守护好来之不易的延安“圣地蓝”!本版图文/张世军 郝扬

版权所有:西北信息报社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陕ICP备05010893号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6100004000028
地址:西安市新城·省政府大楼7层15号 电话:029-87292915 电子邮箱:xbxxb@xbxxb.com